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18篇
  免费   2499篇
  国内免费   3666篇
测绘学   805篇
大气科学   3760篇
地球物理   3759篇
地质学   7270篇
海洋学   1769篇
天文学   717篇
综合类   1461篇
自然地理   1642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202篇
  2022年   606篇
  2021年   680篇
  2020年   551篇
  2019年   631篇
  2018年   752篇
  2017年   692篇
  2016年   843篇
  2015年   668篇
  2014年   810篇
  2013年   884篇
  2012年   691篇
  2011年   752篇
  2010年   749篇
  2009年   811篇
  2008年   724篇
  2007年   667篇
  2006年   607篇
  2005年   580篇
  2004年   415篇
  2003年   478篇
  2002年   440篇
  2001年   433篇
  2000年   553篇
  1999年   812篇
  1998年   683篇
  1997年   689篇
  1996年   641篇
  1995年   541篇
  1994年   472篇
  1993年   384篇
  1992年   318篇
  1991年   254篇
  1990年   194篇
  1989年   205篇
  1988年   179篇
  1987年   111篇
  1986年   98篇
  1985年   73篇
  1984年   59篇
  1983年   40篇
  1982年   28篇
  1981年   37篇
  1980年   33篇
  1979年   20篇
  1978年   13篇
  1976年   6篇
  1973年   7篇
  1958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This article gives a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land subsidence with the prediction approaches due to withdrawal of groundwater in three subsided/subsiding regions in China: the deltaic plain of Yangtse River (YRDP), North China Plain (NCP), and Fenwei Plain (FP). On YRDP, Shanghai is the typical subsided/subsiding city; on NCP Tianjin is the typical subsided/subsiding city, and on FP Taiyuan is the typical subsided/subsiding city. The subsided area with subsidence over 200 mm on YRDP is about 10,000 km2 and the maximum subsided value reached 2.9 m at Shanghai; on NCP the subsided area reached 60,000 km2 with the maximum subsidence of 3.9 m at Tianjing; on FP the subsided area is relatively smaller than that on the other two plains and is about 1,135 km2 with maximum subsidence of 3.7 m at Taiyuan city.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civil and industrial facilities, it is necessary to predic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land subsidence based on present state. Many researchers proposed several approaches to predict the land subsidence due to groundwater withdrawal according to different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groundwater withdrawal practice. This article classifies these approaches into five categories: (i) statistical methods; (ii) 1D numerical method; (iii) quasi-3D seepage model; (iv) 3D seepage model; (v) fully coupled 3D model. In China, the former four categories are presently employed in the prediction practice and their merits and demerits are discussed. According to the prediction practice, 3D seepage model is the best method presently.  相似文献   
72.
谢锦龙  黄冲  向峰云 《地质科学》2008,43(1):133-153
南海西部海域构造复杂,主要发育有北东—北东东向、北西向和近南北向3组深大断裂。其中,北西向断裂与板块汇聚、碰撞有关,多具走滑性质;北东—北东东向断裂具有与中国东部裂谷盆地相似的发育特点,呈张扭性质;近南北向断裂可能是南海在扩张活动期间于洋、陆壳过渡部位形成的走滑调节断裂,是洋盆扩张的西部边界。新生代里,南海经历了4次成盆事件与3期扩张活动,盆地经历了古新世—中始新世陆缘断陷、渐新世—早中新世扩展与中中新世以来的热沉降3个演化阶段。陆缘断陷阶段的充填系列主要是北东—北东东向与北西向的河流—冲积扇、湖泊沼泽等陆相沉积及火山岩等;盆地扩展阶段表现为中-小型断陷、断-坳陷逐渐复合与联合为大-中型坳陷,古地理格局逐渐由河流与湖沼陆相环境演变为滨海至浅海相的沉积环境;热沉降阶段的成盆活动逐渐减弱以至停止,地层表现超覆,盆地出现联合迹象。结合以往勘探与油气资源调查成果分析,认为南海西部海域陆架陆坡区发育的大-中型沉积盆地石油地质条件良好,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勘探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73.
对华南前寒武系变质岩浆杂岩稀有气体He、Ne、Ar和Xe的系统研究表明:扬子克拉通基底为含高3He的下地壳"原始岩石层",(3He/4He)×10-6比值为2.8~4.6;而华夏板块基底变质岩浆杂岩则是在缺乏3He、低(3He/4He)×10-8比值(3.15~17.7)的构造环境下形成的大陆中-上地壳变质岩浆杂岩层,反映出两者基底性质迥然不同。华南中-新生代爆破岩筒He同位素组成相反,相对稳定的扬子克拉通(3He/4He)×10-8比值仅0.18~4.22,而郯庐-四会-吴川断裂以东,中-新生代活动地块(太平洋构造域)(3He/4He)×10-8比值高达3.7~20.5。He同位素表明郯庐-四会-吴川断裂带为切割深至地幔的边界深大断裂,是扬子克拉通与华夏板块间的边界且控制了燕山期火山-侵入岩浆向西扩展。Ar同位素组成表明华南大陆中-新生代地幔形成接近"均一"的地幔组份。136Xe/130Xe-129Xe/130Xe相关组份表明它们具有地幔柱岩石同位素组成特征。  相似文献   
74.
辽东湾凝析气田超压成因及侧向传递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位于辽东湾西部低凸起北端的JZ20-2超压凝析气田,离供烃中心较远,压力系数却达到1.56~1.7,这在我国东部裂谷盆地比较少见。经过综合分析,作者认为JZ20-2凝析气田异常高压的形成与其所处的特殊地质背景紧密相关,辽中凹陷沙河街组三段超压凝析油气沿不整合面、砂体输导通道向辽东湾西部低凸起的运移、充注和能量的侧向传递是JZ20-2凝析气田异常高压形成的根本原因,而上覆东营组二段下亚段-东营组三段巨厚的强超压泥岩封盖和辽西3号边界断层侧向遮挡共同构成的优越封闭环境是超压保存的必要条件。本文分析了该气田超压特征及其远距离超压侧向传递的成因机制,不仅有助于揭示辽东湾西部低凸起超压流体运移聚集的规律和成藏作用,而且可能提供了一个超压远距离侧向传递的典型实例。  相似文献   
75.
Dust is important in the Earth environment system. However; the role of dust in climate change remains largely unknow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bility of the dust accumulation in Asia forms an important step towards establishing the link between dust deposition and climate change. Here, a summary is given for the timing of the onset and expansion of loess deposition in Asia beginning in the early, Miocene. Recent progress on some aspects of loess chronology and palaeoenvironmental reconstruction is also reviewed.  相似文献   
76.
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四倍体诱导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光控和行为学原理,控制中国对虾在适当时候产卵,在一定的时刻以温度休克和细胞松弛素的方法诱导受精卵发育成为四倍体。作者发展了对虾染色体制备技术,以中肠和触角腺、精巢为材料,从后期幼体直到8~9cm左右次成虾均获得较好的分裂中相。染色体倍性检测结果表明,最好的四倍体诱导成功率达66.7%。共获得10cm左右的实验对虾几千尾。初步观察表明,四倍体中国对虾具有一定的生长优势。  相似文献   
77.
南海大鹏湾夜光藻种群在其生态群落中的地位和功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分析了1991年上半年南海大鹏湾盐田水域夜光菏和浮游动、植物之间的种群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在春季高峰期3月至5月初,调查海域共出现12个夜光藻和浮游动、植物高峰。其中,以发生4次赤潮的夜光藻种群占主导地位,其次是枝角类的鸟啄尖头蚤,其最高数量高达96238ind/m^3。相比之下,在夜光藻和枝角类岛啄尖头捕食压力的影响下,浮游植物的春季高峰并不显著。调查结果表明夜光藻的过度繁殖,不但对产浮游性卵的  相似文献   
78.
本文查阅了从1973-1985,13年的历史资料,对石臼港沿岸波浪场进行了详细的分类、统计分析和计算,提出了各类较强天气系统影响石(即指石臼港)的极端区域,同时获得了石港沿岸各类天气系统影响下的波浪分布特点以及波高计算式,为保障石港的生产及港口建设为石港的波了提供了有益的分析数据和预报手段。  相似文献   
79.
15N示踪-离子质谱法测定新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提出了~(15)N示踪-离子质谱法实测新生产力的方法,并于1991年11月—1992年5月结合胶州湾现场调查的实际样品,对示踪剂量、培养时间、样品贮存、消解剂量和时间、铵离子的扩散吸收,以及方法的空白值、检出限、精密度和准确度等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法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和良好的准确度,与经典的气体质谱法相比,还具有进样量少以及可同时分析~(15)N丰度、总氮浓度和水中铵离子浓度等特点,对于含氮量极低、铵氮再生迅速的海洋环境中新生产力的研究,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80.
中国近海牡蛎的研究始于1845年, Hanley(1845)描述了产于中国近海的新种 Ostrea chemnitzi sp.nov.。我国的张玺教投也在30年代开始进行研究,1956年报道了13种牡蛎,在这之前国内、外学者已先后报道了24种和1亚种(张玺等,1956)其中有很多种鉴定错误,或是同物异名。近年来通过海洋底栖生物调查和附着生物的研究,作者又发现了4种牡蛎,它们是:新硬牡蛎 Neopycnodonte cochlear (Poli),侏儒牡蛎 Nanostrea erigua Harry,褶牡蛎 Alectryonella plicatula ( Gmelin) 和日本巨牡蛎 Crassostrea nippona (Seki),在中国近海都是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