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1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83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19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9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4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71.
电晕电场将大豆Gy3基因导入花棒愈伤组织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晶  那日  朝鲁蒙  许潇  巴根那 《中国沙漠》2011,31(5):1202-1207
以花棒幼胚诱导的愈伤组织为受体材料,利用针-板电晕电场将pBI121质粒(含GUS基因和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导入花棒愈伤组织,利用组织化学定位实验检测到GUS基因在受体组织中的瞬时表达。用80 mg\5L-1卡那霉素筛选转基因花棒愈伤组织中含有的大豆Gy3基因,获得了38株再生植株,含大豆Gy3基因3株,再生植株经PCR、RT-PCR检测初步证实大豆Gy3基因已转入花棒植物基因组DNA中并发生转录。  相似文献   
972.
高寒地区冻土活动层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1960-2010年黑龙江省83个气象站的冻土和0 cm地温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和多项式回归方法,分析了黑龙江省冻土活动层的时空变化特征,揭示了黑龙江省五个典型气候区域最大冻土深度的变化趋势与特征,讨论了黑龙江省冻土活动层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冻土活动层冻结开始于9月份,至冬季3月份冻土深度达到最大值,8月份时冻土厚度接近于0 cm。由北向南,最大冻土深度逐渐变小,冻结开始时间逐渐推迟,融化结束时间逐渐提前。黑龙江省最大冻土深度均呈显著减小趋势,存在明显的退化趋势。从年代际变化上看,20世纪90年代前黑龙江省最大冻土深度变化不大,最大冻土深度较深,90年代后最大冻土深度呈显著减小趋势。高纬度地区地温低,在同等条件下冻土深度较低纬度地区大。  相似文献   
973.
利用中山站1989-2011年极昼期间的气温、气压、风、降水等高质量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 对中山站极昼期间气象要素基本气候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了统计与分析, 研究了极昼期间天气特征. 结果表明: 极昼期间年平均气温为-0.6 ℃, 呈缓慢下降趋势, 其变化速率为-0.2 ℃·(10a)-1;年平均风速为5.4 m·s-1, 变化速率为-0.5 m·s-1·(10a)-1;共出现降水日数459 d, 占极昼期间总日数的33.3%;年平均日照时数为763.8 h, 日照时数呈上升趋势, 变化速率为26.8 h·(10a) -1. 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和研究南极中山站气候概况, 对中山站度夏科学考察工作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74.
潘英 《地球》2012,(10):103-105
从气候特点、地形特征、生态环境变化等方面,对凉城县50年气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呈递增状态,降水呈递减状态,大风逐年呈递减状态。由于气候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使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的破坏,所以改善生态环境,对凉城县气候的影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75.
内蒙古大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冷暖季节气候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利用内蒙古大兴安岭生态功能区8个站点近30a的日气温数据分析了该地区年冻融指数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该生态功能区融化指数呈显著上升趋势,冻结指数波动变化但不显著;年>0℃天数呈增加趋势,<0℃天数则减少,都未达到显著水平;暖季日平均融化指数显著上升,冷季日平均冻结指数也呈增加趋势,其中2站点达显著水平,表明该地区暖季越暖,冷季亦变冷,气候呈两极化趋势;>0℃生长季初日全部提前,其中62.5%的站点达到显著水平,多数站点生长季推后,但只有1个站点达到显著水平,表明生长季延长初日提前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976.
内蒙古5-9月小时强降水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煜 《中国沙漠》2015,35(3):735-743
基于1991-2013年5-9月内蒙古自治区117个气象站逐小时降水量资料,分别定义各站点小时降水量的强降水阈值,揭示强降水事件时空变化特征,同时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方法研究小时强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第99个百分位阈值、强降水事件发生频率和1 h降水量最大值空间分布基本一致,表现为自内蒙古西部向东部递增,高值区位于阴山山脉南部和大兴安岭山脉东南部的迎风坡,低值区位于内蒙古西部。21世纪以来,内蒙古强降水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都呈现增加的趋势。内蒙古强降水事件集中出现在7月中旬到8月上旬,而且午后至傍晚时段最为活跃,内蒙古东部区域的强降水事件有夜发性特点。内蒙古强降水事件持续时间在1~5 h,其中持续时间为2 h所占比例最大,说明强降水事件是由中小尺度天气系统造成的,而且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77.
对伊金霍洛旗气象站1970—2009年气温、相对湿度、风向频率、风速、降水量、地面温度、日照时数逐月及年的观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了近40a7个要素的年际变化和突变特征,为气象站的迁站资料评估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显示,该站近40a平均气温和平均地面温度显著升高,平均风速明显减小,3个要素都有明显的突变特征。分析认为,这种变化特征除与区域气候变化的响应有关外,可能与该地城镇的发展及测站周边逐步出现较高建筑物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978.
受高空冷涡和鄂海高压的共同影响,2008年6月26日锡林浩特市出现了一次暴雨过程。通过分析表明:(1)700、850hPa的切变线,为降雨提供了辐合条件和触发条件。(2)地面冷暖锋维持少动,T-logP图中的不稳定能量和充沛的水汽,使降雨量增大。(3)雷达回波显示为絮状,东北移的过程中有气旋性运动,且有最大速度模糊,风向随高度顺转,对强降雨的发生有很好的指示意义。同时,根据分析结果,及时、到位的做好服务工作,有效减少了人民群众的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979.
内蒙古地区近3年pH值及酸雨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内蒙古8个酸雨监测站2007—2009年的pH监测值,统计分析了内蒙古近3年pH值和酸雨的分布特征。得到:我区总体是东部pH值偏小,北部草原地区偏大;通辽市出现酸雨的次数最多;pH平均值的最小值各地均出现在夏季;pH极大值出现在朱日和,极小值出现在通辽;76%的酸雨出现在夏季。  相似文献   
980.
凉城地区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高空和地面实时资料及T213数值预报产品资料,对2005年8月12日凉城地区一次强降水过程的环流背景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过程主要是西太平洋副高西伸与华北脊叠加作用完成了水汽的充沛输送,是此次天气过程中的重要条件,配合地面低压的强烈发展而产生了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具有降水强度大、对流性明显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