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47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71.
本论文提出用粉末压片X射线荧光光谱线性扫描法进行未知样品无标样测定,通过与经典方法测试结果计算相对偏差和相对允许偏差的合格率,表明其检测结果的准确,使用该方法进行全分析比经典方法更准确更效率。  相似文献   
72.
基于遥感技术的土地利用分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基于遥感技术的土地利用分类。以新疆伊宁县局部地区遥感图像为基本信息源,并利用ERDASIMAGINE,讨论了非监督分类和监督分类方法。结果表明,遥感技术应用于土地利用状况和土地分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3.
时间序列分析是通过对研究对象随时间变化的过程来反映其变化规律并进行预测和分析。目前时间序列分析在统计、金融、贸易、信号处理及测量等学科领域都有所应用。本文对时间序列的基本概念、常用建模方法等进行了概要总结和描述,对时间序列分析在测量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为今后的研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74.
本文通过对Goldstein枝切算法的研究和分析,针对它的枝切线连接策略中存在的缺陷,采用基于度的最短路径算法改进了枝切线的连接策略,消除了Goldstein枝切线中的圈和贯通枝切线,减少了孤立区域;与Prim算法相比,在兼顾运算效率的条件下有效地改善了解缠结果。  相似文献   
75.
以海拉尔河上游流域作为研究区域,基于Arc GIS构建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对流域水文过程进行模拟,通过对流域的基础数据整合,模型采用1999~2003年实测径流数据进行参数率定,将2004~2010年实测径流数据作为模型的验证期,对模型在海拉尔河上游的适用性进行研究。通过对月和年径流模拟值和实测值的比较,率定期和验证期的Nash系数Ens和相关系数R2分别在0.861~0.873和0.877~0.899之间。基于这两个评价标准可知:SWAT模型在海拉尔河上游流域有良好的适用性,可以为该流域的水资源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6.
利用GRACE卫星数据反演华北平原2003~2015年地下水储量变化,并用监测井数据进行验证。基于EOF方法分解GRACE年际地下水储量变化,结合冬小麦年均WFblue和TRMM降雨数据分析影响华北平原地下水储量年际变化的因素。结果表明,前2个特征向量方差贡献率为93.09%。其中,第1模态方差贡献率为80.04%,与华北平原2003~2009年冬小麦年均WFblue空间变化的相关系数为-0.69,且空间分布一致;第2模态方差贡献率为13.05%,与同时段降水数据的空间分布的相关系数为0.93。说明农业灌溉,尤其是冬小麦的灌溉对华北平原地下水的消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7.
滑坡是影响路桥安全的重要隐伏地质灾害。地球物理方法作为一种无损高效的勘察方法,可有效查明滑坡体内部的地质构造及滑面等特征。本文以张榆线崇礼隧道出口段滑坡为例,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和剪切波速测试,并结合钻孔资料对滑坡体的地球物理特征进行了分析。该滑坡体视电阻率值和剪切波速值具有明显的垂向差异性,一定程度反映了该滑坡体岩土体性质、密实度、含水率的垂向差异性,综合分析认为视电阻率值和剪切波速值较高的强风化流纹岩顶面为潜在滑面。在此基础之上,基本确定了滑坡体由冲洪积体和坡积物组成,附着于流纹岩体之上,横向长度达300 m,纵向长度260 m,滑坡体厚度达20~30 m。同时,根据高密度电阻率三维剖面分析,认为滑坡体底部滑趾处为剪出口位置。最后,基于滑坡体地球物理特征建立了滑坡体地质模型。  相似文献   
78.
大型水力压裂是干热岩地热能开发中人工储留层建造的最有效手段,其核心力学问题为高温、高压下岩石的水力破岩机制。通过单轴应力下带钻孔花岗岩注入高温蒸汽破坏试验,研究固-热耦合作用下花岗岩的水力破岩机制。结果表明:高温对花岗岩破裂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热效应导致强度弱化,降低破裂压力。高速率注入430℃和350℃蒸汽破坏试验中,破裂压力比常温水压裂至少降低58%;低速率注入400℃和450℃蒸汽破坏试验中,花岗岩破裂压力比常温水压裂降低75%。注蒸汽破坏过程可分为热破裂损伤和宏观裂缝扩展两个阶段。高温蒸汽产生的热应力在钻孔周围随机发生热破裂,随着注入蒸汽时间的增加,热破裂范围由钻孔附近逐渐向远处扩展,热破裂分布密度增大,为宏观裂缝的产生提供便利条件。初始宏观裂缝首先出现在钻孔两侧,沿着最终形成的宏观裂缝轨迹扩展,直到试样破坏。与常温水压裂相比,低速率注蒸汽破坏是一个缓慢的延性拉破坏过程,裂缝相对钻孔不对称扩展,宽度小于水力压裂裂缝宽度。  相似文献   
79.
为研究煤内自然对流流动和换热的实质,在重力场中由高温壁面对煤内自然对流的驱动力进行了进一步分析。以高温壁面煤内自然对流为研究对象,采用整场求解法分析了高温壁面内煤的温度场和流场随Rayleigh数的变化。数值研究结果表明:强化传热时宜使高密度流体在上部,低密度流体在下部;削弱传热时宜使低密度流体在上部,高密度流体在下部;随着Ra增加,煤内对流增强且对流强度分布愈来愈不均匀;高温热源的不均匀性是影响对流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当Ra很小时,当煤内对流作用较弱时,热的传输主要依靠传导作用,随着Ra数逐渐增大,对流作用增强,它成为热传输的主要动力。这为煤自然对流传热控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0.
对黄岗梁矿区内锡、铍矿化地段进行野外调研,结合矿物学特征,利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探针、LA-ICP-MS等测试手段,对矿区内的锡石、石榴子石、符山石及绿钙闪石等矿物进行了测试分析,并对矿石与围岩进行了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Sn赋存除了独立矿物锡石外,还有少量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在石榴子石、绿钙闪石、符山石等矿物中。锡石形成于高温热液环境且成矿来源具有较高的高场强元素含量;未发现铍的独立矿物,铍元素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在符山石、绿钙闪石等矿物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