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66篇
  免费   1625篇
  国内免费   2647篇
测绘学   128篇
大气科学   8628篇
地球物理   149篇
地质学   368篇
海洋学   308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98篇
自然地理   655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237篇
  2022年   198篇
  2021年   266篇
  2020年   241篇
  2019年   344篇
  2018年   247篇
  2017年   189篇
  2016年   232篇
  2015年   281篇
  2014年   347篇
  2013年   327篇
  2012年   357篇
  2011年   346篇
  2010年   451篇
  2009年   387篇
  2008年   467篇
  2007年   437篇
  2006年   335篇
  2005年   338篇
  2004年   272篇
  2003年   325篇
  2002年   210篇
  2001年   228篇
  2000年   263篇
  1999年   247篇
  1998年   226篇
  1997年   197篇
  1996年   216篇
  1995年   201篇
  1994年   180篇
  1993年   168篇
  1992年   176篇
  1991年   207篇
  1990年   136篇
  1989年   129篇
  1988年   125篇
  1987年   114篇
  1986年   103篇
  1985年   90篇
  1984年   89篇
  1983年   66篇
  1982年   66篇
  1981年   47篇
  1980年   37篇
  1979年   17篇
  1977年   17篇
  1976年   13篇
  1965年   17篇
  1963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利用乌鲁木齐市4座10层100 m梯度气象塔2013年6月~2014年4月气象观测资料和7个环境监测站[WTBX]AQI[WTBZ]资料,计算并分析了大气混合层厚度和稳定度特征,探讨了大气混合层厚度和稳定度与污染的关系。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混合层厚度夏季郊区高、城区低,冬季从南郊—城区—北郊随地势降低依次降低;夏季和冬季分别在1 559~1 772 m和526~1 156 m之间。地面至2 km以上每500 m高度间隔统计混合层厚度,500~1 000 m出现频率最多;月变化为6~9月基本在500 m以上,且每个高度区间其概率均超过10%,10月~次年2月1 500 m以上区间概率明显减小;日变化为中午13:00~16:00达到最高值,下午和傍晚迅速下降。白天较大的感热输送提供充足的热力条件,这也体现出白天以不稳定层结为主,夜间则以稳定层结为主。大气稳定度分类结果,夏季郊区和城区不稳定(A~C类)所占比例差不多,冬季北郊稳定(E、F类)所占比较最大、城区最弱。[WTBX]AQI指数冬季最大,从南郊—城区—北郊依次增大,这与采暖期污染物多、南郊比北郊地势高有利于扩散输送有关。总体来看,乌鲁木齐大气混合层厚度空间分布与气象要素、大气稳定度、地形等密切相关,对AQI[WTBZ]指数分布有重要影响,这对近地层大气污染状况预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武汉区域气象中心并行计算机系统进行了详细地介绍,分析了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网络和存储系统特点;给出了在并行计算机SP上实现数值预报业务并行化的部分结果;对数值预报模式在串、并行编程环境下的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基本气流具有水平切变的情况下,利用摄动法导出了非线性Rossby波所满足的三阶Zakharov方程,然后,考虑了基流具有弱切变的情况,通过使用三阶Zakharov方程研究了Rossby波列的第一类不稳定性问题。结果表明:通过非线性作用,大气中的Rossby波列可产生调制不稳定。同时,本文对这种不稳定的区域,增长率和周期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并讨论了波振幅、波数、纬度和基流切变对它们的影响,指出Rossby波列的调制不稳定可以激发30~60天的低频振荡。  相似文献   
4.
5.
保康龙坪基地在湖北省气象局、湖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的直接领导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获得了明显的社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从创建伊始,便立足高寒山区,坚持走"以科研促生产,以生产帮科研"的道路.大胆创新、锐意开拓,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注目的成绩,受到当地政府和人民的好评.  相似文献   
6.
根据种植比例,复种指数和水旱地比例,选择适合陕西省情的气候生产潜力计算模式,对小麦、玉米、水稻、谷子等四种主要作物的综合气候生产潜力进行了估算,同时计算了各地的光热指数和水热指数,确定了作物对一些光热水资源综合运用的程度,从气候资源角度提出了"吨粮田"建设的区域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对于雨水,庄稼人总是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灌区农民认为,"下过雷雨以后,地里的庄稼比用井水或水浇过的长势快,尤其颜色好(深绿色)".为什么呢?因为雨水除能满足庄稼的需水要求以外,雨水本身还含有许多化肥的成份.而这种"化肥"又是雷、电、雨"齐心协力"的杰作.在农作物生长茂盛的季节,闪电雷鸣是经常发生的现象,绝非雷公电母所为,而是云与云,云与地面之间剧烈的放电现象所致.一个闪电往往有数十公里长,闪电的瞬间可产生高达17000—28000℃的高温,使沿途的空气迅速膨胀,爆发出强烈的亮光和巨响,这就是产生闪电和雷鸣的简单原因.  相似文献   
8.
干旱生态环境及水资源对全球气候变暖响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西北地区现代气候变化基本特征是冬暖夏干,采用脆弱度和影响指数方法定量评价了生态环境对全球气候变暖响应,重点阐述了西北现代气候变化对干旱生态环境和水资源这两个领域的影响.结果表明: 由于现代气候变干变暖的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我国西北地区的黄土高原、黑河流域、石羊河流域、甘南高原和黄河首曲的地域生态环境有不断退化的趋势.气候变干使渭河上游、黄河上游(洮河和大夏河)以及黄土高原中部7条主要河流的径流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引起水资源短缺.  相似文献   
9.
树木年轮重建阿勒泰西部1481-2004年6-9月降水量序列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根据采自阿勒泰西部地区5个采点的树木年轮样本, 建立了该地区的树轮年表. 通过相关普查发现, 其差值年表序列与该地区当年6-9月的降水量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且具有明确的树木生理学意义. 用沙勒哈(t, t 1)两个树轮差值年表序列可较好地重建该地区1481-2004年524 a来的当年6-9月的降水量, 且经过交叉检验表明重建方程稳定可靠. 分析发现, 阿勒泰西部地区524 a来的重建降水量序列具有9个偏干阶段和9个偏湿阶段, 并且具有34.8 a、 5.0~5.1 a、 4.3~4.4 a、 3.9~4.0 a、 3.7 a和3.4 a的显著干湿变化准周期. 重建降水量序列在1518年、 1548年、 1634年、 1765年、 1856年前后发生过突变.  相似文献   
10.
阿勒泰地区降水量、可降水量及降水转化率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1961-2007年47 a阿勒泰地区7个地面站每日4个频次的水汽压和日降水量资料, 分析了阿勒泰地区降水量的变化. 结果表明: 过去47 a阿勒泰地区年降水有增多趋势, 夏、冬季节降水呈明显增加趋势, 而春、秋季则增加较缓慢;降水空间分布表现为自南向北递增, 自西向东递减. 运用整层大气可降水量的经验计算公式, 计算了阿勒泰地区大气可降水量和降水转化率. 结果得出: 阿勒泰地区可降水量时间分布为夏季多、 冬季少;空间分布表现为自山区外围向山区中心递增, 降水量的大值区与可降水量的小值区对应. 降水转化率的时空分布说明这47 a其呈递增趋势, 且冬季较高. 研究结果表明, 阿勒泰地区具有一定的增水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