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70篇
测绘学   69篇
大气科学   106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65篇
海洋学   1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21.
本文通过对南极斯科舍海东南部DC-11岩芯生物硅、有机氮、TFe2O3与有机氮同位素的年代学分析,重建了该海区3.4万年以来古生产力与环境演变历史。研究结果表明,生物硅、有机氮含量与南极温度变化基本一致,暖期高、冷期低;有机氮同位素值与南大洋海冰变化相吻合,暖期小、冷期大,冷期硝酸盐利用率大于暖期。从末次冰期、末次冰消期至全新世,研究区古生产力与环境变化显著,南极冷倒转等千年尺度的变化明显;海冰在气候、营养盐与古生产力之间起着重要的关联作用。冰期或冷期海冰的加强导致表层水层化加强,深层水及其营养盐的上涌减弱,表层海洋硝酸盐等相对匮乏,生产力降低。研究区现代与全新世铁供应充足,在风尘盛行的末次冰期和冰消期呈过剩状态,明显不同于亚南极。  相似文献   
122.
基于华东地区测震台网记录,采用CAP方法反演2018-04-06无为ML4.1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利用双差定位方法对2016年以来无为地区发生的地震进行重新定位。结果显示, 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为:节面I,走向120°,倾角57°,滑动角27°;节面Ⅱ,走向15°,倾角68°,滑动角144°;震源深度为12 km。双差定位结果显示,2016年以来无为地区发生的地震位于无为盆地西南边界,沿SE向分布,震中由NW向SE迁移。根据震源机制解和精定位结果推测,无为ML4.1地震的断层面解为节面I,地震可能是在区域背景应力场作用下由无为盆地西南边界底部的SE向断裂运动引起的。  相似文献   
123.
历史文化街区及其房屋建筑是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需要有效的保护和利用;同时又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需要持续的更新和发展。本文从历史街区保护的角度着眼,以北京市老城范围内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物肌理及第五立面特征为研究内容,对建筑物的第五立面色彩及形态特征、临时建筑的分布及演变等进行了分析。加强对第五立面的规划管控,在对历史文化传统风貌保护、实现旧城有机更新,提高北京老城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的目标等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4.
2013年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正式启动,为了使普查成果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本文对北京市国土空间宜居性进行评价。基于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应用层次分析法,定量计算宜居性在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生态环境、资源承载、基础设施和公共安全六个子系统得分,最后计算综合得分。西城、朝阳和海淀区宜居性排在前三。通过研究,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对宜居性得分贡献最大,而公共安全与资源承载是宜居性最弱的两项,为了提高区域综合宜居性,需要格外重视这两方面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25.
利用分形理论,对我国在中、西太平洋国际海底区域获得富钴结核的粒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富钴结核的粒径具有分段分形的特点,计算得到了它们的各自的分维数,并对其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6.
????????CHAGS??????е???????к???????????????????????????????д????????????????:???е??????????£????????????????????????5.0??10 -5 ms -2??5???5???????????????????????5.5??10 -5 ms -2??  相似文献   
127.
LaCoste&Romberg���������ǵĸ�ֵ�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aCoste&Romberg?????????????????????????????????????????????????????????????????????????????????????????????????????????????????????????????????????????????????????????????Ч???????????????????????????????????????????????ο????????????С?1??10 -5 ms -2??  相似文献   
128.
介绍了GPS无线电掩星技术探测大气的原理,分析了GPS无线电掩星技术在监测全球气候变化和提高数值天气预报精度等方面的潜在贡献,最后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9.
Glacial landforms and sediments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existence of two Late Pleistocene major glacial advances in the Queer Shan, northern Hengduan Mountains in the eastern Tibetan Plateau. In the current study, optically stimulated luminescence and electron spin resonance dating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two glacial advances occurred during Marine Isotope Stage (MIS) 3 and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 (LGM) in MIS 2, respectively. Geomorphic evidence shows that the glacial advance during MIS 3 was more extensive than that in MIS 2. This glacial advance is synchronous with other glaciated areas in the Himalaya and Tibet, but contrasts with global ice volumes that reached their maximum extent during the LGM. Glaciers in the Queer Shan are of the summer accumulation type and are mainly fed by precipitation from the south Asian monsoon. Palaeoclimate proxies show that during MIS 3 the south Asian monsoon strengthened and extended further north into the Tibetan Plateau to supply more precipitation as snow at high altitudes. This in turn led to positive glacier mass balances and caused glaciers to advance. However, during the LGM, despite cooler temperature than in MIS 3, the weakened south Asian monsoon and the associated reduced precipitation were not as favourable for glacier expansion as in MIS 3. Copyright © 2010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30.
地热系统惰性气体同位素地球化学是地热成因研究的重要手段。许多惰性气体同位素都可用于地热系统的研究中,主要目的为揭示热田的热源性质、深-浅层地热流体的内在联系和循环深度等。本文从惰性气体理化特点、样品采集、测试技术及数据等若干方面介绍了惰性气体研究方法,重点探讨了在自由气和溶解气两种形态下,热泉、喷气孔、热水井不同环境下的惰性气体采样方法,还介绍了成熟的惰性气体同位素的测试方法,即利用磁偏转静态真空质谱计分析测试方法,最后基于世界各地典型地热系统的惰性气体测试数据,讨论地热系统的气体来源判别,不同气源的混合比例计算等,进而确定地热流体循环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