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74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01.
华北中北部地壳运动与张北地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国华  王敏  韩月萍 《中国地震》2001,17(3):304-311
本文利用华北GPS监测网两个时段复测资料(1992~1996~1999年)、华北北部两个时段垂直形变资料(1992~1998~2000年)和张北地震时的INSAR结果(1997年9月22日~1998年5月26日),从场和块体运动的角度分析了张北地震前后地壳运动特征,结果表明①垂直形变不显著,近10年来华北中北部地壳垂直形变基本上属于继承性,震时显著垂直形变范围仅约为15km×15km,量值约250mm;②水平形变在各单元内部也不显著;③华北中部各单元整体水平运动在震前(1992~1996年)和震后(1996~1999年)存在动态变化,具体表现为阴山构造带由相对静止变为左旋走滑,山西断陷带由以拉张运动为主变为以右旋走滑运动为主,燕山构造带的张性左旋走滑运动变为左旋走滑运动,而且震前形成的燕-冀形变过渡带消失于震后;④形变的大小与孕震区介质的物性和构造环境关系十分密切.进一步分析还表明①张北地震并不意味着华北的地震活动进入高水平;②当前地壳运动处在比较正常的状态之中;③未来本区有利于发生中强以上地震的空间位置主要是燕山构造带,尤其是该带的两端,以及山西断陷带等.  相似文献   
102.
三峡库区岸坡岩体劣化的关键在于岩体节理的持续扩展。本文采用分形理论对消落带上下岸坡测窗岩体劣化程度、劣化破碎相变时间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岩体节理劣化分布具有分形属性,可将缺项值Λ(r)曲线陡缓转折点视为REV(表征单元)岩体尺寸下限;整体来看,劣化使得岩体节理生长向更加均匀、密布的趋势发展,呈现升维特征;进一步利用节理升维值ΔDb建立了劣化程度分级标准,升维值ΔDb与面积节理数增量ΔJov、地质强度指标变化值ΔGSI满足指数函数关系;最后探讨并提出了2种节理分维数劣化演变模式,采用岩体劣化破碎相变时间计算式可进行相应的演化预测分析,且岩体劣化破碎相变时间预测是基于割线的估计。由于分维数Db具有较高的统计稳定性,能够满足工程应用需求。研究成果为库区岸坡劣化程度调查以及劣化演化预测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3.
中国大陆整体无净旋转基准及其应用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15  
通常分析中国大陆水平位移(运动)场所采用的参考基准均是相对于欧亚板块的。这个基准对于分析中国大陆的整体运动及其与欧亚板块运动的关系等是合适的,但在研究中国大陆内部及其周边地区的相对运动时,上述基准就不是很恰当。以“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1000余个GPS测站的复测资料(1999~2004)为基础,利用数值逼近理论等方法,给出了中国大陆整体水平运动的旋转参数及其一级块体的旋转参数,并用实际应用算例给予说明。  相似文献   
104.
重庆山地月平均气温空间分布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月平均气温物理经验统计模型,结合重庆市及周边51个气象站1961-2000年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重庆市1:25万DEM数据,充分考虑地形(海拔、坡度、坡向和地形遮蔽)、太阳辐射、长波有效辐射等因素对气温的影响,完成了复杂地形下重庆市山地100 m×100 m分辨率月平均气温空间分布的模拟.模拟结果能较好地反映气温的宏观分布趋势和局地分布特征,月气温模拟平均绝对误差最大为0.40℃,全年平均为0.21℃.采用交叉验证、个例年验证和野外考察资料验证对模拟结果和模型性能进行了多方面的考察,结果表明:交叉验证误差全年平均为0.26℃;个例年验证误差全年平均为0.30℃;8个野外考察点验证各月误差总体小于1.0℃.  相似文献   
105.
汶川八级地震滑坡特征分析   总被引:51,自引:8,他引:43  
汶川地震诱发的15000多处滑坡明显受地震断裂控制,主要沿龙门山主中央断裂带和后山断裂带展布,沿龙门山主中央断裂带汶川映秀安县高川北川陈家坝平武南坝一线,滑坡面密度大于50%以上,最大可达70%。沿断裂带形成了大量的松动山体,在暴雨期间极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对灾后重建构成严重威胁。据初步调查,汶川地震触发的体积最大的滑坡是位于主中央断裂带上的安县高川大光包滑坡,滑动距离长4500m,滑坡堆积体长2800m,宽1700~2200m,最大厚度达580m,若以平均厚度200m计,体积达11亿m3为我国已发生的单体滑坡之最。与常见滑坡明显不同的是,汶川地震极震区滑坡的滑床往往不具连续完整的滑面,剪出口滑坡特征不明显,呈现明显的尖点突起或边缘突出特征,反映出上部滑体被地震力振动解体,甚至抛掷后与下部滑床边缘发生撞击。以阶型滑坡、凸型滑坡、勺型崩滑、座落型(振胀型)滑坡和巨大滚石5种类型最为典型。根据强震地面运动纪录和大量实例调查表明,在汶川地震极震区,触发滑坡的地震竖向力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大量滑坡经历了初始斜坡(风化碎裂岩体)地震抛掷撞击崩裂高速滑流的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106.
The 2008 Ms 8.0 Wenchuan earthquake triggered a large number of extensive landslides. It also affected geologic properties of the mountains such that large-scale landslides followed the earthquake, resulting in the formation of a disaster chain. On 10 July 2013, a catastrophic landslide–debris flow suddenly occurred in the Dujiangyan area of Sichuan Province in southeast China. This caused the deaths of 166 people and the burying or damage of 11 buildings along the runout path. The landslide involved the failure of ≈1.47 million m3, and the displaced material from the source area was ≈0.3 million m3. This landslide displayed shear failure at a high level under the effects of a rainstorm, which impacted and scraped an accumulated layer underneath and a heavily weathered rock layer during the release of potential and kinetic energies. The landslide body entrained a large volume of surface residual diluvial soil, and then moved downstream along a gully to produce a debris flow disaster. This was determined to be a typical landslide–debris flow disaster type. The runout of displaced material had a horizontal extent of 1200 m and a vertical extent of 400 m. This was equivalent to the angle of reach (fahrböschung angle) of 19° and covered an area of 0.2 km2. The background and motion of the landslide are described in this study.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analysis, dynamic simulation software (DAN3D) and rheological models were used to simulate the runout behavior of the displaced landslide materials in order to provide information for the hazard zonation of similar types of potential landslide–debris flows in southeast China following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the Sanxicun landslide revealed that the frictional model had the best performance for the source area, while the Voellmy model was most suitable for the scraping and accumulation areas. The simulations estimated that the motion could last for ≈70 s, with a maximum speed of 47.7 m/s.  相似文献   
107.
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运动机理研究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具有极高的运动速度和超远距离的位移,往往能够引发灾难性事故,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因此,它的运动机理,即高速远程效应机理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目前国外主要存在四种观点:空气润滑模型、颗粒流模型、能量传递模型和底部超孔隙水压力模型。但是,由于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自身的复杂性,到目前为止,研究还没有取得公认的成果。中国是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的频发区,因其研究才刚刚起步,研究成果还处于定性阶段。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从理论和技术两方面分别阐述了国内外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运动机理研究的发展现状,对目前纵多的理论和模型进行了归纳与总结,点评了目前研究的难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本文是国内外首次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对今后类似的研究具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8.
在“环境与区域工程地质”小组讨论中,可将代表们的发言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1.工程地质面临新挑战,2.强震区及地质灾害复杂区工程场址评价,3.大坝等重大工程安全的再认识,4.红粘土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9.
天津地区地面沉降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若柏  孙东平 《地理学报》1994,49(4):317-323
本文应用现代精密水准资料,结合地质、地震资料对天津及邻近地区地面沉降的发展、演化状况进行了深入研究,从动态观点初步探讨了由于地面沉降所造成的地理环境条件恶化和灾害问题。  相似文献   
110.
对内蒙古东部开鲁盆地陆西凹陷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研究表明,上侏罗统沉积以温湿气候条件下的粉、细砂岩及泥岩为特征,其沉积序列可以被划分成周期为3-5 Ma的5个沉积层序,各沉积层序之间均为不整合面或与之相关的整合面。沉积层序格架和构型主要受控于构造活动、气候和物源供给。各沉积层序的展布也受盆地结构和断裂差异活动的影响,表现出南厚北薄的地层展布特征。由于在马北斜坡存在地形或断裂坡折带,故可将一个沉积层序细分成低位、湖侵和高位体系域。在明确首次和最大湖泛面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重点叙述了层序B低位、湖侵和高位体系域的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等沉积体系特征和层序构型主控因素。对有利烃源岩、储层和盖层等成藏基本条件进行分析后,指出层序C西绍根断层下降盘的近岸水下扇和位于坡折带之下的浊积扇是寻找岩性圈闭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