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43篇
测绘学   34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41篇
地质学   63篇
海洋学   38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13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91.
耿文才 《地理研究》2015,34(2):259-269
如何破除产业区际转移粘性,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已成为近年来国内研究的热点问题。基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综合运用区位熵、产业集聚变动指数和面板数据的门限回归方法,对2000-2010年中国纺织业转移的时空特征及区际转移产生粘性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尽管东部纺织业已出现明显的转移趋势,但就其跨区向中西部转移而言仍具有很强的粘性,其原因在于:1纺织业对本地市场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因而在市场接近效应的作用下东部纺织业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存在一定的市场阻力;2纺织业集聚的外部规模效应仍在增强,特别是东部部分省份的纺织业未来仍有较强的集聚动力;3东部由于其特定区位优势和经济发展非均衡的特点为该地区纺织业在其内部省份间的调整提供了回旋余地。  相似文献   
92.
近年来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在众多领域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大数据时代带来革命性的改变.与传统方法相比,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因其在数据的获取、传输、分析和处理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在大气科学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全球极端天气事件、气象灾害频发的背景下,本文通过文献调研指出了运用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相结合发展智慧气象的...  相似文献   
93.
上海口岸进口煤炭总汞含量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刘曙  李晨  诸秀芬  周海明 《岩矿测试》2014,33(5):730-736
随着我国从煤炭净出口国向世界第一大煤炭进口国转变,进口煤炭中汞成为大气汞污染一个不可忽视的来源,研究进口煤炭中总汞含量的分布特征,对科学评估进口煤炭中汞的迁入性风险和保护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借鉴美国环境保护总署分析固体和液体(包括土壤、沉积物、沉淀物及废水或地下水等)中汞含量的方法(EPA 7473),运用直接测汞仪法测定了上海口岸123批进口印度尼西亚、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煤炭的总汞含量。进口煤炭中总汞含量的稳健统计描述表明,上海口岸进口煤炭总汞含量中位值为0.043 mg/kg,标准化四分位距为0.025 mg/kg。依据我国煤炭行业标准MT/T 963—2005《煤中汞含量分级》,上海口岸进口煤炭主要为特低汞煤和低汞煤,其中印度尼西亚煤炭中存在高汞煤和中汞煤。进口煤炭汞含量与灰分含量、全硫含量的相关分析表明,印度尼西亚、俄罗斯煤炭总汞含量与灰分含量不相关,与全硫含量正相关,推断汞的赋存形态主要为硫化物结合态;进口加拿大煤炭总汞含量与灰分含量呈负相关,与全硫含量呈正相关,推断煤炭中存在一定的有机结合态汞;进口澳大利亚煤炭总汞含量与灰分含量呈正相关,与全硫含量呈负相关,推断煤炭中汞的赋存形态主要为铝硅酸盐结合态。本文建立的固体进样-直接测汞仪测定煤炭中总汞含量的方法,省去了消解样品前处理操作,较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等传统分析方法大幅缩短了检验流程,提高了分析效率,值得推广应用;运用该方法可准确评价进口煤炭中汞的赋存形态特征,针对性提出高汞煤炭的处理方法和燃煤电厂汞排放量控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4.
本文重点分析对比热带夏季季节内振荡(Boreal Summer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BSISO)1987—1995年(P1),1996—2007年(P2)和2008—2017年(P3)三阶段东亚—西北太平洋地区(East Asian-Western North Pacific,EAWNP)5—9月BSISO年代际变化的季节内差异特征。结果表明,在P1和P3两阶段,5—7月EAWNP BSISO强度几乎相同,但P2中每个月均显著增强,表明5—7月EAWNP BSISO经历了P1—P2增强和P2—P3减弱的年代际变化。8月,EAWNP BSISO强度从P1到P3逐渐增强,P3阶段比P1有显著增强,孟加拉湾和东亚副热带区域的BSISO活动增强。和P1相比,南海地区BSISO活动在P2阶段异常活跃,在5—7月强度增强,并且北传显著。在P2阶段,负位相的太平洋年代际(Interdecadal Pacific Oscillation,IPO)对应的赤道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海温增暖,及Walker环流的增强为5—7月BSISO活动提供了水汽和对流发展的有利条件,而南海地区北传对流的叠加作用以及南海海温增暖进一步加强了BSISO的强度和北传。在P3阶段,8月孟加拉湾BSISO活动增强,除了热带印度洋一致增暖和太平洋ENSO型海温为BSISO活动提供水汽和对流发展的条件外,70°~90°E区域局地Hadley环流引起的上升运动也对BSISO的强度增强和北传有贡献。  相似文献   
95.
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对上海市镇域2009年建设用地规模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上海镇域的建设用地面积、GDP、固定资产投资额、总人口和城市化率都有显著的空间相关特征,说明传统计量分析低估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增长的作用,也忽略了一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邻近区域的建设用地的增长的“溢出效应”,忽略空间相关性和异质性的传统估计模型已不再适用,须考虑引入空间变量对传统模型进行修正。空间误差模型检验表明,建设用地扩张主要受GDP和人口增长的驱动,其中总人口的影响更为显著,而固定资产投资和城市化水平提高对建设用地规模影响甚微。因此,合理把握人口增长节奏,促进农村建设用地集约水平提高,是当前缓解土地资源紧缺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6.
为了认识中国城市体系跨境网络结构特征,以世界500强企业的母子企业间的内在关系视作城市之间的联系证据,建构中国境内城市与境外城市之2-模网络,从总体网络、内源网络和外源网络3个维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总体网络区域分布较广而差异大,网络要素总体上呈现位序-规模分布,又不同程度偏离"理想值";外源网络相对内源网络发育,并在城市构成上形成部分差异;外源网络度数中心度、核心-边缘分化特点显著,同时境内的上海、北京、广州、苏州等之间,境外的东京、首尔、新加坡、纽约等之间呈现显著的联系共享特点。  相似文献   
97.
广西陆川蛇纹石玉的岩相结构及成矿机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永亚  干福熹 《岩矿测试》2012,31(5):788-793
应用外束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光谱法、X射线衍射、激光拉曼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无损分析技术,对广西陆川蛇纹石玉的成分、物相和结构进行分析。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样品的衍射峰主要位于0.724、0.456、0.362、0.248、0.153和0.150 nm处,表明陆川蛇纹石玉主要矿物成分是蛇纹石,同时伴生方解石矿物与蛇纹石形成穿插交织结构。成矿机理分析表明,陆川蛇纹石玉是由白云质大理岩热液交代作用形成的,和广东的信宜玉均属于富镁碳酸盐型蛇纹石。拉曼光谱显示叶蛇纹石的特征峰位于229、376、457、686和1046 cm-1处,纤蛇纹石的特征峰位于228、345、386、624、690和1102 cm-1处,通过激光拉曼光谱可以快速区分陆川蛇纹石玉中纤蛇纹石和叶蛇纹石两种不同结构的蛇纹石亚种。  相似文献   
98.
采用HCl-HNO3混合酸(体积比1∶1)微波消解铁矿样品,在消解后的样品母液中直接加入硫脲-抗坏血酸,预还原五价砷为三价砷,消除铁和其他共存离子对砷、汞测定的干扰,采用化学蒸气发生-双道原子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铁矿石中的痕量砷和汞。结果表明5%的HCl-HNO3混合酸(体积比1∶1)、20 g/L硼氢化钾溶液能有效保证砷、汞双元素的同时测定,制备的砷、汞标准使用溶液在2~5℃下密闭保存,在245 d内具有稳定性。砷的检出限为0.085μg/L,汞的检出限为0.008μg/L。通过分析5个铁矿石有证标准物质,测定As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9%~5.5%,回收率为77.7%~105.4%,检测值与标准值吻合;测定Hg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1%~3.7%,回收率为86.2%~113.2%。本方法是以牺牲汞元素的检出限来实现砷、汞两元素的同时测定,是建立在砷、汞单独测定基础上的一种快速检测方法,经全国不同地区9家实验室采用5个标准样品进行协同实验验证,能够满足日常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99.
1644-2009年黄河中游旱涝序列重建与特征诊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健  满志敏  肖薇薇  申震洲 《地理研究》2013,32(9):1579-1590
据清代各县级政区的历史沿革,及现存历史文献资料的详细程度,选取黄河中游18个代表站点,在提高空间分辨率的基础上,采用旱涝等级法与面积加权法重建了1644-2009年各站点旱涝等级序列。利用小波分析、累积距平、滑动t-检验等方法,检测了全区过去366年旱涝发生的周期、阶段性和突变点。结果显示:旱涝序列存在21年、70年、114年左右的多年代际尺度周期信号;1644-1683年、1737-1775年、1885-1921年为多雨期,1684-1736年、1776-1814年、1922-2001年为少雨期;目前黄河中游开始进入雨涝多发期;1815-1895年旱涝波动频繁,气候进入不稳定期;过去366年存在2个由干旱转为雨涝期的气候突变点,分别位于1723-1726和1814-1816年。  相似文献   
100.
1889-1944年日本《地学杂志》刊载涉及中国论文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段伟  何滢 《地理研究》2013,32(3):580-589
日本《地学杂志》是日本地球科学界最重要的专门性刊物之一,自1889年创刊以来登载了大量有关东亚及东南亚的地理信息,其中对中国的报道和研究所占版面年平均超过13%。本文主要介绍日本《地学杂志》的发展沿革及内容构成,着重分析1889-1944年该杂志所载涉及中国的文章,特别关注日本地学家对中国各区域地形、地质、资源、物产、水道交通及社会人文等方面的实地考察,论证其研究价值和意义,分析其时空分布特点。通过分析1889-1944年间以《地学杂志》相关人员为代表的日本研究者对中国的关注和认识在时空及侧重点上的变化态势,表明当时日本地学家在中国所从事的实地调查活动与日本国家在政治和经济上对中国地理知识的需求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