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质学   43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夯扩灌注桩对桩端持力层的加密作用,可解决水下填筑问题,利用粉煤灰的可压密性和夯扩灌注桩承载力高的特点,可大幅提高复合地基承载力,减少工程投资。以河南洛阳某高层建筑为例,介绍了粉煤灰垫层和夯扩灌注桩组成的刚性桩复合地基在高层建筑地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杨庄截潜工程趾板段建基面以下为弱风化白云岩和含燧石条带白云岩,透水性较强,造成库水漏失严重.为解决建基面以下基岩渗漏问题,采用趾板段帷幕灌浆封堵基岩裂隙而形成防渗帷幕,以减少库水漏失.通过趾板段帷幕灌浆达到封堵基岩裂隙的目的,满足工程设计的防渗要求.  相似文献   
3.
喻望  卢书强 《矿产与地质》2004,18(3):282-286
通过大量的现场调查数据与统计工作结果,采用了多种岩体质量分级评价方案,对澜沧江某水电站左岸地下式厂房岩体质量进行了精细的评价,最后将各种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一个合理、科学的综合岩体质量综合评价分级。并根据评价结果,作出了研究区坝址左岸地下式厂房岩体在不同高程的岩体质量分区图,为下一步的参数选取工作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姜海泉  罗慧妮 《广西气象》2005,26(A01):92-93,96
气象台是气象部门IT资源最丰富的地方。根据株洲市气象台多年的改革实践,总结出IT资源的整合具有三个层次:基于硬件的整合,基于软件的整合,基于人才的整合。整合的目标是保证和促进气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提出预报水平自组织进化系统——建立使短期天气预报水平不断提高的自组织系统,通俗地称之为天气预报值班系统。该系统包括集成研讨系统,客观、公正的预报水平考评系统和自组织的人才系统,经过6年的业务应用,取得了显著的业务效益和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实现了气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湖南宏厦桥花岗岩体作为研究区,对地下水化学分析资料进行了研究,发现区内地下水系超淡、极软的、弱-中性的重碳酸型水,其化学组成以Ca2 、Mg2 、K 、Na 、HCO3-为主。与株洲地区的地下水相比,可溶性S iO2、K 、Na 和游离CO2明显偏高,而且,在水中M g2 、K 、Na 、HCO3-所占比重更大,m eq%平均比值分别是株洲地区地下水的2.23、1.27、1.16倍,表现出典型的花岗岩地区地下水相应的化学组成。研究还发现,区内地下水化学的分布具有较强的水平分带性。研究认为:区内地下水化学的形成和迁移受岩性、大气降水及影响水交替强度的地形、地貌、地表水系、断裂构造的控制,同时受其他气候要素及植被、人类活动等生物作用的影响;区内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以硅酸盐矿物的分解和水解等化学风化作用为主,风化过程中CO2的积极参与起作关键性的促进作用。同时水中CO2的减少和阴离子以HCO3-离子占绝对优势地位,进一步说明花岗岩的化学风化过程是一个净碳汇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南方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常规地质填图手段难以满足实际需要,利用电法勘探手段可有效地解决掩盖区,半掩盖区地层及构造线的控制问题,并在解决深部构造及煤系地层的赋存形态方面有着较好的效果,根据电法勘探定量解释结果,在金竹山矿区五加山区段进行酮验证,表明达到了电法勘探的目的,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高密度电法在湘西北岩溶石山区找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杨湘生 《湖南地质》2001,20(3):230-232,236
湘西北岩溶石山区地质构造复杂,岩溶发育且具分布不均匀性,找水难度大,为提高含水构造的异常分辨力,各种物探方法的优化组合中,以高密度电法在确定最佳井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采集的数据量大,对异常特征反映灵敏度高,在湘西北不同的岩溶水文系统中找水,取得了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8.
引发湖南特大暴雨山洪的MCS回波发展和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MCS引发的暴雨是造成湖南山洪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新一代天气雷达对此类天气系统有强的监测和预警能力,在对较大范围的降水估测、获取降水和降水云体的风场结构等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以2005年5月31日~6月1日湖南特大暴雨山洪过程为例,介绍了引发这次山洪地质灾害的MCS雷达回波的发展和演变,分析了回波特征与地面雨量的关系,总结了强对流发生、发展的径向速度变化,讨论了风廓线在预测强对流天气中的应用,为雷达监测、分析和预测同类灾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吴述来  何力 《物探与化探》2007,31(3):216-217
应用地球化学方法是地热、温泉勘查中广泛采用的有效手段之一。以麻林桥低温热水为例,说明土壤中的汞、砷、硼微量元素的富集规律,这些微量元素对寻找地下导热构造有明显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1953—2010年南岳高山站逐日气象资料,运用线性回归、突变分析和小波分析方法,对该站平均风速、气温和降水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与平均风速变化密切相关的气温和降水进行了年际变化特征比较.结果表明:1)年和四季平均风速均呈明显减小趋势,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风速有由大到小的突变,年平均风速存在显著的准2 a和准4 a周期;2)年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均呈明显升高趋势,气温存在显著的准2 a和准4 a周期,且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前后气温有由偏低向偏高的突变;3)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存在显著的准2 a和准3 a周期;4)风速与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呈负相关关系,均通过0.01显著性检验,风速与降水的相关性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但风速与降水的变化趋势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7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有较好的反相位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