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9篇
  免费   244篇
  国内免费   396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906篇
地球物理   59篇
地质学   63篇
海洋学   24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6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青藏高原季节性冻土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利用青藏高原72个气象台站的冬季逐日冻结深度资料, 采用动力学Q指数和小波分析方法, 研究了青藏高原季节性冻土的时空变化特征. 结果发现: 青藏高原季节性冻土各站点相互间的动力学Q指数在高原大部分地区都比较小, 仅在高原南部部分站点值较大, 表明在高原上总体来说季节性冻土的动力学结构是一致的. 各站季节性冻土1980年代前后的Q指数在高原主体也都比较小, 只是在高原东南部和柴达木盆地的部分地区Q指数较大, 表明在高原大部分地区季节性冻土变化的动力学结构特征没有发生突变. 青藏高原季节性冻土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一次均值突变, 突变以前的冬季平均冻结深度在93 cm左右, 突变以后的冬季平均冻结深度下降了10 cm左右. 高原季节性冻土冬季平均深度有准4 a的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2.
高空大气温度变化趋势不确定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IPCC第4次评估报告指出:近50年来,全球对流层温度趋于升高、平流层趋于下降;同时强调了研究结果中普遍存在的不确定性,造成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是原始资料、台站选取和不同均一化方法。从理论基础入手,系统地总结了国内、外近年来高空大气温度长期变化趋势的研究成果及其不确定性产生的主要原因,详细介绍了高空大气温度序列的质量控制和均一化方法,并对我国探空台站温度序列的不确定性进行了探讨。利用静力学方法进行质量控制,以最大资料缺测率30%作为序列取舍标准,用两相回归法和再分析序列均一化处理116个中国探空站高空温度序列。研究结果表明,1958年以来我国对流层中低层趋于升温,其中1980年以后升温尤为明显;而平流层下层显示降温。   相似文献   
3.
国家气候中心大气模式的验证研究--AMIP-II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AMIP- II计划提供的 1 979~ 1 996年海温及海冰场作下边界条件运行国家气候中心的大气环流模式 ,将模式的输出结果与NCEP资料进行对比以便验证模式模拟实际大气运动变化的能力。验证的结果表明 :国家气候中心的大气环流模式能够模拟出对流层大气的大尺度运动特征 ,如高度场、温度场及风场的特征等 ,但对降水的模拟则有较大的误差 ;此外模式对对流层上层及平流层温度等要素的模拟也存在着较大的误差 ;模式的物理过程也需要进一步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4.
温度变化对夏季降温耗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采用降温度日数作为评估夏季降温耗能的指标 ,分析了我国夏季降温度日分布和长期变化特征。温度与降温耗能相关分析表明 ,两者相关密切 ,相关程度随气温升高而增加 ;降温耗能的 1℃效应量 ,北方大于南方。文章最后 ,利用气温距平与降温度日变率建立了夏季降温耗能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5.
京、沪两地脑卒中发病率及其预测模型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 病例资料和气象资料的收集整理本研究采用的病例资料由北京安贞医院心脑血管防治研究所提供。北京的普查对象为城区、近郊区共 42个医院所负责保健地段的自然人群。自 1 984年开始 ,通过对上述自然人群的持续跟踪观测 ,获取了一系列脑卒中发病人数的资料 ,在 2 5~ 74岁的年  相似文献   
6.
2005年7月4-6日在捷克共和国首都布拉格召开了世界气象组织的科学研究项目“世界气候研究项目”(WCRP)下设的两个课题“20世纪气候”(C20C)和“季节与年际气候预测”(WGSIP)联合专题研讨会。会议由两个课题的负责单位英国哈得莱中心(HADL)和美国海洋-陆地-大气研究中心(COLA)的有关领导和科学家主持,包括来  相似文献   
7.
2005年5月30日和6月8日,韩国环境部和气象厅分别举行了“韩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Korean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KPCC)成立大会,韩国环境部长官郭决镐和气象厅厅长申庆燮参加了成立仪式。  相似文献   
8.
2004年全球重大气候事件概述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郭艳君  任福民 《气象》2005,31(4):32-34
2004年全球气候持续偏暖。年初,暴雪席卷欧洲多国,美国受到罕见大雪袭击,南亚和墨西哥遭遇低温严寒。北半球夏秋季,西太平洋、大西洋热带风暴活动频繁。日本、菲律宾和美国受灾严重。年内,非洲、亚洲部分国家发生严重干旱;同时,南亚、南美洲及非洲多国暴雨致洪。年内,欧洲伊比利亚半岛、日本和澳大利亚遭遇高温热浪。  相似文献   
9.
科尔沁沙地巴克窑地区近150年的环境演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任国玉  肖平 《地理研究》1997,16(4):39-46
在沉积和花粉分析的基础上,对科尔沁沙地东南部巴克窑地区过去150年的植被和环境演变进行了重建。巴克窑等湖泡的诞生时间是在上个世纪前期,约1837年前后。这个时间也正是科尔沁沙地东南部地区首次大规模人口移入和垦荒年代。突然增加的人类活动导致了沙丘植被的迅速破坏,而植被减少和沙丘活化引起区域水文循环的重新调整,即原来通过植物蒸腾作用输出的水量明显减弱,致使地下潜水位上升,形成一系列湖泡。以后,沙地系统的演化主要是在人类活动、气候和系统内部反馈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  相似文献   
10.
沙尘暴常规观测资料中若干问题的解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自江   《应用气象学报》2004,15(Z1):60-67
沙尘暴常规观测资料主要来自地面气象观测系统,是揭示沙尘暴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的重要基础,其内在属性明显地受到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和统计规范的制约,而且同样明显地受到两个规范变革的影响,但是这些问题在以往的沙尘暴研究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常常被忽视掉了,因此最终形成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认识.该文从中国沙尘暴的观测规范和统计规范入手,探讨了其变革对沙尘暴内在统计特征的影响.另外,文章还分析了沙尘暴与其它沙尘天气的同日出现问题,以及沙尘暴资料时间序列的统计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