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2篇
大气科学   68篇
海洋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河三角洲*暴雨雷达回波特征及临近预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1994-1998年东营站713数字化雷达回波资料结合高空、地面形势,对发生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的33个暴雨日41个暴雨中尺度雷达回波系统特征及形成过程进行了总结,提出了暴雨临近预报的着眼点。在1999年的预报服务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利用1999—2003年高空气象资料、东营站地面资料以及东营市环境监测资料,按季度分别建立了高空资料因子库、物理量资料因子库和东营资料因子库,并分别与各污染物求取了相关系数,建立各自的典型场,运用逐步回归法、最优回归法、BP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各污染物的预报模式,加上CAPPS模式,分别对2001—2002年进行了试报。根据四种模式预报的准确性计算出各模式的权重系数,建立了空气质量集成预报系统,并对2003年进行了试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在《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对固态降水的分类较为详细 ,但在基层气象台站的实际观测和记录中 ,几种固态降水现象间存在诸多相似之处 ,很容易混淆 ,甚至还会造成记录偏差。因此 ,要想准确观测和记录视区内出现的各种固态降水现象 ,地面气象测报人员有必要了解几种固态降水的成因、形状、颗粒大小、着地特征 ,同时还要结合当地当时所观测到的云、能见度等气象要素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才能确保固态降水现象记录准确无误。1 雪与阵雪雪的形状共分为 7种 ,但其基本形状只有三种 ,即柱状、片状和星状。这三种基本形态的雪都呈现出六角形。在天气不…  相似文献   
4.
信志红  郭建平  谭凯炎  张利华  孙义  杨荣光 《气象》2019,45(12):1736-1746
选用黄淮海冬麦区4个半冬性小麦品种郯麦98、山农18、徐麦33、皖麦52为试验材料,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利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等方法,分析半冬性小麦籽粒灌浆速度变化趋势和气象因子对灌浆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播期冬小麦灌浆速度波动性最小、千粒重最大,迟播10 d冬小麦灌浆速度波动性最大、千粒重最小;华北区品种郯麦98灌浆速度表现最稳定、千粒重最高,而黄淮区品种皖麦52灌浆速度最大;半冬性小麦灌浆持续期为35~39 d;南北气候差异是影响各品种冬小麦灌浆速度不同的原因之一。半冬性小麦各播期灌浆速度的变化趋势一致,灌浆速度变化与相关显著气象因子的变化规律相符合;灌浆速度峰值期一般出现在开花后15~25 d,迟播冬小麦最大灌浆速度出现时间较对照处理提前,不利于提高粒重;气温条件对冬小麦灌浆速度影响显著,其中最高气温要素是影响不同播期品种灌浆速度的共有关键因子。通径分析表明,最高气温对灌浆速度的作用由自身的直接效应决定,而日照时数与最低气温对灌浆速度的作用与间接效应一致;最高气温平均值对灌浆速度的影响最重要,日照时数和最低气温平均值对灌浆速度的影响较弱;最高和最低气温平均值、日照时数均为灌浆速度的限制因子,其中最高气温平均值对灌浆速度变化的决策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5.
利用滚动式相关分析方法普查历史资料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一种新的普查历史资料的方法-滚动式相关分析方法,并将滚动相关分析法与一般相关分析法的相关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滚动式相关分析方法提高了相关稳定性,预报效果优于一般相关分析法。  相似文献   
6.
使用东营市1963-1996年逐月降水量资料和1962-1996年北太平洋海温资料,采取滚动式相关分析方法,建立了备选因子集。另外,应用逐步回归、最优子集回归、人工神经元网络、多因子EOF迭代等四种统计方法,分析了东营市月降水量与北太平洋海温场的关系。结果表明:东营市月降水量与北太平洋海温场存在显著相关;采用四种统计方法制作东营市月降水量预报,其预报效果均较好。  相似文献   
7.
造成山东不同天气的两个西南低涡异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飒  刘志红  张少林  程相坤 《气象》1998,24(1):20-24
1996年6月28-29日和7月3-4日两桨相似的西南低涡东移,造成山东降水的范围和强度却悬殊柝大,分析发现,西南低涡影响山东产生天气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引导气流,物理机制和热力结构的不同,尤其是引导气流的差异,西南低涡的移向基本上沿引导气流方向,而其发展决定于高空冷却平流的强弱,给出了西南低涡造成了山东暴雨的天气概念模型,对今后预报此类暴雨提供了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黄河三角洲短期暴雨预报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天气学分析的基础上,利用1990~1995年日本数值预报产品与实时资料相结合,研制黄河三角洲短期暴雨预报系统,经1996年使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夏季两次低槽冷锋型暴雨成因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丽娜  孙兴池  孟伟 《气象科技》2015,43(6):1133-114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对流层低层无低涡、无低空急流配置的低槽和冷锋影响下2004年7月29—30日后倾槽和2004年8月3—4日前倾槽两次暴雨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虽然两次过程对流层中低层形势非常相近,但在空间结构上却存在显著差异。后倾槽锋区向冷空气倾斜且成3段锋,其中,第1段锋在850 hPa以下,冷空气虽较弱,但对整个降水过程起抬升触发作用,暴雨区出现在该段锋移动方向的前沿,即地面辐合线呈气旋性弯曲的流线密集处;前倾槽锋区完整,湿斜压锋区向暖区倾斜,暴雨区出现在锋前1~2个纬距处,即地面辐合线右侧偏南气流密集带中。两次过程低层均有强的水汽输送,存在高温高湿区,925 hPa比湿均达15 g〖DK〗·kg-1以上,所不同的是,后倾槽暴雨区位于水汽通量大值区、等〖WTBX〗θe〖WTBZ〗密集线前沿及风场辐合明显的水汽辐合区内,而前倾槽暴雨区则位于水汽通量等值线密集带中的水汽辐合区、〖WTBX〗θe〖WTBZ〗暖舌的舌尖和风场辐合处,但更偏向暖空气一侧。此外,暴雨易发生在山区或海岸线等特殊地形抬升的区域。  相似文献   
10.
利用NCEP/NCAR 1°×1°的6 h再分析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综合分析了环流背景、"双台风效应"、冷空气活动和海陆下垫面对台风"达维"移动路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台风路径在登陆时第1次发生西折的主要原因是500 hPa副高东撤并由带状调整为块状分布,台风"苏拉"对"达维"吸附作用加强,且台风避开冷SST区趋向暖SST区行进;(2)鲁中山区的地形对台风第2次转向起到重要的阻挡作用,副高588线西伸明显,而副高边缘的西南气流增加了台风的东移分量,西风环流上短波槽的发展南下使台风向西移动的分量减弱消失,双台风强度的减弱和距离的增加使台风的吸附作用迅速减弱,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台风第2次转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