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大气科学   1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二相回归方法并结合台站历史沿革信息,在对中国中部典型高山站南岳和庐山1960-2017年平均风速资料进行均一性检验和订正的基础上,分析其变化特征及其与周边低海拔台站的差异,并利用NCEP/NCAR再分析风速资料对其差异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南岳站平均风速序列存在一个由测风仪器变更而导致的非均一点,而庐山站不存在非均一点;南岳和庐山年及四季平均风速均显著高于周边台站,且高山站以春季和夏季风速最大,而低海拔台站各季节风速差异较小;近58 a高山站及周边低海拔台站的年及四季平均风速均呈显著的减小趋势,但高山站的减小速率显著高于低海拔台站;同区域NCEP/NCAR的1000 hPa和850 hPa平均风速变化的差异与高山站和低海拔台站的差异基本一致,说明中低空和地面风速的这种差异在中国中部地区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2.
作为全国重要水稻生产基地的湖南,因夏秋多旱的气候特征,水稻种植经常受干旱影响而减产。为做好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湖南省气象局从2010年开始,在全省建设了60个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显著改进了土壤水分观测手段和方法,提升了现代农业气象业务和干旱监测服务水平。本文简要介绍了DZN3型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的工作原理和系统结构,在总结省、市、县三级维护保障实践基础上,重点阐述了DZN3型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常见故障的分析及排查,对台站日常巡查维护及有关注意事项提出了建议。为气象部门基层台站业务人员提高维护维修时效,降低故障发生概率,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利用衡阳9站1970—2016年测风数据,通过气候倾向率分析风速年、年代际变化,M-K检验风速突变年份,运用有效风能密度评估各区域风能蕴藏量,其结论如下:衡阳风速总体呈下降趋势,衡山减少最明显,风速减少极显著区域未出现突变;低海拔区风速集中在0~3. 4 m/s(85. 8%),1991—2016年风频两极分化,低速及高速区增多,中间出现断层。南岳山风速范围广,2005—2016年强风频区有缺失,主风频在3~5区间;2010年全面采用高灵敏度自动测风仪,低海拔区静风迅速减少;按照有效风能密度定义,南岳山风能丰富,低海拔区未达到可利用标准。  相似文献   
4.
利用湖南省区域自动站和常规观测站降水资料、NCEP/NCAR和JRA-55再分析资料及湖南省气象台大气河预报业务产品,分析了2017年6月22日至7月2日湖南一次特大致洪暴雨过程的雨洪和水汽输送异常特征,以及大气河水汽输送对强降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定量分析了强降雨区各边界的水汽收支状况及各水汽轨迹的贡献。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第三阶段降雨的范围、强度均明显大于第二阶段。欧亚中高纬稳定的"1槽1脊"环流形势、低纬较稳定的西太副高及其外围强劲的水汽输送是此次暴雨发生的环流背景。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比湿等物理量的水平及垂直分布对降水的阶段性特征和位置、强度变化有很好的指示作用。三个强降雨时段,来自孟加拉湾、南海和西太副高西南侧的水汽输送表现出不同的强度和位置,造成到达湖南境内的偏南水汽输送空间异常程度不同。大气河的强弱及其水汽输送通道、辐合区位置以及强降雨区各边界水汽净收入对强降水发生、发展起关键作用。水汽后向轨迹分析表明,低层偏南的水汽输送是此次极端强降雨较长时间维持的重要因素,而来自北方的干冷空气侵入利于大气斜压性增强和对流不稳定维持,是第二阶段降水强度弱于第一、第三阶段的另一原因。  相似文献   
5.
利用1957~2012年南岳高山观测站逐日覆冰资料,对南岳覆冰标准厚度和覆冰日数的时间演变、突变和周期变化进行分析,并推算出南岳各重现期的标准冰厚,结果表明:1)南岳南北向和东西向标准冰厚年代际变化非常相似,呈现偏大—偏小—偏大—偏小—偏大的年代际变化;冰冻日数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之前,90年代中后期之后冰冻日数偏少,6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中后期冰冻日数偏多。2)冰冻在1~4月、10~12月均有发生,其中1月出现天数最多,占全年的31.8%。3)滑动t检验分析发现,南岳东西向和南北向标准冰厚在20世纪60年代末有减小的突变,冰冻日数在近56年没有出现明显突变。4)Morlet小波和小波功率谱分析发现,南北向和东西向标准冰厚存在显著的2~3年、4~6年振荡周期;冰冻日数存在显著的2~4年、5~7年振荡周期。5)基于Pearson III型概率分布统计发现,各重现期东西向标准冰厚均较南北向标准冰厚要大,其中20年一遇南北向和东西向标准冰厚分别为76.33、85.22 mm,10年一遇南北向和东西向标准冰厚分别为60.86、69.57 mm。6)分析气象要素对覆冰的影响发现,覆冰期气温较无覆冰期要低,相对湿地要大,能见度要小,覆冰期风向以偏北风为准,无覆冰期风向以偏南风为主,覆冰期平均风速较无覆冰期风速要小。  相似文献   
6.
东风低空急流暴雨的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徐双柱  王丽  叶成志  谢义明  毛亮 《气象》2006,32(2):28-33
东风低空急流暴雨在湖北比较少见。使用卫星云图、武汉多普勒雷达资料和地面中尺度资料,针对2004年6月4~5日发生在湖北中东部地区的一次东风低空急流暴雨过程进行了中尺度分析,得到:(1)东风低空急流暴雨是在有利的大尺度背景场条件下,在特定的地域触发产生的;(2)东风低空急流在暴雨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3)东风低空急流暴雨是由中尺度回波团和中尺度复合体造成的;(4)东风低空急流暴雨是在多种尺度天气系统相互作用的情况下发生发展的,而中小尺度系统是其产生的最直接的系统。  相似文献   
7.
衡阳地区自动站与人工观测站气温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涛  叶成志  李超 《气象科学》2014,34(1):112-118
利用衡阳站、常宁站、南岳高山站2004—2006年自动与人工平行观测资料,运用相关分布、对比差值等分析方法,研究了自动站与人工站气温的差异性及变化特点。结果表明:自动气象站与人工站气温值的稳定性均很好,未出现大的系统性偏差。衡阳自动站以偏低为主,南岳高山和常宁自动站则以偏高为主。在气温较低的地区或时间段,自动站与人工站气温值相等出现几率更大。对比差值在逐时变化中表现出"单峰型"分布特征,最大值出现在11时,最小值出现在20时。影响对比差值大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气温的变化幅度,这种反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同时这种变化也是非对称性的,对比差上升增速要大于其下降的减速。衡阳站、南岳高山站气温对比差值,月平均误差范围小,达到《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要求。常宁自动气象站气温以偏高为主,温差变化大,特别在春、夏季部分月份表现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对2013年3月19日夜间发生在湘中以南地区一次罕见的冰雹、大风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是高空槽、中低层切变线、低层西南急流、地面冷空气和地面倒槽共同作用的结果;强对流发展的前期,干冷空气叠加于湿暖空气之上,大气层结极不稳定,环境风场具有强烈的垂直风切变,低层有暖平流,高层有冷平流,具有产生深厚对流的潜势;多普勒雷达产品中出现了三体散射、中气旋,垂直液态含水量跃升至70 kg·m-2以上,并且长时间处于高值状态,这些特征可作为降雹的可靠信号。  相似文献   
9.
衡阳受气候和地理条件的影响,是湖南省内发生山洪、地质灾害较多的地区之一,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制约全市社会经济发展。该文介绍了衡阳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系统(以下简称MGHWS)的研发与应用情况,并对其中的关键技术及其实现方法进行了分析与论述。系统的建成并投入应用,使国家"山洪项目建设"的综合效益得到充分发挥,提高了衡阳应对由强降水所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及服务能力,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近54年四季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涛  袁智生  李超  刘世云  廖芸 《气象科技》2017,45(5):851-857
采用四季分明区划分标准对湖南76个气象台站1961—2014年逐日气温统计,得到四季开始时间及长度,运用气候倾向率分析其变化规律,结论如下:湖南四季出现时间有纬向变化特征,入春表现最明显,入夏时间同时受海拔高度影响,影响入冬因素多,表现复杂。四季平均日数分别为77天(春)、138天(夏)、66天(秋)、85天(冬)。历年夏日变化倾向率为2.77d/10a,一致性增多,南北各有两个高值中心。入冬倾向率为-2.93d/10a,一致性减少,低海拔区域减少更明显。1960—2010年代,夏日年代际波动最大,1970年代后,夏日数连续增多。冬日数自1990年代大幅减少以来,减少趋势仍在持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