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1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34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41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河北兴隆M111稀有金属花岗岩体地球化学和矿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河北兴隆一个复式小花岗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和矿化特征.常量氧化物、Rb-Sr同位素、稀土元素和稀有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点综合表明,该岩体是起源较深的花岗岩浆经过较充分地分异演化的晚阶段产物.岩浆成分向着富钠富钠碱元素富挥发分的方向有规律的分异演化导致Nb,Ta,Li,Be,Rb,Cs等稀有元素富集和矿化.最晚形成的空间上位于岩体较高部位的白色似斑状铁锂云母-钠长石花岗岩,是矿化的有利地段,可作为稀有金属矿床找矿的岩石学标志  相似文献   
52.
在金伯利岩中新发现的几种矿物及其意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近发现华北地台金伯利岩中存在自然铁、自然铜、自然锡、硅铁石、二硅铁矿、未命名的Si、Fe、Ti互化物及含铬黑镁铁钛矿等前人未曾报导过的矿物。据初步研究,它们与处于强还原环境的地幔深层流体有关。这些矿物的发现,首次为软流层中的流体交代作用提供了实物证据。  相似文献   
53.
本文对湖北黄石、浙江长兴煤山剖面二叠-三叠系界线附近粘土岩层作了碎屑物的分析和测试,并计算了它们的百分含量。与火山活动有关的碎屑主要有石英(其中含六方双锥状的β石英)、锆石、磷灰石、玻璃圆球、铁质圆球及火山灰等。有些样品中还有电气石、石榴石及锐钛矿等。笔者认为粘土岩层的成因是火山物质在海水中沉积蚀变而成。火山喷出口不在工作区内,生物绝灭的主要原因不是火山活动引起的。  相似文献   
54.
中更新世气候转型事件(MPT)是全球性冷气候事件,在柴达木盆地也有记录,但关于该事件形成时的古温度数据较少。石盐原生流体包裹体形成于浅水环境,其均一温度可直接反映晶体形成时的卤水温度,是恢复古温度常用的指标之一。本文选择柴达木盆地西部钻孔SG-1中1.22~0.88 Ma期间的石盐晶体进行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测试,共获得390个石盐流体包裹体数据。其均一温度最高为50 ℃,最低为6.8 ℃,90%以上温差值在10 ℃以内,且石盐流体包裹体大小与温度没有明显线性相关关系,这说明SG-1钻孔石盐流体包裹体被捕获后没有受到后期热液的改造。均一温度数据反映了石盐沉积时的古水温特征。石盐晶体主要在暖季析出,原生流体包裹体恢复的古水温可能是暖季节的温度。均一温度的最高值可能受到热液和气候的共同作用。MPT时期,石盐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中位值Th,med)接近于现代盆地7月份大气温度的平均值,高于盆地的全年温度及MPT时期的全球气温,与MPT时期地中海的海水表面温度相当,均一温度的平均值(Th,avg)高于以上温度。SG-1钻孔记录的柴达木盆地MPT事件最冷期出现在约1.165~1.0 Ma。  相似文献   
55.
56.
京津冀“7·21”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卫星等多种观测资料和NCEP/NCAR 0.5°×0.5°再分析资料,以及雷达变分同化分析系统VDRAS的高分辨率分析场资料,对京津冀"7·21"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系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α中尺度雨带中镶嵌着β中尺度的雨团;α中尺度MCC后部不断有γ、β中尺度对流云团从西侧或西南侧合并补充;中尺度滤波后发现造成京津冀"7·21"暴雨的系统为低层的中尺度切变线,东移过程中加深为中尺度低涡扰动,中尺度切变或低涡位于对流层中低层(为近乎直立的正涡度柱),高层为辐散场(负涡度),但负涡度值与中低层正涡度值要小得多,说明主要是中低层的系统强;分析VDRAS资料同样发现对流层低层强辐合,存在中尺度涡度柱,其上方是中尺度反气旋,热力结构为上暖湿下冷湿。  相似文献   
57.
Chen  Tiantian  Zhang  Yingxin  Song  Shuqun  Liu  Yun  Sun  Xiaoxia  Li  Caiwen 《中国海洋湖沼学报》2022,40(2):577-591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 Phytoplankton are central components of marine environments, and are major players in the production and respiration budgeting. However, their diversity and...  相似文献   
58.
广东梅州地区传统客家民居建筑地理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野外实地考察基础上分析了梅州地区传统客家民居建筑的传统风格、实用价值和建筑工艺特色.实证应用分析研究表明,梅州客家传统民居建筑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区域自然环境因素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客家民居建筑渗透出尊重自然,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生态环境理念,具体表现为选址上做到因地取舍与回归自然相统一,布局上讲究座北朝南与中轴对称相结合,建筑上注重实用舒适与环境氛围相融合;不合理削坡建房常常诱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成为地质灾害发生的最大潜在因子;梅州传统客家民居建筑的生态环境理念对现代民居建筑仍然具有借鉴与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9.
有色溶解性有机物(CDOM)广泛存在于水体中,占溶解有机碳(DOC)10%~90%,其浓度影响水环境碳循环过程、污染物质迁移以及水生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为分析东北地区水库DOC碳循环情况,本文于2015—2020年对第二松花江流域典型水库白山水库和丰满水库进行5次现场观测和室内实验,在分析CDOM吸收特性的基础上,基于Landsat系列卫星利用波段比值法建立CDOM浓度反演模型(R2=0.82),根据实测值CDOM与DOC的强相关性(R2=0.78),进而估算水库DOC浓度。结果表明:(1)利用野外实测数据和Landsat系列卫星能够对东北内陆水库CDOM浓度进行良好反演,(2)2000—2020年白山水库和丰满水库年际CDOM和DOC浓度变化不大,在2010年之后表现出轻微上升趋势,CDOM浓度从支流和干流的汇入到主库区呈现逐渐减少趋势,(3)白山水库和丰满水库M值(CDOM在250和365 nm处吸收系数比值)和S275~295(CDOM在275~295 nm波段处的吸收光谱的斜率)较小、SUVA254<...  相似文献   
60.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 effects of randomness of initial damage in a rock mass and the critical tensile strain of the rock material on its dynamic responses and damage under explosive loads. A fuzzy definition is proposed to describe the fuzzy nature of failure phenomenon in a rock mass. The initial damage of the rock mass is estimated using the longitudinal and transverse elastic wave velocities. By using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initial damage of the rock mass is found having the Beta distribution. The statistical estimation of a damage state and properties of randomly damaged rock mass are evaluated by the Rosenbluth's point estimate method. In numerical calculation, an isotropic continuum damage model with the initial damage and the cumulative damage dependent on an equivalent tensile strain is suggested to model the rock mass behavior under blast loads. A Beta distribution is proposed to represent the probabilistic distribution of the damage variable of the rock mass under explosive loads. Several types of membership functions are suggested to represent the fuzziness of material failure. Based on the fuzzy–random probabilistic theory, a model including both the effects of randomness and fuzziness is proposed for the failure analysis of rock mass under explosive loads. The suggested models are coded and linked with an available computer program AUTODYN2D through its user's subroutine capacity. The fuzzy failure probability and dynamic responses of the rock mass are calculated. Numerical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obtained from independent field tes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