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4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263篇
测绘学   96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100篇
地质学   690篇
海洋学   29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6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沙漠人工植被区柠条树干液流变化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磊  张志山  周小琨 《中国沙漠》2011,31(2):415-419
于2008年5—9月利用Dynamax茎流仪测量了沙坡头地区18 a龄人工柠条的树干液流速率,并利用涡动相关系统同步监测了环境因子,分析柠条液流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观测期间柠条液流速率均表现为明显的单峰曲线,液流一般在00:00左右启动,08:30—11:30达到高峰,然后下降,在午夜时分达到最低。对液流速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太阳辐射、相对湿度、空气温度、风速等因子显著影响到柠条的液流速率,其中太阳辐射和相对湿度的影响最为显著, 经过逐步回归建立了该区柠条液流速率与环境因子的多元线性方程。  相似文献   
952.
1990年代以来日本大都市圈的结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既有研究综述了1990年代以来日本大都市圈的发展动态。1990年代初期,东京都市圈郊区扩张的势头停止,取而代之的是中心区的人口增加,即人口的都心回流趋向。究其原因,泡沫经济中持续上升的地价于1986~1991年间开始回落,由此引发了城市中心区的住宅建设,带动了诸多价格适中的商品住房供给。此外,伴随少子化,人们为追求住宅面积而迁往郊区的势头也已减弱;日益增多的老年人反而为了追求便利性从郊区的独立住宅迁往市中心居住,郊区一些公共交通不便的居住区人口开始减少。在地方都市圈,类似的现象也已出现,甚至还存在总人口减少的可能。在此状况下,抑制郊区开发、建设紧凑城市的规划政策开始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953.
基于细观损伤力学基础而开发的动态岩石破裂过程分析系统RFPA2D代替大直径SHPB试验技术对非均匀介质的动态破坏过程和动态性能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加载波形和介质的非均匀性对数值试样的动态性能,如应力-时间曲线、应变-时间曲线、应力-应变曲线和应变率-时间曲线的影响。分析表明,大直径SHPB弥散效应对试验结果的影响较大,选择合适的加载波形可以减小SHPB装置中应力波的弥散效应,得到较准确的试验结果,其中三角形波加载可以有效降低大直径SHPB动态测试中的应力波弥散,是岩石等非均匀材料SHPB动态测试的较理想加载波形;在相同加载条件下,岩石的非均匀性对波的弥散效应影响不大,但非均匀岩石的试验曲线比均匀岩石的曲线在波峰后都出现较大的振荡,这主要是由于不同均质度的岩石其单元具有不同的破坏分布造成的,不是波形弥散造成的。  相似文献   
954.
多因素套合分析法是一种简便、快捷、有效的基于GIS的成矿预测方法.辽宁省地质矿产勘查局应用该方法在辽西杨家杖子多金属矿田外围进行成矿预测,在一个靶区内找到2个矿床.本文介绍了应用该方法在辽宁东部辽河群地层区进行铅锌矿成矿预测的工作过程和取得的成果.通过本次研究,作者认为辽河群地层区在铅锌矿找矿方面仍有较大的潜力,推测在5个找矿靶区中有可能找到多处小到中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955.
在“基于GIS技术的矿产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运用软件工程原理建立了规范化的系统需求分析模型.使用系统分析的重要工具——数据流程图和数据字典对新系统逻辑模型(即工作流程)进行了规范化的精确描述.采用软件工程方法进行规范化的建模对矿产资源信息系统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56.
可视化矿产资源经济评价是矿山工业的重要项目之一,它的开发是矿山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给出了利用OpenGL构建可视化矿产资源经济评价系统的功能模块组成及设计思想.该系统利用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管理有关数据,利用VB和OpenGL绘制勘探线剖面图和三维矿体图,并提出了建立矿体三维模型的基于领域知识的多轮廓线重构算法.该系统可以方便地根据指定的参数实现矿产储量计算,并对矿床进行技术经济评价,给矿山生产及投资者提供一种科学的规划依据和手段.  相似文献   
957.
利用卫星遥感获取海表面温度实时性强,但其数据质量随大气环境而波动;利用同化技术求解的海表面温度局部精度高,但覆盖面与实时性差.鉴于两种技术适应不同情况,拟使用信息融合技术实现两者优势互补,即根据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对数据点进行一致性评价和加权融合计算,在提高精度的同时对结果的不确定性进行量化和评价.以我国东部海域海表温度为例的采样试验结果表明,融合法更适应复杂的环境.  相似文献   
958.
江西金山矿区硅质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刘志远  金成洙 《现代地质》2005,19(1):147-151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系统的岩石学及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探讨了金山矿区硅质岩的成因和大地构造环境。通过测试分析,显示区内硅质岩贫Al2O3、TiO2,富As、Sb、Hg、Au、Ag、W、Pb,贫∑REE,δ(Eu)为负异常,δ(Ce)为弱正异常,HREE相对富集等热水沉积物的特征,同时也表明在硅质岩的形成过程中有陆源物质的介入。在判别硅质岩的形成与作用的一系列图解上,样品均落在热水沉积作用和形成于大陆边缘环境的范围内,这与一些特征值w(Fe)/w(Ti)、w(Fe+Mn)/ w(Ti)、w(Al)/w(Al+Fe+Mn)、w(MnO)/w(TiO2)、δ(Ce)等的分析结果相吻合。这种硅质岩的发现与对比结果说明了该区域构造演化的复杂性。在晚古生代加里东运动使赣东北地区壳体断裂拉张,形成断陷盆地,并发生了热水喷流沉积成岩成矿作用。金山金矿床在形成过程中还经历了古生代热水成矿作用的叠加改造。  相似文献   
959.
山西耿庄金矿重晶石巨晶中多相态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山西耿庄金矿区发现的重晶石巨晶,包含有富镍黄铁矿、FeS2-Fe(Ni,Co)S2系列晶须和气液包裹体。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等分析研究了重晶石和固体包裹体矿物的形貌、成分和物理性质。用激光拉曼光谱仪研究了气液包裹体成分、均一温度。结果表明:重晶石成分单一,结构发育完好;FeS2-Fe(Ni,Co)S2系列晶须成分随着晶须加粗有明显变化;富镍黄铁矿成分较为稳定。固体包裹体矿物的结晶程度高,晶体形态标准。热液为低盐度流体,其成分主要为H2O,含少量CO2,其总体密度为0.79~0.95 g/cm3。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范围大,为134.7~269.5℃。根据本次研究成果,结合地质背景,运用晶体生长和地球化学理论,讨论了耿庄金矿重晶石形成时期的热液活动特点及方式、相关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重晶石和固体包裹体矿物的形成条件等。认为该期热液活动中沸腾作用和混合作用表现强烈;并且热液活动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原位叠加特点。  相似文献   
960.
岩石损伤过程中的热-流-力耦合模型及其应用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万成  魏晨慧  田军  杨天鸿  唐春安 《岩土力学》2009,30(12):3851-3857
岩石损伤过程热-流-力(THM)耦合问题的研究对于深部采矿等许多工程领域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以岩石的损伤为主线,在多场耦合分析方程中引入损伤变量,基于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原理,提出岩体损伤过程中的THM耦合模型。通过把均匀弹性介质THM耦合响应的模拟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程序及有限元实施的正确性。然后,用该耦合模型进行了不同地应力条件下流固耦合过程的数值模拟,探讨了水压力对于岩石损伤过程的作用机制。数值模拟表明,水压力导致了拉伸损伤范围的扩大和损伤程度的加剧,同时亦对剪切损伤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