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87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57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精细准确预报大风风速对于风功率预报和风灾防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上海市域为研究区域,基于形态学方法估算上海市域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分布,并通过近地层分层风速插值方法推算上海市域10 m高度精细风速分布。针对2016年1月23日20时—24日20时一次大风过程开展实证检验,对比分析降尺度模拟风速、地面实测风速、ECMWF预报10 m风速的空间分布、时间变化以及垂直廓线特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较好地模拟上海市域风速大小的精细空间分布,模拟精度总体上表现为中心城区精度高、郊区精度稍低,但相比于ECMWF预报10 m风速分布有了明显提高,可以为风速的精细化预报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2.
卷云在地球能量平衡和大气水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使用“云卫星”(CLOUDSAT)联合“云-气溶胶激光雷达与红外探路者卫星”(CALIPSO)数据分析了2007-2010年青藏高原区域夏季6-8月的卷云分布特性和生成机制。结果表明,研究期间高层卷云发生数远远高于低层卷云发生数,高层卷云主要分布在高原南部地区,而低层卷云除了高原西部,在高原的边缘均有较大的发生频率。重力波耗损量和低层卷云发生数成正相关,重力波耗损量越大,导致卷云发生数越多,这是因为高原地区卷云的形成与重力波导致的温度扰动密切相关。深对流活动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东南部,当向外长波辐射(OLR)低于140 W·m-2,即深对流活动最强时,高层卷云日发生数呈现爆发性增长,远高于高原北部和西部地区。青藏高原南部边缘除了受深对流的影响,水汽含量和垂直向上风速也与卷云发生密切相关,呈现从南到北逐渐减少的趋势,这与高原地形的抬升强迫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03.
不同云微物理方案对“7.21”特大暴雨模拟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 v3.5.1中的17种不同云微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对2012年7月21—22日北京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对比试验。模拟结果表明:不同云微物理方案对不同量级降水的模拟效果各有优势。NSSL 1-momlfo方案对中雨和大暴雨两个等级降水的模拟效果最好,降水中心值最接近实况;Eta(Ferrier)和Kessler方案分别对大雨和暴雨等级降水的模拟效果最好。总体上,能够较好地模拟出本次特大暴雨过程的方案依次为:NSSL 1-mom、NSSL 1-momlfo和Milbrandt 2-mom方案,而WDM6方案的模拟效果最差。云中水成物演变特征表明,模拟较好的方案中液态水、云冰和霰的含量较多,且随时间演变与地面降水强度的变化相一致。另外,模拟较好的方案中冰相粒子多,过冷水的范围大、含量高,有利于各相态粒子相互转化,促进冰相过程发展,致使降水量增多。  相似文献   
104.
天气预报文本自动生成是天气预报科学化、客观化、高效化的重要途径,借助于天气图编辑器,可使预报准确性得到提高。本文介绍了天气图编辑软件的设计思想和方法,以及在本系统原框架基础上,对其主要功能模块实现方法的改进和完善,并对图形编辑器与文本生成器之间的数据接口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5.
上海市城区气温变化及城市热岛   总被引:19,自引:11,他引:8  
朱家其  汤绪  江灏 《高原气象》2006,25(6):1154-1160
利用上海市城区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和郊区气象站资料,对比分析了上海市城乡气温变化并分析了上海市的城市热岛特征。结果表明,上海市城区的气温分布有几个高温中心,分别位于北部的虹口体育馆、中部的静安区和西部的延安西路。夏季7月日平均气温在31.8℃以上,午后超过36℃。这些地方的日夜温差也大,夏季超过8℃,冬季仍在2℃以上,表明这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城市化加热分布。上海市城区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在各站间的差别不大,但明显不同于郊区,具有城市化的气候特征。上海城市热岛受城区和郊区气温变化的共同影响,由于城区和郊区气温变化不同步,故各有其独特的变化特征。上海城市热岛的日平均强度夏季7月大约为2.6℃,春季4月可达3.7℃,冬季1月在1℃以下。全年平均的热岛强度约为0.7℃。上海城市热岛的日变化为白天低、夜间高的多峰结构,午夜的高峰通常可达一天的最高值。上海城市热岛有明显的长期变化趋势,夏季7月的多年线性上升趋势超过0.05℃/a,但仍有继续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6.
2006—2008年上海地区臭氧污染特征与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2006—2008年上海市的徐汇、浦东、宝山、金山、崇明5个监测站的臭氧观测资料,分析了上海地区的臭氧污染现状。从空间分布上来看,基本呈现中心城区低、郊区高的特征,宝山钢铁工业区较低而金山化工区较高;从时间分布上来看,3—11月均会出现臭氧浓度超标,7月臭氧超标天数最多,5月和8月的超标天数也较多。一天内小时平均浓度超标(100 ppbv;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最多的时段为13—15时,而8小时平均浓度超标(75 ppbv;美国EPA标准)最多的时段是9—10时;根据WHO、欧盟、美国和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简称我国标准)及上海市气象局气象灾害臭氧预警信号(简称上海市标准)所统计的上海地区各监测站点超标天数可知,WHO标准统计的超标天数最多,其次为欧盟,按我国标准和上海市标准所统计出的臭氧超标天数最少。8小时滑动平均统计的臭氧超标天数比按小时平均浓度统计的超标天数要多一倍左右。从保护人体健康的角度来看,用臭氧8小时平均来评价臭氧污染程度更为科学,采用小时平均浓度设定臭氧评价阈值进行污染预警和管理更具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7.
有关东亚夏季风北边缘的定义及其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采用欧洲中心(ECMWF)44年冉分析(ERA40)日总可降水量(TPW)资料,用标准化可降水量指数(NPWI)定义了夏季风北边缘,并进一步研究了亚洲夏季风北边缘的气候特征及其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用标准化町降水量指数定义的夏季风北边缘在哑洲可以确定出印度夏季风系统和东亚夏季风系统;就夏季风北边缘的平均位置而言,其在100°E以西沿青藏高原南侧呈东一西走向,年际变化极小;在100°E以东呈东北-西南走向,从青藏高原东侧北上经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地区北部、东北地区西部延伸到东北亚地区,并存在明显的年际、年代际变化.  相似文献   
108.
独立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防雷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勇成  陈华晖 《气象科技》2009,37(6):763-766
光伏发电系统是一种新兴的发电系统,我国还没有专门的光伏发电系统防雷设计规范。依据国际标准IEC62305-2对独立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进行雷击风险评估。采用计算雷击公众服务风险(R2)和经济损失风险(R4)的方法,通过分析R2的分险分量组成,有针对性地采取防直击雷和防雷击电磁脉冲的防护措施,通过分析R4说明上述防护措施的经济性。雷击风险评估可使防雷设计做到科学有效、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109.
1961~2007年西北地区地面太阳辐射长期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利用西北地区16个甲级辐射站1961~2007年的总辐射资料,和1961~1992年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资料,研究该地区地面太阳辐射的长期变化特征。发现,从1961~2007年总辐射的长期变化经历了"维持"、"变暗"、"变亮"和"回落"4个阶段。其中从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总辐射持续"变暗",之后开始转折"变亮"。"变亮"过程持续到90年代中期基本停止,之后振荡"回落"。各个季节总辐射的长期变化都表现出"变暗"和"变亮"这两个明显特征,其中冬季的"变暗"过程持续时间最长,"变亮"过程持续时间最短。从1961~1992年,直接辐射的变化过程为先下降后回升,散射辐射则是先上升后下降,两者的变化趋势和相对幅度决定了总辐射在不同阶段的变化趋势。60年代至80年代中期是西北地区直接辐射下降的主要时期,直接辐射和日照时数的下降过程具有地域性和季节性差异,表现为省会城市和冬季的下降百分率最显著。这种特征表明气溶胶排放的增加或许是影响该地区直接辐射和日照时数减小的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10.
城市和沿海大雾遥感自动检测和云、雾分离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鉴于大雾对沿海城市国民经济的巨大影响,迫切需要对大雾产生时的分布、范围、地点等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和精细分析。本文以FY-2C/D、MTSAT静止气象卫星为主,其他极轨卫星为辅,从光谱特征出发,利用大量历史、实时同步或准同步气象卫星与地面能见度观测资料,客观分析了云、雾、下垫面的晴空象元在可见光和红外各波段的光谱特征及辐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