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5篇
  免费   746篇
  国内免费   929篇
测绘学   523篇
大气科学   473篇
地球物理   869篇
地质学   1750篇
海洋学   512篇
天文学   65篇
综合类   300篇
自然地理   458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273篇
  2021年   280篇
  2020年   209篇
  2019年   284篇
  2018年   277篇
  2017年   238篇
  2016年   226篇
  2015年   205篇
  2014年   265篇
  2013年   247篇
  2012年   248篇
  2011年   266篇
  2010年   264篇
  2009年   238篇
  2008年   226篇
  2007年   180篇
  2006年   154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电成像、电测深、电剖面法是目前3种最基本的电阻率探测技术.三维探测的观测系统主要有地表和钻井-地表这两种不同类型的测量.前者的电极阵列成矩形网格状,多采用单极-单极观测装置以增大探测深度,技术难点在于远电极的设置往往会带来难以消除的地电噪音,限制了单点电位测量的精度和应用范围;后者在油田生产的中后期的分层注水以及核废物注浆处理过程中,需要确定流体或者浆片的运移与分布,取深钻井的钢套管作为一个供电电极,形成垂直线电流源,再以钻井为中心对地表的环状网格进行二极或三极测量.可以取得视电阻率和自电位两种测量,得到三维电阻率和异常电荷概率分布的图像.  相似文献   
72.
生物制氢:Ⅰ.理论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生物制氢的理论研究进行了评论性的回顾。讨论了光合成生物制氢系统、光分解生物制氢系统、水气交换反应生物制氢系统、光合—发酵杂交生物制氢系统和厌氧发酵生物制氢系统、离体氢酶生物制氢系统等6个生物制氢系统。乙醇型发酵生物制氢理论(双碳发酵产氢学说或理论)是生物制氢理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73.
基于GIS的攀西地区铂族元素成矿地质条件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攀西地区以良好的铂族元素(PGE)成矿地质背景,而成为我国铂族元素找矿热点地区之一。本文在建立攀西地区铂族元素矿床地质概念模型的基础上,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了该地区的铂族元素成矿地质条件,包括地质构造、峨眉山玄武岩、基性一超基性岩和铂族元素地球化学异常特征。指出研究区的深大断裂对铂族元素的富集表现出很好的控制作用,峨眉山玄武岩为铂族元素的矿源层之一,岩浆岩为铂族元素的富集提供了成矿物质及成矿能量。  相似文献   
74.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structure of fish assemblages in the modified Lima basin (Northern Portugal), two distinct datasets concerning the presence and abundance of fish species were subjected to multivariate analysis. On the River Lima two types of flow modification are present within kilometres of one another: (a) a reduced and constant flow due to hypolimnetic release; and (b) an intense and irregular flow. A comparison of their influence on fish assemblages revealed a gradient of assemblage types from tributaries to main river sites. The latter were characterised by a strong dominance of cyprinids, particularly Iberian barbel (Barbus bocagei). The former harboured two kinds of fish assemblages: those closer to the river mouth were dominated by the cyprinids Iberian chub (Squalius carolitertii) and Iberian nase (Chondrostoma polylepis), which were also frequently present in the main river; while in those further upstream the predominant species was the brown trout (Salmo trutta). Although explanatory variables such as distance from source, altitude, substrate coarseness and width were the primary correlates of fish assemblage composition, dam construction and flow regulation also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upon assemblage structure, particularly by: i) reducing the importance of migratory species; ii) constraining the presence of trout in the regulated segments; and iii) simplifying the community, especially in the case of the constant and reduced flow regime.  相似文献   
75.
北京市春夏季大气气溶胶的单颗粒分析表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集了北京市2000年春夏季大气气溶胶样品5个,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技术分析大气气溶胶单颗粒约2500个。研究结果表明,沙尘期间,矿物尘是最主要的颗粒物种类,非沙尘期间,北京市大气气溶胶中主要检出矿物尘和含硫颗粒物。夏季随着颗粒物污染的加重,含硫颗粒物的数目百分数增加。是北京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的重要特征。重点讨论了Ca-S颗粒、K-S颗粒和Ca-K-S颗粒三类典型含硫颗粒物的化学组成和粒径分布特征。数目可观的Ca-K-S颗粒以及其他硫酸盐颗粒的生成与相对湿度和云量等气象条件相关,这些颗粒物可能是云中过程的产物。减少SO2排放,减少含硫颗粒物,对于控制北京市的大气颗粒物浓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6.
单管高压旋喷注浆技术在砂层加固、止水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华  张瑞琼 《江苏地质》2004,28(2):103-106
就其他工艺在砂层的加固、止水工程中难以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单管高压旋喷注浆技术,并通过一些工程实例证实此工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7.
A new 140‐km‐long seismic reflection profile provides a high‐resolution crustal‐scale image of the southern Dabieshan high‐pressure (HP) metamorphic belt and the Yangtze foreland fold‐and‐thrust belt. The seismic image of the stacked section shows that the southern Dabieshan metamorphic terrane and Yangtze foreland belt are separated by a large north‐dipping fault. In the foreland the upper crust is dominated by a series of folds and thrusts formed during the collisional stage in the mid‐Triassic; it was reworked by crustal extension resulting in the formation of a late Jurassic and Cretaceous red‐bed basin. The southern Dabieshan profile shows stacked crustal slabs developed along the margin of the collisional orogenic belt. The Moho reflectors at 10–11 s (~30–33 km) are seismically prominent and segmented by a number of south‐verging thrusts that were probably developed by foreland‐directed thrusting of the deeply subducted continental crust during exhumation. The seismic reflection profile suggests that structures related to the Triassic–Jurassic subduction and exhumation of the Yangtze plate are preserved despite the severe crustal extension superimposed during the late Mesozoic and Cenozoic.  相似文献   
78.
黄河流域天然径流量突变性与周期性特征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杨志峰  李春晖 《山地学报》2004,22(2):140-146
突变性和周期性是水文时间序列的两个重要特征。黄河流域面积广阔,各区域水文水资源系统演变规律各不相同,它们的突变和周期变化及其形成的物理机制遍异,因此系统分析各区域水资源突变性和周期性特征及其影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把黄河流域划分为15个区域,计算出各区域1951—1998年的年天然径流量系列。利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方法检测黄河流域各区域年天然径流量的突变年份,结果表明各区域的突变年份不完全一致,主要在1953—1955年、1979—1983年、1991—1993年等发生了突变,这些突变与北半球气候突变具有一致性,且由于下垫面改变、人类活动等影响而复杂化。利用Morlet小波分析各区域年天然径流量的变化周期,发现主要存在3~4a、7~9a、11a的周期,形成这些周期的物理因子有太阳黑子、海—气相互作用和下垫面因素等。通过分析黄河流域主要产流区不同时段小波系数变化,发现20世纪80年代之后年径流量主要以短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79.
黄河流域坡高地系统最小生态需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远  杨志峰 《山地学报》2004,22(2):154-160
以保护和恢复流域坡高地生态系统为目的,对坡高地最小生态需水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坡高地生态需水和生态缺水的计算方法。以黄河流域为实例,在GIS和遥感技术支持下对坡高地最小生态需水量和缺水量进行了计算,并从时空两个尺度揭示了黄河流域坡高地生态系统最小生态需水的变化规律,研究成果可为流域生态环境建设和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0.
自适应空间信息移动服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空间信息移动服务系统是空间信息系统继由传统PC计算环境向有线Web分布式计算环境扩展后,向移动计算环境的新发展。文中在分析移动计算环境概念和特点的基础上,讨论了空间信息移动服务的若干特点及关键技术,研究了自适应空间信息移动服务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