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58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夏季分县降水量集成预报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将国家气象中心T106和HLAFS、山西省气象台BP神经元和动力相似方法输出的降水预报值作为预报因子,运用灰色理论分别将以上4个预报因子原始数列和降水实况数列作一次累加生成处理,分别得到随机性被弱化的单增数列,用卡尔曼滤波法进行递推计算,得到降水预报值。将得到的降水预报值作还原处理,即累减生成后,最终输出降水量分县预报。此方法用于1998年夏季,取得了良好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42.
青海冷龙岭地区位于北祁连成矿段的东段,是形成与海相火山岩有关的块状硫化物矿床及岩浆热液型矿床的有利地区,具有良好的找矿潜力。在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的基础上,对青海冷龙岭地区Au、Cu、Pb、Zn等17种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本区Ag、Pb、Zn、W、Sn、Bi、Mo、Ba、Cd等元素丰度明显高于青海省及祁连地区水系沉积物的平均丰度值;元素分布特征显示下奥陶统阴沟群除Hg、La、Ce相对贫化外,各元素都呈现不同程度的浓集,加里东期侵入岩中Ag、Cu、Pb、Zn、W、Au、Sn、Bi等元素富集程度较高,海西期正长岩内Ba、La、Ce等元素富集程度较为显著;R型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显示区内的主要成矿元素组合为Cu Pb Ag Mo Ba La Ce,Au具有独立成矿的潜力。结合元素地球化学参数及富集离散特征,认为本区Au、Ag、Cu、Pb、Zn、Mo、La、Ce等元素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本次工作共圈定8个综合异常。根据研究区成矿地质背景、异常特征及查证成果,与该区域内浪力克铜矿床和青分岭金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对比研究后,优选出干沙河和三道路圈—倒阳河2个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43.
Liu  Zhenzhen  Li  Tian  Ding  Yuxi 《Water Resources》2021,48(4):557-564
Water Resources - An analytical model was developed to predict the boundary shear stress and the depth-averaged streamwise velocity in the breach. A more general expression of the depth-integrated...  相似文献   
44.
针对地基SAR异常数据难以识别、潜在滑坡体发展特征及规律不明显、临滑面积估算难度大的问题,本文以甘肃某矿山滑坡数据为基础,介绍了地基SAR形变数据的处理方法,通过Matlab软件有效地识别、筛选、剔除了异常形变数据,并以色彩差异进行区分,进一步突显了不同阶段潜在灾变体面积的演化规律。基于地基雷达监测原理,提出一种多边形面域估算方法,实现潜在危险区域面积的估算。研究不等周期处理的速度倒数曲线组,发现速度倒数平方法能够进一步放大特征趋势,预测结果准确、预报效果好,为实现矿山滑坡超前预警预报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5.
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功能评价与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公园群是青藏高原推动生态安全屏障与区域绿色发展协同提升的重要模式探索。深入研究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的功能结构特征,是推进国家公园有序组织、协同建设的关键科学问题。本文综合PSR评价模型、位序—规模法则、耦合协调度模型构建国家公园群功能结构识别评价方法,解析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的多元功能类别、等级结构与功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① 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要维护内生和外延两类关系,对内要促进生态保护、游憩利用和社区发展之间的利益合理配置,对外要通过单体国家公园之间的有序组织来推进生态安全屏障功能和区域绿色发展,在功能发挥的尺度跨越过程中处理好协同演化关系;② 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生态保护、游憩和社区发展功能的重要性突出,科研和教育功能发展空间较大,Zipf指数表明多元功能等级符合位序—规模法则且呈现均衡发展特征,单体国家公园需根据特色定位强化其优势功能项;③ 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各项功能之间的耦合度为0.7809、协调度为0.6227,呈较高强度耦合、中级协调状态,单体国家公园的多元功能耦合强度及协调程度差异较大,呈现不同的功能结构特征,可分为全面协调型、优势发展型、一般发展型和一般滞后型。本文深化了国家公园(群)功能评价研究,为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功能优化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6.
Mishrif组碳酸盐岩储层是波斯湾盆地最主要的储集层之一,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礁滩相生物礁灰岩、生屑灰岩和含生屑泥灰岩,储集空间主要为粒间(溶)孔、晶间(溶)孔、铸模孔、表生期组构选择性溶蚀孔洞和基质微孔。储层多呈层状展布,横向上连续,边界受沉积相带约束; 纵向上发育多套致密隔夹层,呈强非均质性。储层发育与保存主要受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影响。碳酸盐岩缓坡背景下发育的生物礁和生屑滩空间分布受盆地基底古构造格局控制,是优质储层分布相带。相对海平面升降旋回控制相带迁移和成岩作用差异,导致优质孔渗层与致密隔夹层交互发育。构造圈闭发育与油气充注时间的耦合有效抑制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对储层的破坏,是储层得以保存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47.
AlphaGUARD与FD-125测氡仪的对比观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用AlphaGUARD测氡仪进行真空状态下静置时间与氡浓度关系的实验,以总结AlphaGUARD测氡仪测试氡值的最佳稳定时间段及氡值变化是否符合氡衰变规律;通过对平行样品的观测,分析了AlphaGUARD测氡仪与FD-125测氡仪的一致性问题。结果表明,在静置时间70min以内,氡值变化比较稳定,70min之后氡观测值逐渐降低,基本符合氡放射性衰变规律:AlphaGUARD测氡仪与FD-125测氡仪结果具有一定偏差,平均相对偏差小于约10%。据推测可能是两个仪器的系统测试误差造成的,另外FD-125测氡仪自身存在校准氡源活度与样品浓度差距过大而导致测试结果偏离等缺点。以上实验结果为AlphaGUARD测氡仪在地震系统的推广应用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48.
基于美国冰雪资料中心(NSIDC)提供的卫星遥感雪水当量资料,评估了26个CMIP5(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耦合模式对1981~2005年欧亚大陆冬季雪水当量的模拟能力,在此基础上应用多模式集合平均结果,预估了21世纪欧亚大陆雪水当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CMIP5耦合模式对欧亚大陆冬季雪水当量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模拟能力,能够再现出欧亚大陆冬季雪水当量由南向北递增、青藏高原积雪多于同纬度其他地区的特征;就雪水当量的幅值而言,几乎所有模式均显著低估了西伯利亚中部雪水当量的大值中心,对中国东北地区雪水当量的模拟也显著偏低,但模式对乌拉尔山以西的东欧平原、我国北方及蒙古地区冬季雪水当量的模拟却比卫星遥感资料显著偏大,此外模式对堪察加半岛及以北的西伯利亚东北部地区的雪水当量也明显偏大。对于青藏高原地区,虽然部分模式可以模拟出青藏高原东部的雪水当量大值区,但大多数模式对青藏高原西部雪水当量的模拟却明显偏大,存在虚假的大值中心。对遥感反演资料的EOF(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分解表明,对于EOF第一个模态所对应欧亚大陆全区一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仅有少数模式具有一定的模拟能力,大多数模式以及多模式集合的结果均未能予以反映;对应于欧亚大陆雪水当量年际变化的EOF第二模态而言,仅有少数模式(如俄罗斯的INMCM4)具有一定的再现能力,绝大多数模式对该模态及其时间演变的特征没有模拟能力。比较CMIP5多模式的集合预估结果与1981~2005年基准时段的雪水当量,可以发现在RCP4.5排放情景下,西伯利亚中东部地区的雪水当量相对于基准时段显著增加,区域平均的增加量在21世纪前、中、后期分别为4.1mm、5.4 mm和6.8 mm,且随时间增加得更显著;对90°E以西的欧洲大陆和青藏高原地区,其雪水当量则相对减少,减少的幅度和显著性也随时间而增大。就雪水当量的相对变化而言,在欧亚大陆东北部存在雪水当量相对变化的大值区,在21世纪后期相对变化显著区大都在5%~10%;但在青藏高原、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进和东欧平原,并没有发现雪水当量相对变化的髙值区,这是由于这些区域冬季雪水当量的幅值较大的缘故。RCP8.5情景下欧亚大陆雪水当量的变化特征与RCP4.5相类似,只是变化的幅度更大。  相似文献   
49.
通过对天水地区监测和收集的2008年前兆资料整理分析,在汶川8.0级地震前,天水电磁和地下流体等前兆测项均有明显短临异常,同震效应突出。本文在回溯总结这些异常的基础上提出震情分析的思路和问题探讨,对今后本地区的地震趋势判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0.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influence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and recreation experience has on the environmentally-friendly behavior of tourists, and identifies the function of perceived quality as an intermediary variable. By providing a conceptual framework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theory and tourist perception theory, and a SEM-based methodology,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was carried out in the Qinghai Lake area of Qinghai provinc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exist differences in the ways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influences perceived gains and perceived losses, and the influence coefficient of the former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latter. The perceived gains may promote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behaviors, while the perceived losses have an adverse impact on such behaviors. Moreover, the strength of the adverse impact of the latter is less than the strength of the positive impact of the former.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perceived quality was confirmed in the EA (environmental awareness)-EB (environmental behavior) nexus, within which the influence of tourist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on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behavior could be transformed.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perceived quality in the perceived-gains model was more obvious than that in the perceived-losses model. This study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understanding the foundations of environmental behavior related to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and tourist percep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