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01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46篇
地球物理   58篇
地质学   166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处于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主碰撞带北东侧的兰坪盆地西缘的金满铜矿床,产于中生代陆相沉积砂岩、泥岩中,以其属新类型陆相喷流铜矿床而引起人们的关注。关于其成矿时代至今仍然存在争论。采用常规^40Ar/^39Ar阶段升温测年法对金满铜矿床主矿体旁侧的含铜热液蚀变矿物绢云母进行了测试,获得3组视平均年龄分别为88Ma、67Ma、37Ma。结合兰坪盆地区域地质成矿背景,认为金满铜矿成矿经历了早期67Ma的成矿作用和晚期37Ma的成矿叠加作用,后者代表了金满铜矿的主要形成年龄。金满铜矿床的2期成矿年龄可能是印~藏碰撞(古新世)和走滑~拉分(始新世)等重大地质构造事件在矿床中留下的同位素年龄信息.暗示着古新世时期的构造作用和始新世时期的构造-岩浆-成矿活动对兰坪盆地的作用。  相似文献   
82.
云南省金平县八一村钾质碱性花岗岩中的锆石由岩浆锆石和岩浆复合型锆石(老核新壳锆石)组成,以后者居多。锆石定年结果表明,岩浆锆石和岩浆复合型锆石的新壳SHRIMP U-Pb年龄为37Ma,反映岩浆上侵定位时的结晶时间,相当于始新世晚期。锆石老核获得的最大年龄为510Ma和177Ma,相当于晚寒武世和中侏罗世,表明该岩体保存有寒武纪和侏罗纪地质事件信息,而42~48Ma年龄可能是混合年龄。最后对锆石的成因和花岗岩的成岩机制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3.
北天山巴音沟蛇绿岩斜长花岗岩锆石SHRIMP测年及其意义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北天山巴音沟蛇绿岩中斜长花岗岩仅产于辉长岩顶部,二者呈突变或渐变接触关系。本文应用SHRIMP方法对斜长花岗岩进行了锆石U-Pb定年,获得了324.8±7.1Ma(2σ)的年龄,这一年龄精确反映了巴音沟蛇绿岩形成于早石炭世。巴音沟蛇绿岩代表了天山晚古生代“红海型”洋盆的地质记录。  相似文献   
84.
博斯腾湖面积定量遥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NOAA/AVHRR资料, 利用水体与地物光谱特性的差异, 结合通道2方案和通道2/通道1方案, 对4月博斯腾湖水体进行判识, 而利用通道2、通道2/通道1并结合通道4的方案判识了10月博斯腾湖水体, 在此基础上利用线性混合模式对混合像元做了处理, 定量估算了1990—1998年4月和10月博斯腾湖的面积, 调研了9年来博斯腾湖面积变化情况, 表明9年间博斯腾湖面积呈增加趋势。进一步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博斯腾湖面积增大原因做了初步的气候分析, 表明1988年以来博斯腾湖地区气温升高、蒸发量减少、降水有所增加, 而人类活动用水和出流稳定并有减少是博斯腾湖面积增加的主要原因。而博斯腾湖及上游地区季节性积雪的特征, 使冬季积雪水资源注入博斯腾湖, 导致春季博斯腾湖面积较秋季大。  相似文献   
85.
抚顺盆地同沉积构造及其对煤和油页岩厚度的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抚顺盆地的同沉积构造格架及其对超厚煤层和油页岩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抚顺断陷盆地的同沉积构造格架,是由走向NEE和NNW的两组同沉积正断层组成的网络。它将盆地分划成一系列走向近东西的次级断陷,断隆。在古气候和碎屑沉积速率等因素的配合下,该盆地的同沉积构造格架通过控制沉积环境和沉积空间,从间接和直接两个方面严格地控制了煤层和油页岩的厚度分布,因此超厚煤层和油  相似文献   
86.
对弹性地基上不同刚度的基础板,利用弹性地基上梁的计算方法进行了不同集中荷载工况下的变形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基础刚度对于弹性地基上基础的最大沉降的影响以及刚度对于基础整体变形的影响。  相似文献   
87.
青藏高原北部柴达木盆地发育了巨厚的第四纪河湖相沉积。盆内沉积地层强烈的构造变形以及湖盆环境突变进一步证实了青藏高原经历了多期挤压隆升运动。沉积环境、介形虫和植物孢粉化石及磁性地层研究表明,自距今 2.5Ma以来,青藏高原共经历了距今2.52~2.28Ma,1.94~1.66Ma,1.38~1.1Ma,0.71~0.5Ma和 0.24~0.09Ma 5次强烈的隆升阶段,分别对应于青藏运动B幕和C幕、昆黄运动A幕和B幕以及共和运动。高原内、外 9个盆地的构造—沉积记录对比研究也进一步揭示了青藏高原隆起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相似文献   
88.
田梦  林海  孙跃武  徐衍彬  高平 《世界地质》2003,22(3):279-283
头台油田是构造—岩性油藏。裂缝型、特低渗透是其显著特点,常规注水开发后经常出现严重的油井水淹,造成油田开发低效。本文以头台油田研究为例,认为对于裂缝型特低渗透油田,采用注水吞吐采油技术,通过套管直接向地层注水,利用储层毛管力作用,进行油水置换,实现单井自注自采吞吐采油,可以改善油田开发效果,减缓产量递减。适合注水吞吐采油基本条件是岩石润湿性为弱亲水和岩石饱和非润湿相。影响注水吞吐采油效果的主要因素是储层吸水状况、微缝发育状况、储层非均质性、注入体积和关井压力等。吞吐采油技术可作为改善裂缝型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一种新的模式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89.
高级变质镁铁质岩石叶理形成于地壳深部环境,对其组成及形成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助于讨论在深部地壳(下地壳)环境中岩石的表现与流动过程。以辽宁海城马风地区广泛出露的斜长角闪岩为例,对变质镁铁质岩石中几种不同类型叶理的组成及形成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显微构造分析结果表明,变质斜长角闪岩中主要发育三种具有不同特点的叶理构造型式:条带状、糜棱状和片麻状。作为岩石叶理的主要组成矿物。角闪石对叶理的形成贡献最大。斜长石在不同类型岩石中对叶理的形成作用不同。组成叶理的斜长石和角闪石矿物对的温压测算结果表明,它们形成于426~532MPa和58l℃~639℃之间。变质基性岩中叶理的形成是这种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多种机制(包括晶体的定向重结晶作用、应力作用下的变质分异、晶质塑性变形、亚颗粒旋转动态重结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0.
Ni  Xiaoming  Yang  Cixiang  Wang  Yanbin  Li  Zhongcheng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2021,30(2):1547-1559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 Accurate prediction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ermeability of coal reservoirs using scare data from wells for coalbed methan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can lay 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