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70篇
测绘学   69篇
大气科学   106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65篇
海洋学   1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71.
本文基于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结合同期城市经济、人口等统计数据,利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数据提取北京市建成区边界要素。采用地理国情与城市空间扩展相融合的监测分析模型及相关评价指标开展空间格局变化分析研究,揭示北京市2000—2017年间城市扩展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化规律,并对其变化原因进行分析。其成果可为北京市科学规划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72.
为提升首都城市的基础设施环境质量,本文基于核心区无障碍设施数据成果,应用核密度分析方法,开展对首都功能核心区的盲道、出入口、地铁电梯、公共厕所、停车场、坡道进行现状分析,并对其无障碍设施普及程度展开研究。通过核密度分析,盲道呈现“三心汇聚、离心递减”的特征,出入口呈现“两翼齐飞”的特征。通过现状研究,无障碍设施存在的问题总体上表现为设施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衡等特点,为政府和规划管理部门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73.
文章介绍了面向地级以上城市空间变化监测与应用研究的背景和价值,提出了地级以上城市空间变化监测应用研究的总体思路、研究内容、关键技术与方法等,并以北京市空间变化监测为案例,开展城市空间格局变化、老工业区搬迁改造、海绵型城市建设等三个典型监测应用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可为其他地级城市监测提供应用借鉴和示范,从而为解决城市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提供数据基底、技术支撑和建议。  相似文献   
274.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是当前中学地理教育所要解决的首要任务。乡土地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对于学生而言具有较强的感知性,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情境载体。本文以“重庆人口迁移史”作为乡土地理教学情境进行教学设计,探索在课堂教学中依托乡土地理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275.
大地测量数据往往包含许多不确定性,可能导致所建立的函数模型产生病态,影响参数估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研究边坡变形非线性时变系统的力学原理,利用多项式拟合方法改进原模型,在参数解算过程中,考虑到测量数据的不确定性给解算结果带来消极影响,通过限制不确定度,利用min-max准则,提高参数解算的准确性,并将预测变形结果与实测边坡位移数据对比。结果表明,带不确定性的平差算法(least-square with uncertainty,ULS)与最小二乘平差(least-squares,LS)和整体最小二乘平差(total least-square,TLS)相比,其预测结果更接近实际测量数据,证明了改进的边坡变形非线性时变系统预测变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76.
LaCoste & Romberg航空重力仪的零点漂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LaCoste&Romberg(L&R)航空重力仪零点漂移的计算方法。以连续48天的实验室观测数据分析SA-1航空重力仪零点漂移的特点,以野外实测数据计算SA-1和SA-2两套航空重力仪的零点漂移。最后,简要给出航空重力测量数据处理中零点漂移的顾及方法。  相似文献   
277.
We present an analytical model for the shear behaviour of rock joints with progressive degradation of two-order asperities including waviness and unevenness. Critical waviness and critical unevenness are used to respectively represent the mechanical involvements of waviness and unevenness during shear. The degradation process of two-order asperities are predicted by considering the stepwise relationship among dilation angle, sheared and unsheared asperity areas, and plastic tangential work. The dilation angle of each asperity decreases as plastic tangential work accumulates. The progressive degradation transiting from critical unevenness to critical waviness is realised through examining the dilation angle and the unsheared area of critical unevenness. The model's predictions are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from direct shear tests on both regular- and irregular-shaped joints. Good agreement between analytical and experimental curves demonstrate the credence of the proposed model. Therefore, the model, after implemented in finite and discrete element codes, is practicable for the stability assessment of rock-engineering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278.
西藏亚东-谷露裂谷带是新生代的活动构造带,具有构造活跃、地震频繁、热泉广布、大地热流高等特征,孕育了丰富的地热资源。已实现商业开发多年的羊八井地热田和羊易地热田正是位于亚东-谷露裂谷带的中部,而位于该构造带北部的谷露地热田地热资源前景和勘探方向还有待深入认识。为此,本文解析了地表地热构造,对比了羊八井地热模式,分析了谷露地热田的深部热动力学背景,并结合钻井试采资料揭示谷露地热田具有良好的地热资源前景。在此基础上,利用大地电磁和重力预测了谷露地热田的地热分布具有南北分带性,即北部和中部具有深部和浅部两个层次的地热储层,而南部地热储层则以浅部为主。为深入研究亚东-谷露裂谷带的地热系统模式及指导地热勘探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地球物理依据。  相似文献   
279.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位于华北陆块和秦祁昆山造山带两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之间的过渡带内,特定的大地构造背景使其具有复杂的构造演化历程及特殊的煤田构造格局。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由贺兰山逆冲推覆构造系统和六盘山东麓逆冲推覆构造系统组成,具有"南北分段、东西分带"的特点。为了进一步探讨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煤田构造格局的形成演化及区域构造控制因素,本文基于野外地质调查和煤田勘查资料,恢复了本区自晚古生代以来的沉降抬升史和古构造应力场特征。印支期:研究区北部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北西-南东向,南部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北东-南西向;燕山期:北部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北西西-南东东向,南部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北东东-南西西向;喜马拉雅山期:北部受北西西-南东东向拉张应力,南部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北东-南西向。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煤田构造格局的形成与区域构造的演化的关系,强调北段贺兰山逆冲推覆构造系统的形成与阿拉善地块的向东挤出逃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80.
<正>1 Introduction Since the successful development of shale gas reservoir in our country southern marine stratigraphy,it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shale oil and gas in Qaidam Basin.The research of Jurassic shale gas in the Qaidam Basin mainly has the following problems:It is low exploration in North Qaidam Basin,Drilling spar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