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7篇
  免费   685篇
  国内免费   1059篇
测绘学   419篇
大气科学   332篇
地球物理   534篇
地质学   1889篇
海洋学   691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240篇
自然地理   494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222篇
  2021年   213篇
  2020年   162篇
  2019年   207篇
  2018年   163篇
  2017年   156篇
  2016年   164篇
  2015年   204篇
  2014年   191篇
  2013年   230篇
  2012年   258篇
  2011年   241篇
  2010年   259篇
  2009年   238篇
  2008年   259篇
  2007年   254篇
  2006年   274篇
  2005年   208篇
  2004年   156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91.
通过常规生物学测定、组织切片、电镜扫描观察等手段,分析了青岛近海寿南小沙丁鱼Sardinella zunasi Bleeker的繁殖群体构成和成熟与繁殖特征,并依此对该鱼种的资源保护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92.
Linear wave equations for incompressible ideal homogeneous fluid are derived without making the assumptions of irrotation and hydrostatic pressure. The obtained equations are suitable for arbitrary bottom topography. Unified solutions of the existing waves in uniform-depth waters are found from those equations. Discussions about the above assumptions are made. Magnitude order of the error caused by the assumption of hydrostatic pressure is given.  相似文献   
993.
于1991年6月-1992年12月对青岛文昌鱼进行室内培育研究。结果表明:1.沙是青岛文昌鱼幼虫生长发育必需的,但在实验室条件下,细沙比全沙和粗沙更有利于其生存。2.就单胞藻而言,等鞭金藻是青岛文昌鱼幼虫生长和变态较理想的饵料。  相似文献   
994.
南海西北部莺歌海盆地低速层的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垂直于莺歌海盆地走向的两条广角反射地震剖面数据的模拟结果表明,莺歌海盆地在3.5-9km深度范围存在低速层,对多道反射地震数据及钻孔测井数据的进一步分析表明,该低速层的上界面埋深从盆地中心的1.5km往周变为5km,表现出明显的穿时性,包含的地层在盆地中心地带有部分第四系和第三系,往北西和南东只有部分第三系,没有第四系,低速层形成的原因在盆地不同部位有所差异;盆地的西北和东南部主要由沉积物快速堆积及其引起的欠压实造成而盆地中心地带则除沉积物快速堆积外,多期的活动热流体及其底辟作用可能是造成低速层上界面抬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5.
饵料对斑玉螺浮游幼虫存活与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兆弘  钟幼平  贤锋 《台湾海峡》2001,20(Z1):49-51
采用金藻、金藻和云微藻、云微藻三组饵料分别投喂斑玉螺浮游幼虫,每天测定壳宽和存活率.结果表明,10d后,投有金藻的两组存活率较高,生长较快,作者认为,金藻是斑玉螺浮游幼虫的适合饵料.  相似文献   
996.
中国数字海洋的总体技术系统框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提出了中国数字海洋的总体技术框架。讨论了建设中国数字海洋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1)基础软件平台的选择,当前应先用WebGIS,今后进一步发展方向应是Object WebGIS;(2)讨论数字地球中海洋和陆地的不同;(3)为了解决互操作问题,数字海洋的核心GIS要采用OpenGIS规范和将要建立的国家信息系统标准;(4)使用移动Agent,Web mining,Data mining技术;(5)提出Metadata的体系结构;等等。  相似文献   
997.
With 1353 vector magnetograms observed at Huairou Solar Observing Station (HSOS), a statistical analysis is made on the relationship among solar flares, magnetic gradient, and magnetic shear.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flare productivity has positive correlations with the gradient and the shear, which can be well fitted by the Boltzmann sigmoidal function. In the vicinity of neutral lines, high gradient and strong shear are roughly coincident in time but barely in position. In addition, flare productivity is more sensitive to the length of neutral lines with strong gradient and shear (L gs) than independently with strong gradient (L g) or strong shear (L s), which means that L gs can be a better parameter for solar flare forecasting models. Finally, an algorithm to evaluate projection effects on the statistical results is proposed.  相似文献   
998.
青阳—九华山复式岩体是安徽南部地区出露面积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复式岩体,该复式岩体的岩浆源区、演化过程和成矿联系等问题仍需要进一步查明。在前期对青阳—九华山复式岩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开展了锆石微量元素与Hf同位素分析与研究。结果显示,青阳—九华山复式岩体4个阶段从早到晚(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细粒花岗斑岩),晚期(第三、第四阶段)比早期(第一、第二阶段)岩浆岩的锆石εHf(t)值呈显著增高趋势,岩浆形成温度升高(705.3℃ 715.9℃ 827.1℃ 805.5℃),氧逸度降低(93.8 149.170.1 69.9)。进一步分析认为,青阳—九华山复式岩体源于同一具有壳幔混源的岩浆源区,随着时间的演化,岩浆房中幔源组分比例逐渐增高,幔源物质的加入,不仅提高了晚期岩浆形成温度,一定程度改变了源区组成。青阳—九华山复式岩体4个阶段花岗岩均经历了榍石、角闪石、金红石、斜长石等矿物的分离结晶,晚期(第三、第四阶段)花岗岩相比早期(第一、第二阶段)花岗岩具有更高的分异程度。青阳—九华山复式岩体中第一、第二阶段花岗岩具有较好的W—多金属矿床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999.
笔者等基于WorldView- 3(16波段)遥感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了铁染、Al—OH、Mg—OH和碳酸盐异常信息。进一步查明巴音戈壁盆地本巴图地区蚀变类型及分布,为该地区铀矿勘查提供线索。经查证,提取的蚀变信息类型和位置较为准确,结合地质、地球化学等方法,可以很好地应用于盆山结合部位,甚至盆地内部,为寻找砂岩型铀矿发挥重要作用。综合地面能谱测量、地面光谱测量、岩石薄片观察和化学分析测试结果,认为研究区与铀矿化关系最为密切的蚀变为铁染和碳酸盐化,主要分布在北部巴音戈壁组下段、南部图克木隆起花岗质岩体和新尼乌苏凹陷东北边缘的巴音戈壁组上段。根据铁染和碳酸盐化信息在找矿目的层巴音戈壁组上段中的分布,结合该套地层地质特征,认为研究区NE向向斜西北翼,虽然相关蚀变信息发育,但地层褶皱变形且破坏严重而不利于砂岩型铀矿形成。NE向向斜转折端和东南翼蚀变相对偏弱,但地层稳定,且发育NW向断裂,有利于地下水和后期热液运移,是下一步铀矿勘查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000.
研究目的】泥石流灾害是白龙江流域分布广泛并常引起群死群伤的重大地质灾害,准确评价泥石流活动规模及其危险度,是泥石流危险性预警预报的前提,合理构建危险性预报模型是泥石流防灾减灾的关键。【研究方法】本文以研究区历史泥石流案例和对应降雨资料为基础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通过分析形成泥石流关键地质环境条件及其相互关系,构建了白龙江流域潜在泥石流危险度定量评价模型,提出了两类泥石流危险级别临界判别模式。【研究结果】结果表明:(1)以泥石流活动规模、沟床平均比降、流域切割密度、不稳定沟床比例为判断因子的泥石流危险度动态定量计算模型,能快速准确预测未来不同工程情景和降雨频率工况下泥石流危险度;(2)影响降雨型泥石流发生的地形条件由流域面积、10°~40°斜坡坡度面积比、沟床平均纵比降等组成,降雨条件主要由泥石流爆发前的24 h累积降雨量、触发泥石流1 h降雨量或10 min降雨量等组成;(3)依据30条典型泥石流沟危险度计算结果,获得泥石流危险性临界判别值,提出了降雨型潜在泥石流危险性1 h预报模型(Ⅰ类)和10 min预报模型(Ⅱ类),其中Ⅰ类模型高危险度以上泥石流预测精度大于87.5%,Ⅱ类模型中等危险度以上泥石流预测精度大于80%,而两类预报模型验证准确率为83.3%。【结论】研究成果为泥石流精准预警预报提供了技术支撑,对建立中小尺度泥石流实时化预警系统具有一定参考意义。创新点:通过确定与泥石流相对应关键地质环境因子,构建了泥石流危险度动态定量评价模型,依据泥石流危险性1 h和10 min临界判别模式可准确实现潜在泥石流预警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