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9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40篇
地质学   84篇
海洋学   1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龚正  李海兵  唐方头  吴羿锋  王磊 《地质学报》2023,97(7):2111-2125
2008年汶川地震促使人们思考青藏高原东南缘走向和规模与龙门山断裂带相近的丽江- 小金河断裂的活动历史,但受限于地质条件制约断裂尤其是其北段相关研究极其薄弱。基岩断裂带的物质组成与结构特征是断层长期活动的产物,蕴含丰富的历史活动信息。本文以丽江- 小金河断裂盐源段多个天然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断裂带宏观结构调查、断层岩显微构造及XRD分析发现:① 断层破碎带以一套厚度>20 m的破裂面密集带为特征,优势破裂面走向为NE20°~30°,推测为丽江- 小金河断裂长期活动形成的张剪性破裂;② 断层带核部以断层角砾岩和断层泥为主,灰岩角砾岩黏土矿物含量~2%,以伊利石和伊蒙混层为主,粉砂岩断层泥黏土矿物含量~52%,以坡缕石和绿泥石为主,石英含量36%,缺失长石类矿物。断裂带宏观结构和断层岩微观结构特征均表现为角砾呈棱角状,砾径差异极大且呈零散状分布,符合快速滑动特征,指示断层滑移方式为黏滑。此外,核部断层岩带统计厚5~8 m,这一规模相对于龙门山映秀- 北川断裂带核部180~280 m和安县- 灌县断裂带核部40~50 m显著偏小,表明前者自形成以来的活动性远低于后者,两者的地震行为并不能简单类比。结合断裂在宏观结构特征、断层岩成分与种类以及所反映的滑动方式与隆升剥蚀量的差异,认为丽江- 小金河断裂更可能是鲜水河断裂切断锦屏山- 龙门山构造带之后形成的,晚新生代与龙门山断裂带具有不同的活动历史。  相似文献   
72.
新近纪是地球气候系统由古近纪温室气候向第四纪冰室气候转变的一个关键过渡阶段.本文综述了近30年来新疆地区新近纪孢粉资料,通过时空对比,认识了该地区新近纪植被与气候环境格局特征.中新世早期新疆地区总体气候温暖湿润,大部分地区发育森林植被,局部地区发育草原植被;晚期气候温暖干旱,准噶尔区的独山子、塔里木区的罗布泊和库车盆地开始出现草原植被,准噶尔区的金沟河出现荒漠植被,其他地区为森林植被或森林-草原植被.上新世时期,气候干旱化显著加剧,准噶尔区、塔里木区和昆仑区都出现草原和荒漠草原.晚新生代全球变冷和青藏高原、昆仑山山脉、天山山脉的加速抬升可能是导致新疆地区植被与气候环境格局形成和中亚地区干旱化的两个主要因素.而研究地点的地形地貌、雨影效应、迎风和背风等因素以及古特提斯海退却可能是其他应当考虑的次要因素.  相似文献   
73.
基于2009—2017年新疆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波形数据,利用波形互相关技术及主事件定位方法识别并重新定位了新疆天山中段及其周缘的重复地震。以波形互相关系数0.9作为阈值来确定研究区的重复地震事件,统计结果显示3万零181个事件中的1万1 618个为重复地震事件,这些重复地震事件组成了2395组重复地震对和重复地震丛,占总事件数的38.5%。根据重复地震重定位前后地震对之间距离的统计结果推测,该区域的系统定位误差约为5—10 km。进一步结合该区域最新的震源分类结果对不同震源类型重复地震的时空分布特征予以分析,结果显示:重复矿山爆破事件在空间上呈丛集性分布,且其中的93.6%发生于白天,同时呈现季节性发生模式,即爆破多发生于夏季,而冬季较少;而重复构造地震在空间上大多沿断层分布,24小时内呈随机分布的特征,且研究时段内每个月的活动水平相对平稳;重复诱发地震成丛分布于靠近油气田和水库的区域,但其中部分诱发地震的位置与构造地震重叠,发震时间特征与构造地震相似,为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74.
The 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analysis (DDA) is a numerical method for modeling 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behaviour of jointed rocks. In this paper, two basic problems are discussed related to kinetic energy dissipation and the convergence criterion for the DDA method when it is applied to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the deformation and progressive failure can be treated as a quasi-static process with low kinetic energy dissipation rates,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viscous damping component to absorb discrete blocks’ kinetic energy, establishes the global equations of motion of the discrete block system that take damping effects into account, investigates the energy dissipation mechanism when solving a static or quasi-static problem, and defines the convergence criteria of displacement, kinetic energy and unbalanced force for DDA solutions when the system arrives at a stable state.  相似文献   
75.
The problems like cracking of the girder in the mid-span and the ever-increasing vertical deflection appear during the long term usage of the long-span continuous rigid-flame bridge. Post-tension tendon with re- served duct can increase the pre-stress of the main beam effectively, and decrease the long term span deflec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girder. At the same time, the proper tension position is very crucial to optimise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of the bridge and control the deflection increase. Combining with practical en- gineering, the authors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positions of post-tension tendon ( including top-, web- and bottom plate tendons) on the stress and deflection of the main beam, and find out the optimal position of post tendon.  相似文献   
76.
?????溯????????????????????????????????????????????????????????С???????????????????????????????У??????????????????????????????????????????????????????????????????У?????????????С????????ж???????Ч????С?????????????????????????????????????????С??????????溯?????????????????????????????????????????  相似文献   
77.
Linear monitoring is an important link of bridge construction control,which is conducted in key processes of construction to ensure the security of bridge in construction procedure. Combining with main arch construction monitoring program of No. 2 bridge in north district of Changbai international tourism resort,main content and key technologies are recommended. Considering the various influential factors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linear adjustment is handled to ensure that the stress and linear of main arch meet design requirements.  相似文献   
78.
采用投加过氧化氢、吐温-80和活性炭纤维等方法对筛选、分离自辽河口湿地石油污染土壤样品的耐盐高效石油降解菌的优化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过氧化氢的最佳投加量为150mg/L;吐温-80的最佳投加量为160mg/L;活性炭纤维的最佳投加量为6g/L。3种优化条件下石油降解率均有增加,培养1周后,耐盐菌株在10℃下的石油降解率在40%以上,而在最适温度30℃下的石油降解率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79.
北京山区沟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组织模式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沟域经济是山区发展的新模式,基本涵盖了沟域发展的各个层面,是独具山区发展特色的经济地理形态.以沟域为载体的山区要素布局的空间耦合关系是山区发展的新命题,理论与现实意义重大.结合多年的山区发展研究,在初步探讨了沟域经济的内涵和空间组织过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北京山区沟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并对北京沟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布局特征指向及其影响进行了研究,最后建立了沟域经济空间组织的合理模式框架.研究认为,沟域经济对北京山区新时期的发展转型作用重大,首先它不以行政区域界限为边界,基本串联了山区的大部分村庄,并与主要交通线走向重合,因此至少能在山区产业结构调整、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会对山区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其次,通过分析认为目前北京山区沟域经济发展正处于第二次集中型空间组织阶段,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业优化是这一阶段的特点,因此北京沟域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协调好山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促进山区的综合开发.北京山区沟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成功实践一方面支持了北京山区功能转型的战略决策,另一方面也为其他山区发展提供了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0.
南京古都景观核心和生态文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亦锋 《地理学报》2009,64(6):677-686
探讨建立以地理景观为视角的古都风貌研究思路新框架.目前中国的古都风貌保护规划往往是从建筑学角度出发,而缺少从地理格局角度的古都景观研究.南京地理格局使其历史古都发展具有独特深厚的景观传统,主要结构是:3条山脉、2条河流和3个湖泊.南京从其诞生到后来城市几次大的变化都是依据这个自然地理系统而构思规划.现代南京城市发展支离破碎地分解了历史上的连绵山峦整体,河流水系网络已经断断续续.本文研究思路是顺延山峦与河流脉络调查分析古都遗址,探寻现状山脉河流系统之中,古都文化景观格局在时空变化和演替规律.进而认定和寻求景观系统之中的历史城市发展的地理关键内核,以地理景观分析并规划南京古都景观保护:以连绵丘岗山系、河流城濠为骨干,保持山体轮廓的连续性,河流水网的完整性;以自然山水地形为纽带贯通各自相对独立的历史遗迹:以明朝城垣、历史街区为网络,以及分散在各地的重点建筑保护范围,构成完整的古都风貌保护的格局.把风景的概念扩大到整个城市区域内,使得自然资源保护、土地利用与景观规划结合为一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