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3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4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中国传统农业的产量受气候控制,气候表现为冷暖和干湿交替的循环,因此农业产量也出现循环演变的规律,在冷期中生活资源的短缺所造成的生存压力,加剧了矛盾,促进了战争。而气候变暖可以缓解这些矛盾,因此,气候变暖有益于中国的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32.
锡林郭勒典型草原植被高度和盖度对风吹雪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野外调查与风雪流实测的方法对内蒙古锡林郭勒大针茅典型草场风雪流与植被高度、盖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草场退化程度的减轻和草场植被高度、盖度的增大,下垫面粗糙度、积雪厚度和积雪量呈增大趋势,而近地表风速、移雪强度与上层含雪量则呈下降趋势.移雪强度与距地表高度,积雪深度与植被高度,积雪深度与盖度间均符合指数函数关系.中度、轻度退化草场和封育草场的积雪深度分别是重度退化草场的1.7、3.1和5.2倍.随着退化程度的增加,风吹雪灾害形成的可能性增大.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对减轻风吹雪危害和积蓄积雪资源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3.
浑善达克沙地黄柳人工林根系分布及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浑善达克沙地一年生、二年生、三年生黄柳人工林根系分布及生物量进行了调查、测定。结果表明:①在流动沙丘上人工栽植的黄柳,其根系主要由直径小于2.0 mm的中根和细根构成,其数目占剖面根系总数的90%以上,其中又以直径小于0.5 mm细根所占比例最高,其数目占剖面根系总数的50%以上。②根系主要分布在10~30 cm的土层中,可见其根系主要吸收10~30 cm土层内的水分和养分。③根系重量在各土层中呈随土层深度加深而降低的分布趋势。④根系主要呈水平分布,水平根非常发达,随着植株的不断生长,这一特征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34.
荒漠是中国北方的重要生态系统,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1/5。植物群落是荒漠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构建中国北方绿色生态屏障、实施国家重大生态工程、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资源,在国家社会、生态和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塔里木-准噶尔盆地荒漠区、青藏高原高寒荒漠区、阿拉善高原-河西走廊荒漠区、西鄂尔多斯高原-阴山北麓荒漠区、内蒙古中东部半干旱荒漠区为主要调查区域,共布设2 300个调查点,以查清中国北方荒漠植物群落类型、种类组成、群落学特性、空间分布、利用现状及生境特征,测定荒漠植物DNA条形码。获取荒漠植物样本8 300份,生境数据5万份,植物DNA条形码2 300份。以此为基础,编写中国荒漠植物群落类型、特征与现状调查报告,编制荒漠植物群落类型分布图集,建立中国荒漠植物群落资源监测体系。通过构建荒漠植物群落的数据库,利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实现荒漠植物群落特征数据的联网共享,可为中国荒漠治理、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5.
随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的建设也在全国范围内陆续开展起来。数据库的建设是对全国土地"一张图"工程的完善,也是土地管理工作动态管理的基础。本文以县、乡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为例,总结在数据库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数据库的建设一定要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数据准确度要高。县乡级数据库的建设立足于土地利用规划的实际用地需求,对今后土地管理有着制约性和指导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6.
巴音温都尔沙漠表层土壤粒度特征及风蚀量估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巴音温都尔沙漠的表层土壤进行的粒度分析及风蚀量估算结果表明,巴音温都尔沙漠属就地起沙,从丘间低地、沙丘基部到沙丘顶部,平均粒径逐渐变细,分选情况逐渐变好;未沙化土地的平均粒径最细,分选较差.偏度是流动沙丘表层土壤全部为正偏,未沙化土地为负偏.在沙丘不同部位正偏程度也不同,沙丘顶部表现为极正偏,偏度在此出现最大值.未沙化土地、丘间低地及沙丘基部均呈多峰态,而沙丘顶部则呈典型的双峰态.在成沙过程中,每成1 g沙最多要耗土9.56 g,损失掉的土壤以小于0.25 mm的细粒物质居多,表明土地在沙漠化过程中损失的土壤是形成沙尘暴的主要尘源.  相似文献   
37.
草地生态系统群落生物量的分配模式对于研究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循环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解内蒙古荒漠草地群落生物量垂直分配格局,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着手探讨群落生物量不同成层性分配规律并估算荒漠草地生物量碳密度。结果表明:(1)人工灌溉草地灌木层生物量明显高于放牧和原生草地,草本层生物量表现出灌溉草地>原生草地>放牧草地,而凋落物层表现出灌溉草地<放牧草地<原生草地,地上生物量集中在草本层(60%以上),地下0~10 cm生物量大于其他层生物量(P<0.05)。(2)灌木层生物量、草本层生物量、凋落物层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001);地下各层生物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P<0.0001);且灌溉草地与原生草地群落地上层生物量与地下层生物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故可以建立生物量成层性分配模型。(3)生物量碳密度原生草地<放牧草地<灌溉草地。  相似文献   
38.
人工造林对库布齐沙漠的生态有重要影响,量化沙地土壤蒸发对开展人工林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蒸渗仪对库布齐沙漠银肯沙林场的土壤蒸发进行测定,但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蒸渗仪观测的数据会有异常值,通过自适应窗口阈值法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再利用气象观测系统获取相关气象数据,分析土壤蒸发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 表明:小时尺度上,蒸渗仪...  相似文献   
39.
农牧交错区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农牧交错区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畜牧业基地的衔接区,集中了我国大部分贫困县(市),在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和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该地区的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孕育着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是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随着西部大开发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迫切要求作为区域增长极的城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本文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背景、内涵和理论框架进行探讨,并剖析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的特殊性和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如水资源短缺、城市基础设施严重落后、城市环境污染较严重、城市产业结构单一,城市间产业关联度较低等)的基础上,提出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针对性对策。  相似文献   
40.
本文对广布于荒漠区的13种蒺藜科植物叶的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比较,结果表明:蒺藜科植物叶均具有典型的旱生结构特征,表现为:叶型小,多肉质化;角质层较发达;气孔下陷;叶肉环栅型,栅栏组织发达,海绵组织特化为贮水组织;输导组织发达。不同属间对环境表现出特有的适应途径,反映了植物对干旱环境的适应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