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174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60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447篇
海洋学   7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61.
562.
利用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GFS (Globle Forecast System) 0.5°×0.5°再分析资料以及FY-2E卫星TBB资料等分析2013年8月23—24日发生在湖北江汉平原的强降水机理。结果表明:23日傍晚登陆的热带低压"潭美"(1312)南北走向850 hPa倒槽在江汉平原上空停滞,江汉平原西部宜昌站与东部武汉站低层都是暖平流,但高层只在武汉出现冷平流,江汉平原先后受到两个α深对流云团影响,短时强降水站次较少、降水量较小。24日傍晚冷空气从黄河下游南侵,850h Pa倒槽在江汉平原顺时针旋转为西南至东北走向,豫鄂之间925 hPa相当位温锋区加强。宜昌、武汉都是低层暖平流、高层冷平流。宜昌静力不稳定与可降水量加大,武汉维持静力不稳定与大值可降水量,两站风的垂直切变减小,这些促使江汉平原湿对流发展。江汉平原β尺度对流云团多次合并形成一个α深对流云团,短时强降水站次较多、降水量较大。短时强降水落区与850 hPa倒槽位置关系密切。定量诊断结果表明,纬向风地转偏差科氏力促进850 hPa鄂西南24日20时以后由偏北风转为偏南风,倒槽向西移出湖北;但南北风的平流项与对流项却一直不利于鄂西南地区南风增加,它们是"潭美"低层倒槽滞留江汉平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63.
In this paper, we employ mimetic f(R,T) gravity coupled with Lagrange multiplier and mimetic potential to yield viable inflationary cosmological solutions consistent with latest Planck and BICEP2/Keck Array data. We present here three viable inflationary solutions of the Hubble parameter (H) represented by H(N)=(AexpβN+BαN)γ, H(N)=(AαN+BlogN)γ, and H(N)=(AeβN+BlogN)γ, where A, β, B, α, γ are free parameters, and N represents the number of e-foldings. We carry out the analysis with the simplest minimal f(R,T) function of the form f(R,T)=R+χT, where χ is the model parameter. We report that for the chosen f(R,T) gravity model, viable cosmologies are obtained compatible with observations by conveniently setting the Lagrange multiplier and the mimetic potential.  相似文献   
564.
研究目的】揭示武汉北部新城地表水、地下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及其相互作用。【研究方法】2019年,采集、测定了降水样7件、河水样6件、水库样14件、民井样98件、泉水样3件和钻孔样11件,并收集到武汉站1986—1998年的监测数据50件,以空间分析和流域分析为基础,氢氧稳定同位素分析为手段。【研究结果】(1)武汉降水氢氧同位素随季节变化,并表现出“降雨效应”明显、“温度效应”不明显的特点;(2)地表水在枯水期受到强烈的蒸散发,表现出一定的“地貌效应”与“干支流效应”的特征;(3)民井、泉和钻孔等地下水均源于大气降水,表现出“含水层埋深效应”与“山区平原效应”的特点;(4)枯水期,界河流域中界河获得了上游水库和地下水的补给,夏家寺水库流域中夏家寺水库得到了地下水补给。【结论】氢氧同位素能显著提高武汉北部新城地表水-地下水相互转换规律的认识。创新点:利用各类水体氢氧同位素组成及空间分布特征,揭示了武汉北部新城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转换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