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3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36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2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61.
寻找降雹预报指标集的一种方法∶逐步消空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孔燕燕  彭治班 《气象》2000,26(10):10-15
对于用逐步消空法寻找降雹预报指标集合,例如:寻找指标的步骤,从何处入手寻找预报指标,预报指标的确认,预报指标的总个数等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2.
暴雪是冬季雪灾发生的主因,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准确预报暴雪天气过程对防灾减灾起着重要作用. 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地区2012年11月3-5日出现的一次暴雪天气过程为例,对2012年锡林郭勒盟地区冬季出现的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 结果表明:暴雪天气过程的主要环流背景条件是乌拉尔山长脊和西伯利亚冷涡,而高空蒙古低槽、低空切变线和地面河套气旋是这次暴雪的触发机制. 此次暴雪天气属于强冷空气类蒙古低槽(涡)型,发生在高湿区和水汽通量辐合区内,地面气旋和华北脊对暴雪的产生和落区起到决定性作用. 暴雪天气从降雪前期到结束,整层湿层较深厚,低空急流的建立为暴雪提供了很好的不稳定能量和水汽辐合条件,锡林郭勒盟地区有高空辐散低空辐合强烈的上升运动,为此次暴雪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动力条件. 乌拉尔山高压脊东移,使强冷空气沿脊前西北气流南下,地面气旋不断发展,而南方暖湿气流强盛,迫使气旋东移;华北脊的阻挡作用使得气旋缓慢移动,影响系统滞留于锡林郭勒盟地区,产生长时间的降雪天气.  相似文献   
163.
候振威 《气象》1986,12(12):32-35
一、概述 气象经济效益,主要指的是气象部门本身创造的经济价值(不含社会应用气象产品而发生的社会效益和派生的经济效益)。它是在气象产品生产过程中,通过提高质量、降低各种费用,以尽可能少的劳动消耗,取得尽可能多的有用成果,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经济效益。 试将气象产品按价值形态分为C、V、m三部分,其中C表示气象部门消耗掉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其形态表现为各种生产费用;V表示气象工作者在必要劳动时间内所提供的价值,其形态表现为工资或称劳动报酬;气象工作者提供了大于他们自己所得劳  相似文献   
164.
大兴安岭地区的一次暴雪天气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FY-2气象卫星水汽云图、多普勒雷达资料、NCEP(1°×1°)逐6h再分析资料对2016年11月13—14日东北冷涡背景下的大兴安岭地区暴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冷涡后部横槽南摆,使干冷空气南下以及冷涡前部西南低空急流北上且辐合急剧加强为暴雪天气提供了非常有利的环流背景;≥20m·s-1的西南低空急流作为水汽输送带,为暴雪区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来源;垂直上升运动中心和散度辐合辐散中心基本耦合且加强,为暴雪提供了强有利的动力抬升条件,有利于上升运动的增强发展;暴雪是发生在条件对称不稳定的(湿位涡MPV2<0)的背景下,暴雪中心位于MPV2等值线密集带以及MPV2绝对值得到较大增长的区域。水汽图像上有表征干侵入特征的干缝、斧形暗区等;雷达回波显示低层东南风急流非常显著,低层强烈发展的东南暖湿气流与东北—西南走向的大兴安岭山脉相垂直时,地形强迫抬升不仅使迎风坡的垂直上升运动迅速加强,而且使低层水汽辐合得到加强和维持为暴雪提供了充足的水汽,这也是暴雪主要集中在大兴安岭东麓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5.
CINRAD/SA雷达发射机常见的IGBT开关过流保护故障在CINRAD/SA雷达发射机的告警面板上没有明确指示,排查难度较大。IGBT开关的过流受驱动芯片EXB841监测,通过分析EXB841监测的过流条件,根据发生告警时的故障现象,分析得出CINRAD/SA雷达发射机充电回路故障是引起IGBT过流保护的主要原因。充电回路故障导致了充电变压器初级和IGBT的电流突变,电感两端电压发生变化,IGBT的C—E间的电势差出现反向,快速导通二极管截止,触发了EXB841的监测过流条件,迅速截止IGBT开关,保护开关组件的IGBT开关管。  相似文献   
166.
为了探明气温与呼吸系统疾病住院人数的关系,合理实施辽宁省县域城市疾病预防预警,基于2016—2018年辽宁省北票市和西丰县两县域城市的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和呼吸系统疾病住院病例资料,分析当地呼吸系统疾病住院就诊人数的季节分布特征及其年龄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广义相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和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the 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DLNM)探究了气温对呼吸系统疾病住院人数的影响,并按性别、年龄分层建模,使用归因分值(Attributable Fraction,AF)量化了暴露在特定气温(极端低温、中度低温、中度高温、极端高温)范围内的患病风险。结果表明,两地呼吸系统疾病住院人数全年峰值出现在冬春季,患病人群以少儿和老年人群居多。北票市、西丰县人群的最适宜气温分别为26.2、22.2℃;气温对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的影响以低温滞后效应为主,高温存在即时效应但并不显著。北票市和西丰县分别有27.0%(95%置信区间为20.3%~32.9%)和29.0%(95%置信区间为22.1%~35.0%)的呼吸...  相似文献   
167.
为深入了解呼和浩特地区降雨和降雪过程中降水粒子谱的分布特征,利用Parsivel观测数据并结合常规观测资料,对2017—2019年发生在呼和浩特地区的8次降雨过程和10次降雪过程的降水粒子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雨滴谱和雪花谱都比较符合Gamma分布,平均降雪谱的峰值直径、峰值浓度以及最大直径均大于平均雨滴谱,降水强度相...  相似文献   
168.
基于1961-2018年1 057个地面气象站均一化气温日值数据和通过均一化检验的日降水量资料,统计得到冬春季低温连阴雨过程,分析其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湖南、贵州、江西三省为低温连阴雨集中发生地区,连续最长低温连阴雨超过15 d的台站集中在25°~31°N之间的区域。由经验正交函数方法分析表明,南方地区低温连阴雨日数总体上表现为一致偏多或偏少的分布型,且具有东北部与西南部反相变化、东部与西部反相变化的分布型。南方冬春季平均低温连阴雨日数总体呈减少趋势,约为-0.17 d/(10 a)。1960s末期至1990s低温连阴雨日数以偏多为主,从2000年开始以偏少为主。  相似文献   
169.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内蒙古夏季极端降水事件频发。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该区域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日渐凸显。本文基于1981-2020年国家站日降水观测数据及中国第一代全球大气再分析产品(CRA40),研究了近40年内蒙古夏季极端暴雨变化规律及其动力因子特征。研究表明:(1)内蒙古夏季降水量呈自西向东逐渐递增的空间分布,东西差异明显,且与地形分布密切相关,暴雨贡献率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河套地区和内蒙古东南部地区。近40年里,全区大部分站点夏季降水为减少趋势,其中显著减少的站点达到36.44%。(2)内蒙古夏季极端暴雨主要集中在7月和8月,并且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2000年后极端暴雨发生频率降低,但在2016年以后,极端暴雨事件开始显著增多。近40年里全区共发生12次极端暴雨过程,影响区域主要集中在西部的河套地区和东南部地区。(3)在河套地区和东南部地区的极端暴雨过程中,动力因子大值区与强降水区基本重合,东部地区降水落区的动力因子明显大于西部地区。4种动力因子对东南部典型极端暴雨过程都有很好的指示意义,但在西部典型极端暴雨过程中,湿热力平流参数和热力波作用密度表现更好。(4)C...  相似文献   
170.
张桂莲  李一平  江靖  常欣  霍志丽  仲夏  郭炳瑶  贾克寒 《气象》2023,(11):1315-1327
2021年6月25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发生了历史罕见的EF3级强龙卷,导致6人死亡,大量建筑物等严重损毁。利用常规高空和地面观测、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FY4卫星云图、河北省张北CB型多普勒雷达等观测资料,以及NCEP(1°×1°)逐6 h再分析资料对这次强龙卷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龙卷发生在前倾槽不稳定层结环境背景下,较强的对流层中低层条件不稳定(850 hPa与500 hPa温度垂直减温率约为7.7℃·km-1)、低层丰富的水汽、中等强度的对流有效位能和强的0~6 km垂直风切变为超级单体风暴形成提供了有利环境背景。此外,0~1 km风矢量差为8 m·s-1,抬升凝结高度为1.0 km,为超级单体龙卷的发生提供了相对有利的环境条件。与地面干线伴随的辐合线触发了产生龙卷的母风暴,随后演变为超级单体,其雷达反射率因子呈现典型的钩状回波、低层暖湿气流入流缺口、低层弱回波区和中高层回波悬垂,以及中等强度的中气旋等特征;龙卷的生成和消亡过程中有三个超级单体风暴相继形成,都呈现为孤立的对流风暴形态,龙卷发生在其中一个超级单体钩状回波的顶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