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篇
大气科学   49篇
综合类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盛夏南亚高压脊线位置变化与四川盆地伏旱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芮景新  李川 《四川气象》1997,17(4):19-21,5
南亚高压的季节性进展,与我省盛夏伏旱及降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本文着重分析了南亚高压逐旬脊线位置的变化与盆地盛夏伏旱及降水的关系,指出伏旱的产生与脊线的形态,通过盆地上空的脊线位置及稳定时间有关,同时注意到脊线各段的北跳时间与伏旱的强弱相关联,监视其活动具有一定的预报价值。  相似文献   
2.
西南低涡活动的若干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80~1991年700 hPa逐日天气图资料,对西南低涡的发生、发展及其移动进行了若干统计分析,从而对西南低涡的活动规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大气中低频重力波指数与西南低涡发展及其暴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振锋 《高原气象》1994,13(1):50-56
采用低频重力波指数法,对西南低涡发展演变及其暴雨强度,落区进行了诊断分析和预测。结果指出:(1)低频重力波指数Cp,Ci对西南低涡的发展及其暴雨强度,落区都有一定的预测意义,其预见期可达24小时以上;(2)低频重力波指数随时间变化与西南低涡发有较好的对应关系;(3)低频重力波指数的大小与西南低涡暴雨强度相联系;(4)西南低涡暴雨落区通常发生在Cp,Ci指数的最大负值区内和Cp等值线梯度最大的区域。  相似文献   
4.
汪之义 《气象》1987,13(8):34-36
在卫星气象中心和北京工业学院人工智能研究所及十二省(区)气象台联合研制的气象预报专家系统的基础上,我们根据本省预报服务的需要,建立了一套本省区域短期暴雨预报专家系统,并将我台经多年应用效  相似文献   
5.
李川  芮景新 《四川气象》1996,16(3):6-10
1995年,我省大部地区降水比较调和均匀,年总降水量盆地大部正常或略偏少,仅 中部南充,遂宁-带偏少2-3成,干旱较严重,而川西高原的康寂地区偏多2成,造成局地严重洪灾害。本年度的干旱特点;以夏旱为主,夏旱面宽但持续时间短,因此与历年相比仍属一般夏旱年;春旱一般,伏旱轻而偏迟,具有伏秋连旱的特点。本年度的洪涝灾害具有偏晚发生,次数少而局地强度大的特点,8月9-12日、23-24日两次大暴雨过程,致  相似文献   
6.
本系统是现代模糊数学与传统的天气动力学预报方法有机结合的产物,并寻求到了一种更贴近于预报员预报思维方法的方式——模糊匹配方式,同时成功地实现了一组预报因子同时制作各种类型天气的区域预报、量级预报和落区预报。  相似文献   
7.
引言我们在研究夏季亚洲100mb大陆高压活动规律与500mb副热带高压(包括西藏高压和太平洋高压)以及与川西暴雨、川东伏旱的关系时,发现在成都单站高空风时间剖面图上,每次平流层底部东风的下传,都与副热带环流形势的重大变化相联系。我们认为,这些现象可能是平流层底部和对流层高层大型流型改变的反映。1972年夏季,我国天气异常,四川也出现大范围干旱,就连以夏、秋雨著称的川西地区,也出现了历史上少见的伏秋连早现象,给农业生产造成很大影响。这年盛夏,对流层中低层天气系统活动异常,而这种异常情况又与100mb大陆副高的活动有密切关系。实践使我们体会到,要作好夏季环流形势和灾害性天气的预报,进一步开展对流层高层  相似文献   
8.
数值预报产品动力-统计释用方法与寒潮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静  桑志勤 《气象》1998,24(2):34-38
从气温变化的物理过程出发,设计了一种数值预报产品的动力-统计释用方法,开发了一套四川盆地寒潮入侵时间和降温幅度的释用方案,并利用ECMWF产品建立四川盆地寒潮自动预报系统,滚动预报未来1~6日内的寒潮过程。1995~1997年投入中短期业务运行,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9.
李懋刚 《气象》1981,7(7):35-36
峨眉山素以多雨著称。其多雨的原因,涂长望早在1939年就曾经进行过分析研究。惟因当时气象资料缺乏,对于峨眉山降雨量的分析,颇感粗略。现根据新中国成立以来所观测的资料,对峨眉山的降雨量特点及其多雨的原因,试作一些补充分析。  相似文献   
10.
对近10年来四川盆地汛期降水预测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估,并与国家气候中心预测水平作了对比。在分析影响四川盆地汛期降水主要物理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四川盆地汛期旱涝预测的基本思路和技术方法,并在实际业务预报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