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158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53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27篇
海洋学   51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41.
通过分析实验室风浪观测结果研究非线性效应对波面极大值和极小值分布的影响。波面极大值和极小值累积概率的差异表明 ,与线性理论相比 ,波面极小值在平均波面以下的位置偏高。对实验结果的进一步分析表明 ,非线性效应使波面极大值在平均波面以上总概率高于线性理论结果 ,而概率密度峰值处波面极大值高度略低于线性理论结果。波面极小值在平均波面以上各位置出现的概率均高于线性理论结果 ,在平均波面以下的较低位置 ,波面极小值出现概率明显低于线性理论结果。  相似文献   
542.
对热带太平洋不同尺度系统对海洋大气之间潜热通量的贡献进行了计算分析。分析使用了Launianen和Vihma(1990)依据相似理论编写的计算软件和TOGA-TAO观测资料。通过分析发现,小尺度系统对热量通量没有太多的影响;天气尺度系统在赤道西太平洋对热量通量的影响较大;天气尺度系统对热量通量的贡献在赤道外地区要比在赤道地区大。分析还发现,在厄尔尼诺年赤道中太平洋地区天气尺度系统对热量通量的贡献较大,这意味着赤道中太平洋天气尺度系统的活动对触发厄尔尼诺事件可能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43.
渤海浮游植物生物量时空变化初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根据 4 0年间收集的综合观测资料、部分成果以及 1998/ 1999年本课题执行的 2个航次的调查和岸边监测 ,分析了渤海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年循环规律、水平分布的年际变化及长期变化。结合渤海水温、盐度、黄河径流量及营养盐浓度的变化 ,初步分析了原因。渤海为高生产力陆架海 ,每年有 2次生物量的高峰期 ,水华时间有 1个月的前后移动 ;生物量及其水平分布的年际变化大于 10年际变化。渤海温盐有增加趋势 ,无机氮浓度增加、磷酸盐浓度降低 ,河流输入变化只影响局部海域子系统 ,近岸海域的富营养化使得营养盐更多地消耗在近岸 ,而中央海区依然保持良好水质。物理系统的变化是该时空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44.
白令海楚科奇海的海冰范围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令海和楚科奇海位于北极太平洋一侧的海冰外缘线附近,具有较强烈的气冰海相互作用.采用滑动t检验和小波分析方法对白令海和楚科奇海1953—2004年海冰范围的年际变化、年代际变化和总体趋势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70年代后期,海冰范围在白令海存在显著的均值突变现象,而楚科奇海在对应阶段则表现为更明显的变频现象;在突变点前后两个时段里,阿留申低压中心低压加强、核心位置偏移以及对应风场分布的变化是导致白令海海冰范围明显缩小的主要动力原因.楚科奇海海冰范围的年际变化中存在由低频向高频变化的现象,该现象除了在局地气温变化中存在之外,在北冰洋区域风涡度、波弗特海纬向风、东西伯利亚海经向风等动力因素中也有所体现.因此,除热力因素外,动力因素引起的海冰的平流与该变频现象也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545.
华北5月降水年际变化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本文采用华北5月降水资料,NCEP资料以及COADS海温资料,借助相关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华北5月降水的总体分布特征,并从总体上探讨了其与海温、大气环流年际变化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华北5月降水存在年际变化特征,降水量偏少年份多于偏多的年份,降水偏少年降水量与平均值相差较小,而降水偏多年降水量与平均值相差较大;华北5月降水与(25~50°N,110~145°E)一带大气环流(200 hPa)的年际变化及前期低纬大气环流的年际变化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中纬度西传Rossby波列与低纬赤道印度洋海温的变化是引起华北5月降水年际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46.
海浪波生切应力及其对流驱动作用的估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孚  钱成春  王伟  高山 《中国科学D辑》2003,33(8):791-798
依据 f 平面近似下线化无粘流体运动方程的一般形式, 并考虑地转角速度水平分量的作用, 首次给出真正地转意义下均匀水底上的小振幅波动解. 由此解导出的波生切应力包括波向与横向两个分量, 但其一阶近似即为Hasselmann和ZhiGang Xu等给出的结果. 文中还依地转波生应力和Longuet-Higgins等人提出的虚拟波生应力(virtual wave stress)计算了海面上波生总应力与风应力的比值, 估计了该应力在我国海域环流研究中的重要性, 强调在我国渤、黄海环流研究中考虑海浪的驱动作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47.
通过对TOGA-COARE期间的一组锚系仪器阵列资料的分析得出:在赤道西太平洋1°45′S,156°E。海域存在显著的半日潮频内波,它的水平波数(波长)、垂向波数、水平传播速度和垂向传播速度分别约为:3.3×10-2km-1(210km),-1.6×10-3m-1,2.0m/s,-3.8cm/s。波形向斜下方传播,亦即波能向斜上方传输。它在观测点西南方生成后,向东北方向传播,到达观测海区。流速矢量旋转谱水平随深度的变化呈马鞍形,低谷及深处的峰所在深度分别与南赤道流及赤道潜流的南边界所在深度大体一致。旋转椭圆主轴方位角随深度变化,在浅层(40m处)为北偏东30°,到深处(324m)转为东偏南14°。总体上呈东北方向,表明波来自西南方向。  相似文献   
548.
孙秀军  桑宏强  李灿  周莹  于佩元  王雷 《海洋科学》2020,44(12):107-115
通过讲述"黑珍珠"波浪滑翔器的研发进程,总结了波浪滑翔器团队长达8年的发展经验。从国家科技计划全链条资助完成诸项开创式应用、波浪滑翔器型号化/产品化/国产化历程、团队多年发展壮大过程中的结构管理形式与知识产权布局等维度讲述了波浪滑翔器一类的高端海洋装备从由机理研究、关键技术攻关、样机研制、技术固化到工程化建设的发展规律。广大读者能够更多了解波浪滑翔器的当前进展、使用价值及在其海洋环境观测及海上安全保障探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49.
利用正压涡度方程,研究了缓变风场驱动下水平尺度1000km平底方形海盆中海洋环流的响应。结果表明,缓变风场驱动下海洋环流的响应是多涡型的,线性情形下多涡结构表现为共振受迫Rossby波;非线性情形下受迫Rossby波被扭曲,多涡结构是由受迫Rossby波和次海盆尺度的惯性再循环共同构成。无论是稳定风场还是缓变风场,非线性作用越强,环流越趋于不稳定;非线性作用强且水平耗散作用弱时,非线性不稳定过程可能完全掩盖了变化的风旋度向海盆涡度输人的影响,此时风的变化对环流型式不再重要。  相似文献   
550.
基于普林斯顿(POM)模式,采用不同的垂直混合方案并考虑太阳短波辐射的作用,对渤海、黄海夏季垂直热结构进行了数值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夏季波浪混合控制着渤海、黄海上混合层的形成,加入波浪混合能明显改善陆架浅海的夏季温度垂直结构。太阳短波辐射对渤海、黄海夏季上层垂直热结构有一定的作用,研究夏季海洋上层垂直热结构应该包括太阳短波辐射的影响,特别是对于水深相对较深的黄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