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46篇
地质学   7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省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IPCC指南推荐的碳排放计算方法,将省级温室气体排放源分为能源活动、工业生产、农业、林业、废弃物等5个单元,全面测算了2005—2013年陕西省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结果表明:2005—2013年,陕西省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和人均碳排放量逐年增长且有加速趋势,而温室气体吸收总量却增长缓慢,净温室气体排放量增长趋势显著,单位GDP碳排放量呈波动下降趋势;能源部门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总排放比例最大,为78.42%~83.36%;工业过程、农业、废弃物处理排放所占比例分别为9.57%~14.78%、3.11%~9.02%、1.25%~1.98%;林业部门表现为碳汇,约9%的CO2排放被森林吸收。  相似文献   
2.
利用常规高低空气象观测资料、地面逐小时降水、物理量和卫星云图资料,对2017年4月15日发生在安康东部的一次局地短时强降水天气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西风带的中层弱冷空气与安康附近的东南暖湿气流交汇时,触发对流产生;低层850 hPa东南气流为局地短时强降水提供了比较充沛的水汽;大气低层存在大量不稳定能量;高空300 hPa的较强辐散与低层850 hPa较强辐合叠加,提供了较强的上升运动;在卫星云图上表现为一个水平尺度为100~200 km,云顶亮温TBB最低为-56℃,生命史为10 h的中-β尺度对流云团。  相似文献   
3.
陕西夏季高温的统计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61—2004年陕西省78个气象站日最高气温资料,分析陕西夏季高温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关中平原和安康盆地出现高温的频数明显多于省内其它地方;高温天气主要出现在6月中旬至8月上旬;自1961年以来,陕西年高温日数经历了由多到少再多的趋势变化,异常多高温年主要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至70年代初期,异常少高温年集中在80年代,90年代中后期至今转为多高温时期。  相似文献   
4.
利用1980—2005年西安市大气能见度资料对大气能见度变化规律统计分析,并利用2005年西安市逐日污染物质量浓度资料,分析与能见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大气能见度有较明显的年际变化、月季变化和日变化特征。年际变化总体呈增大趋势,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明显好于80年代到90年代前期;能见度与空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呈负相关,污染物质量浓度对能见度的影响冬季最明显,秋季次之,夏季最差。  相似文献   
5.
2006年陕西年平均气温全省大部异常偏高,根据全省29个气象站的资料统计,有20站突破了建站以来的历史最高记录。年降水量全省大部属正常年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北部和南部偏少,中部接近常年或略偏多;冬季偏多,春季偏少,夏季大部接近常年同期,秋季偏少;暴雨日数及强度接近常年,全省无大面积洪涝事件发生。苹果花期冻害强度大、范围广、危害重,为严重花期冻害级别;盛夏陕南中西部遭遇严重干旱,干旱程度居50 a以来第3位;10—11月气候异常偏暖使部分地区的冬小麦出现冬前旺长现象。2006年属一般年景。  相似文献   
6.
利用陕西省94个国家气象站1961—2018年逐日气象资料,根据干旱灾害气候背景和社会经济环境,结合灾害风险评估相关理论方法,选取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脆弱性、承灾体暴露度、防灾减灾能力4个方面指标,建立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指数,基于GIS平台,对陕西省不同季节进行干旱灾害风险区划。结果表明:(1)陕西各区域干旱致灾因子危险性季节差异明显,陕北北部除夏季外各季节干旱危险性较高,关中地区易发生伏旱。陕南的汉中各季节干旱危险性均较大,安康东部和商洛各季节干旱危险性则较小。(2)春季、夏季和秋季,陕南的汉中平原及安康的汉江河谷地带,关中的西安和渭南地区,陕北北部榆林地区为干旱孕灾环境高脆弱性区或较高区;冬季陕南大部、秦岭地区的高脆弱性区较其他三季范围有所减小;海拔较高的秦岭山地,关中平原和陕北北部各季节皆为低脆弱性或较低脆弱性地区。(3)承灾体暴露度的高风险区主要分布于关中地区。(4)全省抵御干旱风险能力最高地区为陕北黄河沿线、关中各地的城镇地区。(5)干旱灾害综合风险的高风险区主要在陕南巴山地区、秦岭南北两侧、陕北南部,陕南汉江平原、关中平原及陕北延安、榆林等地为干旱较低、低风险区。  相似文献   
7.
利用陕西气象站点逐小时降水实况、精细化格点预报、数字高程、土地利用、灾情等资料,应用水动力模型FloodArea对暴雨洪涝进行淹没模拟,在淹没水深和范围的基础上叠置承灾体属性,引入承灾体的灾损曲线,建立暴雨洪涝灾害风险预评估模型,并从数量占比和灾情占比两个角度,以县为单元进行验证,利用格点降水量预报对陕西6次大范围暴雨过程灾害风险进行预评估以及效果检验。结果表明:暴雨洪涝气象风险预估结果与实际受灾地区分布基本吻合,正确预报率73.2%,模拟结果可信度高,对于降水区域集中暴雨的风险预评估性能较分散性暴雨较高,漏报率相对低,但是空报率较高;建立的暴雨洪涝灾害风险预评估及效果检验流程,提高了气象服务的针对性,可以用于洪涝风险预评估的实际业务中,对暴雨洪涝风险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在梳理气候可行性论证监管工作法律政策依据和监管工作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气候可行性论证监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从完善法制保障、清晰界定各方职责、实施差别化监管、鼓励竞争、提高社会公众认知度等方面加强气候可行性论证监管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降水对西安市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比分析了2007—2011年各污染物月质量浓度变化情况以及降水对城市大气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1)2011年SO2质量浓度较大,尤其在冬春季节;N02质量浓度近5a变化趋势基本相同;PM10质量浓度各年均出现超标。成为西安市大气污染的最主要空气污染物。(2)降水对污染物质量浓度具有稀释作用。随着降水量的增加,稀释作用呈现单峰型,并在一定阈值范围内,稀释作用最强。(3)出现连续性降水时污染物质量浓度降低较多.而阵性降水对污染物质量浓度稀释作用较小。(4)出现少量降雪对污染物质量浓度有较弱的稀释作用,随降雪量的增加污染物质量浓度也易增大。  相似文献   
10.
李茜  魏凤英  李栋梁 《中国沙漠》2012,32(4):1017-1024
 基于中国东部地区旱涝分布和东亚夏季海平面气压存在密切关系的基础上,利用1470—2008年中国东部地区旱涝等级资料、1850—2008年东亚夏季海平面气压资料,运用主成分回归的方法重建了1470—2008年的东亚地区夏季海平面气压场,并对重建结果进行了检验,同时对1470—2008年东亚夏季海平面气压重建场和FGOALS_gl数值模式模拟的海平面气压场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1850—2008年重建的东亚夏季海平面气压场在东亚夏季风关键区(中国内陆地区以及西北太平洋部分地区)重建效果相对于其他地区要好。②1470—2008年重建的东亚夏季海平面气压场主要存在高纬与中纬气压差异、海洋与陆地差异的两种空间分布型;1470—1999年FGOALS_gl数值模拟的东亚夏季海平面气压主要体现了海陆气压差异。③根据重建的东亚夏季海平面气压场定义的1470—2008年东亚夏季风指数的演变具有明显的阶段性,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初东亚夏季风偏强,17世纪偏弱,18世纪经历了“弱-强-弱-强-弱”的变化,19世纪则是“强-弱-强-弱”的变化,20世纪是明显的“弱-强-弱”变化。而1470—1999年数值模拟的东亚夏季风指数序列与重建序列的主要差异出现在16世纪末和18世纪末,两者的变化趋势相反,其他时段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