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52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72篇
海洋学   27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分析了临沂新一代天气雷达伺服系统的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对近几年伺服系统出现的故障进行分析,并结合故障实例给出伺服系统的故障排除方法。特别是对2009年全运会期间一次伺服系统故障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介绍了排除过程,为今后新一代天气雷达的维护维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
23.
采用正弦波形循环荷载动三轴试验获取土的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的数据处理过程中通常存在两个困难:一是因为试验中存在各种噪声使滞回曲线椭圆形态不明显;二是椭圆拟合会因方法不当出现不收敛或者误差大等情况。为了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第一个困难,本文将滤波技术引入到对应力应变时间序列的处理中来;为了更好地拟合滞回曲线椭圆,本文结合了主成份分析技术与椭圆的几何拟合方法,通过计算椭圆焦点位置、长半轴长度等来确定拟合椭圆,结果表明,该方法容易线性化且相对稳定,值得在动三轴数据处理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4.
本文对川西南荥经地区龙马溪组泥岩的岩石学、矿物学及元素地球化学开展了研究,探讨了龙马溪组沉积环境、物源区属性及构造背景。结果表明,研究区龙马溪组泥岩砂质、钙质含量较高,指示其沉积水体较浅。稀土元素特征及及A—CN—K图解说明龙马溪组泥岩组成较少受成岩及交代作用影响,样品较完整地保存了物源和风化作用信息。K2O、Rb、Al2O3 /TiO2含量较高及Eu负异常指示其母岩为偏酸性的长英质岩、花岗岩类,推测主要来自康滇古陆新元古代早期地台盖层。ICV值大于1,CIA平均值为66,Th/U与地壳UCC值相近,Rb/Sr值明显低于PAAS,指示其物源为近源初次旋回的快速沉积产物,受化学风化作用较小,沉积环境为干燥、寒冷环境。La/Yb、LREE/HREE及Sc/Cr等值均与被动大陆边缘值相近,结合Sc/Cr—La/Y等判别图解,说明研究区沉积构造背景主要为被动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25.
利用运城及周边地区的布格重力资料,对布格重力数据进行小波分解得到不同阶次的重力异常信息。依据各个阶次的小波变换结果并结合该区域的地质构造环境,对小波变换细节图中存在的特征较为明显的布格重力异常带进行深入分析,对异常所揭示的构造现象在地壳不同深度的分布特性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小波变换细节与区内地壳内部的隆起、凹陷及断裂构造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可以对运城盆地的构造特征及地壳结构做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6.
对2011—2017年山西及周边的流动重力观测资料,在绝对点控制下重新做平差计算,从不同尺度分析重力场的动态变化和跨断裂重力段差变化,重点对不同基准的重力场累积变化特征进行比较,结果显示:①文中的平均值基准可以明显削弱单期数据或个别测点对重力场造成的非正常影响;②在山西地震带持续出现了区域性的重力异常,形成了与构造断裂较为一致的重力梯度带;③山西地震带北部测段重力段差的变化幅值最大,南部次之但强于中部,反映了北部的构造活动比较活跃。  相似文献   
27.
南大巴山前陆构造带位于城口断裂与铁溪-巫溪断裂之间,为研究该构造带断裂对烃类运移及构造对页岩气保存的影响,本文对该构造带内断裂流体的碳氧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测试分析。测试结果显示,研究区断裂流体碳氧同位素整体较围岩更为分散,δ~(13)C_(PDB)介于-2.9‰~3.9‰之间,属正常海相碳酸盐层的碳同位素值,坪坝断裂附近δ~(13)C_(PDB)呈明显亏损,具外来流体混合的特征。流体包裹体为含烃的气液二相盐水包裹体,气相成分为CH_4,液相为H_2O。包裹体均一温度以城口断裂附近最高,主要为311~336℃,频率峰值温度为328℃;往南叠瓦带流体均一温度主要位于183~269℃之间,峰值为230℃,断褶带峰值为213℃,滑脱褶皱带为170℃,整体表现为向盆内方向降低。盐度主要为4.43%~8.6%NaCl。研究表明,城口断裂作为大巴山构造带南北分界的主干断裂,古流体的形成温度和热演化程度最高,且从盆地向北至城口断裂,各构造带流体的热演化程度、成岩温度、古流体压力均逐渐升高,说明随着构造活动的增强,构造带中的流体更为活跃,持续时间更长,导致流体形成的深度和温度变化较大。构造带内的流体总体上形成于封闭体系,在主构造应力的驱动下,盆地深部含烃流体沿断裂向浅部运移,并与浅部地层流体发生混合,运移通道整体处于封闭状态;而构造带内的一些次级断裂,因其形成的时间以及向下延伸的深度不足以触及下古生界烃源岩层,因此其对流体封闭性的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28.
海塔盆地优质储层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云峰  徐涵  肖岩岩  张玉鹏 《地质科学》2011,46(4):1017-1024
凝灰质砂岩是海塔盆地主要油气储集岩层,凝灰质含量随地层变老而增多,储层物性非均质性强,大量薄片等储层微观分析结果表明,凝灰质砂岩成分和结构成熟度较低,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溶蚀成因的次生孔隙,且次生孔隙比例随地层变老而增加.本文提出孔隙成因法,并根据该方法确定凝灰质砂岩优质储层物性下限的孔隙度为10%,渗透率为0.1×10...  相似文献   
29.
U—TAE算法提取城市热岛信息的空间尺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宇鹏  杨波  陈崇 《地理科学进展》2011,30(9):1118-1124
U-TAE算法是一种使用不同范围的滑动窗口来提取城市热岛信息并根据稳健估计法设定窗口阈值的算法,该算法根据像元被记为热岛像元的累积总次数是否为0来区别热岛区与非热岛区,根据累积总次数的多少来判断热岛强度的强弱,具有动态阈值的特点和无偏特性。文章以长沙地区为例,对U-TAE算法在6个不同空间尺度上(5×5,11×11,25×25,51×51,101×101,201×201)对城市热岛信息提取的效果从提取范围、提取强度、空间构成以及大面积热岛提取稳定程度4个方面进行了评估。结果认为大小为11×11的窗口在4个方面均取得较好的效果,提取的城市热岛信息更加完整和有效。  相似文献   
30.
在云南马关碧(钾)玄质火山角砾岩中发现了一类特殊包体,呈红色与黑色两种。经X射线粉晶衍射鉴定,红色者为以锰铝榴石为主要结晶相的隐晶—非晶质混晶,黑色者为以绿辉石为主要结晶相的隐晶—非晶质混晶。两种矿物混晶包体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熔浆玻璃或熔体囊,它们具有同源演化的相似地球化学特征。文中通过对两种矿物混晶包体的显微特征与地球化学分析研究表明,它们是亏损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并作为一种不混溶熔体成分被碱性玄武岩浆携带、运移上升。它们代表了石榴石相(榴辉岩相)地幔源区组分,暗示新生代时期软流圈上涌除释放小体积交代熔体交代上地幔使其富集之外,还造成岩石圈地幔拆沉,尖晶石相地幔组分向石榴石相地幔组分转变。另外,据两种混晶包体与其他类型包体和寄主岩岩浆的不同来源,推测马关地区深部岩石圈地幔经交代作用发生过两次转换。首先是由原始地幔向亏损地幔转化,并发生部分熔融,其后是由亏损地幔转化为富集地幔,形成富碱岩浆和与其互不混溶的进一步富集成矿元素的地幔流体。由此暗示滇西地区与富碱斑岩有关的多金属成矿作用即受制于这一深部地质过程与壳幔混染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