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6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79篇
测绘学   131篇
大气科学   34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104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40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71.
清代《畏斋日记》中天气气候信息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众多重建古气候的方法中,历史文献是最重要的数据来源之一,而其中古代日记和私人笔记里蕴藏的丰富的历史气候信息需要更深一步地发掘和研究。本文从18世纪初江西婺源地区的一本古代日记--《畏斋日记》中提取了分辨率到日的晴雨记录、物候记录和其他有关的气候记录,在此基础上初步分析了1700年至1703年江西婺源地区的天气气候概况,发现该时段气候的两个明显特点,降水较现代偏少,干旱程度可能超过现代最干旱的年份;而冬季气温相对高,有明显的暖冬现象。  相似文献   
672.
曲阜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孔子故里”“东方圣城”“儒家文化发源地”等多个文化符号。然而,曲阜今日的景观格局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为什么有些景观保留了下来,且影响日益扩大,而有的却湮没无闻?其背后的运行机制是什么?这些便是文章要探索的问题。已有关于文化景观的研究对景观的层累特性以及形成原因多有涉及,但较少分析层累过程中景观的筛选问题以及具体的机制效应。采用文献分析法,利用历史文物、历史文献和规划资料,以曲阜为例分析了城市文化景观的历史层累过程及其机制。结论如下:1)国家文化认同需要是造就曲阜文化景观历史层累及演变的主要原因。历史上,国家对儒学正统的不断强化,使曲阜与孔子和儒学有关的景观地位被不断抬高,而其他人文景观则被有意无意地忽略,导致最终消失。2)经济动机是当代曲阜文化景观维护与建设的重要标准。在当代,曲阜人文景观建设以服务旅游经济为目的,儒家文化的物质表征成为招揽游客的招牌和被消费的对象。3)鉴于曲阜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特殊地位,其人文景观被贴上了孔子与儒学的标签;但从另一方面看,这也限制了其城市景观多元化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73.
利用半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夏季近地层气象观测资料,对得到广泛应用的十种晴天大气下行辐射估算模型和两种昙天大气下行辐射估算模型进行检验。指出其中Iziomon(2003)晴天大气下行辐射估算模型是半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夏季较适用的估算模型。然而,在有云天空,Iziomon(2003)昙天估算模型误差比较大。本文依据实测资料,对Iziomon(2003)昙天大气下行辐射估算模型进行修正,修正后的模型估算值与实测值非常接近。由于应用常规气象站的大气温湿度来估算大气下行辐射仅代表近地层大气对其的贡献,不能反映整层大气的贡献,尤其在近地层与高空大气的水汽状况不一致时,上述模型将有较大的误差。为此本文结合Iziomon(2003)晴天模型中大气比辐射率的表达式,提出了运用红外辐射计以37°高度角对天空的观测值,来推算大气下行辐射的新方法。小汤山的试验数据表明,新模型的反演精度优于上述传统模型。  相似文献   
674.
国内外民族社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亚娟  陈田  王开泳  王婧 《地理科学进展》2013,32(10):1520-1534
以少数民族为居民主体的社区是一种特殊的社区类型。作为民族社会的重要构成单元,社区内独特的民族性、文化性和地域性日益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点。文章首先回顾了国外民族社区研究的历史起源,总结了城市民族社区的研究重点,并对乡村民族社区的影响、类型、变迁、旅游和感知研究进行详细的归纳总结;国内民族社区研究则从内涵、演变、发展以及旅游影响研究4 个重点领域进行进展分析。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从研究领域、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理论基础和研究内容5 个方面将国内外民族社区研究进行对比,并提出,国内民族社区研究亟需加强民族社区演化的影响因素、动态演化机制、居民生计方式、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经济结构协调、村落空间形态演变和整合开发以及可持续发展政策等7个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675.
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热点探测的MAUP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齐丽丽  柏延臣 《地理学报》2012,67(10):1317-1326
为探讨不同尺度下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热点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 本文基于2000 年全国县级农业统计数据和2008 年北京市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 按照一定的聚合规则得到不同尺度的数据, 计算不同尺度下的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标G 统计值并对其进行显著性检验得到热点分布, 分析不同聚合尺度下热点的变化规律。然后运用Logistic 回归分析探测了影响聚合前后热点变化的因素, 并根据探测结果建立了预测聚合前后热点变化的Logistic 模型。分析结果表明, 基于G 统计探测的热点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尺度效应, 聚合水平越高、空间尺度越大, 热点数目越少。Logistic 回归分析的显著性分析表明, 热点包含的面状单元数目和热点的平均G 统计值是影响热点探测尺度效应的主要因素。热点包含的面状单元越多, 热点的平均G 统计值越大, 热点探测结果受尺度效应的影响越小。研究建立的热点变化预测模型, 可以在细尺度热点分布状况已知时, 根据热点包含的面状单元数目和热点的平均G 统计值来预测聚合后热点的变化。对模型精度的交叉验证结果表明, 模型对全国县级农业统计数据热点变化预测精度可达到93.8%, 对北京市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热点变化预测精度达到94.2%。两套数据试验得到的结论一致, 说明热点探测的尺度效应变化规律和所选变量以及研究区域的大小无关。  相似文献   
676.
基于“本体-认识-方法”论的逻辑范式,从关系范围和主驱力两个视角重新界定了滨海旅游的基本内涵,认为滨海旅游与海岸旅游和海洋旅游具有交叉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以沿海岸线陆域和海岸为依托,以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需求以及不同经济主体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的海陆观光、休闲和度假等旅游活动所产生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结合国内外发展实践认为滨海旅游应有独特的滨海生态与人文资源、较长的可游憩时间、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交通环境、较好的海陆经济产业发展、较高的开发技术支撑和强烈的海洋意识培养等六方面特性;基于内涵界定并遵照滨海旅游发展模式构建的市场经济驱动、不同主体参与、地方特色强化和游憩环境保护4项原则,从管理经营、空间布局和要素开发等3个关键领域系统地提出了滨海旅游发展的政府主导与企业驱动相结合的管理经营模式、“集聚-联动”驱动的空间布局模式、RMIP要素开发模式,以期为沿海城区滨海旅游地建设和完善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借鉴。  相似文献   
677.
2000-2010年北京城市公园空间格局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北京市城市园林绿化普查的公园数据, 基于ArcGIS、Fragstats 软件平台和景观生态学的景观指标, 采用整体格局、分区格局和梯度格局相结合的方法, 定量分析了2000-2010 年北京城市公园的空间格局变化特征, 并揭示了引起其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近10 年北京城市公园的数量与面积呈现大幅度的增长, 其中专类公园和社区公园面积增长最快;综合公园和专类公园在分布规模上占绝对优势;公园的连接度由“中心高外围低”向“中心高外围也不断提高”方向发展;公园的聚集度由城市中心聚集向外围多方位多处聚集发展。②各类城市公园在各扇区和圈层的均衡比指数(ERI)差异较大、均衡比曲线变化幅度复杂, 分区间分布不均衡的现象明显。③基于45°八方位样带的梯度分析进一步表明, 北京城市公园的空间分布不很均衡、梯度变化特征显著, 大面积公园主要分布在“正北”和“西北”方向;在“西”、“东”、“西北”、“东北”方向附近的公园面积、数量较多, 且数量和面积增长较快。④北京城市重大事件、城市绿化方针政策、快速城市化和居民日益增长的环境需求是引起近10 年城市公园空间格局变化的四大主要因素;四大因素促成了公园数量和面积等总体格局的大幅增长, 也造成了公园在各分区和梯度上的分布不均衡。研究结果对于北京城市公园进一步优化布局和建设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78.
适应自然灾害的研究方法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然灾害损失虽然不可避免, 但可通过调整人类活动规避或减轻风险, 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灾害共存的协调适应。本文基于适应自然灾害研究发展的历程, 综述了现有适应性研究中的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前者主要集中在对多尺度的适应主体综合分析、底层家庭或群体适应以及顶层的政策适应等方面;而后者主要集中在生态系统适应、民众或区域适应对策优选及适应能力评估等方面。基于数理模型或者实地观测实验的定量评估以及多指标、多标准的综合评估方法是适应自然灾害定量研究的主流。研究表明:①适应自然灾害研究有向综合性和精细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一些系统综合分析方法以及本地乡土的适应自然灾害逐渐引起重视。②目前适应自然灾害研究方法上存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种研究途径, 而探索这两种途径有效结合的多尺度综合研究方法是适应自然灾害研究的关键。  相似文献   
679.
国内外道路侵蚀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道路引起的径流汇集及道路侵蚀的不断演化常常是沟蚀加剧的诱因,未铺装路面上形成的侵蚀沟及坡面侵蚀来沙在路面上的堆积,也会严重影响正常交通运输。国内外许多学者已从不同角度关注道路侵蚀。文章回顾近20年来国内外有关道路侵蚀的研究工作及所取得的成果,分析目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中国侵蚀环境特征及侵蚀产沙特点,对未来道路侵蚀研究工作开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80.
利用多时相遥感数据,生成黑龙江西部地区1988年和1998年两个序列的农作物种植范围图,结合相应时段的该地区≥10℃积温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对气候变暖有明显的响应变化:随着等温线的大幅度整体北移,水稻的种植北界随着≥10℃积温的2200℃等温线向北移动约1.5个纬度,水稻集中种植区随≥10℃积温的2300~2400℃等温线北移约1个纬度;分布在≥10℃积温2800℃等温线和2400℃等温线附近的两个玉米密集种植区随着上述两条等温线北移1个纬度左右。在上述玉米、水稻种植范围北移过程中,同时出现玉米的种植区被新增的水稻种植区大范围替代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