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篇
  免费   342篇
  国内免费   519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659篇
地球物理   295篇
地质学   59篇
海洋学   38篇
天文学   154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44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41篇
  1983年   43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29篇
  1980年   21篇
  1979年   21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7篇
  1974年   6篇
  1973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7篇
  1964年   14篇
  1963年   16篇
  1962年   3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非单一水平均匀下垫面空气动力学参数的确定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介绍了一种利用单一高度风速、温度湍流资料确定空气动力学参数的方法。该方法无须进行风速廓线的测量,可以应用于非单一水平均匀下垫面和非中性层结,避免了主观性。用该方法计算了北京城市北部边缘325 m气象塔附近的零值位移d和地表粗糙 z0。结果表明:该处下垫面零值位移d和地表粗糙度z0与风向有很强的依赖关系,与气象塔周围的城市建设相对应。  相似文献   
22.
1989年10月18日在我国山西省大同县西册田乡与阳高县友宰乡之间发生了一组中强地震群,山西省大同无线遥测台网连续,精确地记录该震群的大小地震约1200次(截至1995年)对该震群主要地震定位,震源机制和序列特征的研究表明其属上壳构造震群,根据地震发生背景,地震序列类型和各类前兆地震前后(特别是震后)变化进行的震后预报研究,表明该地震发生符合50年代以来山西地震带5级以上地震成组发生的周期性规律,  相似文献   
23.
完善和发展了绝热带电粒子漂移壳追踪方法(DSTM),应用该方法进一步研究了内辐射带低高度高能质子辐射环境的长期变化,并与卫星观测做了比较.研究表明,在过去的30年里SAA区1000 km高度,高能质子通量显著增强,SAA区质子通量的中心区域显著西移和扩大,理论预测结果与卫星的观测事实相符合.高能质子寿命的计算结果证明了DSTM是估算内辐射带高能质辐射环境长期变化的合理方法.  相似文献   
24.
野外地质观察发现,在大陆地壳变质岩中可以广泛观察到围绕一个大的单晶或者硬质点的两端区域填充低粘度相物质形成的压力影。为了定量研究岩石材料中压力影的形成条件,本文利用高精度Paterson气体介质变形装置,对含有刚性球的圣卡罗橄榄石和洋中脊玄武岩(MORB)的混合物圆柱型样品进行了高温高压扭转变形试验。变形实验前样品的初始熔融均匀分布,比例为φ≈0.05,变形试件尺寸为D8.9mm×L5.5mm,内含8粒直径约1mm的刚性球。扭转变形试验温度为1473K,围压为300MPa,应变率为γ≈1×10~(-4)s~(-1),最大剪切变形为γ≈4。实验结果表明,岩石受到扭转力的作用产生变形之后,当局部剪切应变达到γ≈1时,可以在刚性球周围形成熔融富集带和熔融贫乏带,即压力影构造,围绕刚性球对称分布。由于熔融分布的不均一性,富集带熔融比例上升,最高可以达到φ_(high)=0.1~0.3,熔融贫乏带熔融比例下降,含量为φ_(low)=0.01~0.02。由于刚性球对其周围的压力分布的扰动区域大约为刚性球的尺度范围,因此,在离开刚性球一定距离后,熔融趋于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25.
高文 《地震学报》1989,11(4):373-380
本文讨论了大地电磁感应转换函数在使用上有争议的问题.用几个不同的三维(3D)模型计算了感应矢量和转换函数,特别对它们的虚部进行了分析.方形和矩形导电体的感应具有二维(2D)特征,其感应曲线可用来估计导体的埋深和范围.由二个埋深不同导体组成的结构,则表现出非二维特性,其感应函数曲线变化复杂,实虚矢量夹角大,两个转换函数的值即使在主轴方向也可能大小相当.   相似文献   
26.
桑建国  龚威 《大气科学》1988,12(2):131-139
本文采用数值试验方法,讨论了一个高度只有200m的小尺度地形的阻塞作用,表明当大气低层的平均风速和温度层结使得Froude数小于1时,就有可能在地形的上风向形成阻塞。本文共试验了一般稳定层结、深厚逆温和浅薄逆温几种情况,讨论了数值结果和Froude数判别式之间的差异和原因,并计算了阻塞发生时的浓度分布。  相似文献   
27.
本文提出了磁尾宽频带静电噪声强谱段的一种新的激发机制。在等离子体片边界层中存在着瞬时的局域性的晨昏电场。电子和离子对该电场的响应不同:在电场存在的区域内,电子作回旋漂移运动,而离子轨道在的时间尺度内可视为直线。由于等离子体片边界层中等离子体是非均匀的,这就导致了电荷分离的产生,从而可激发静电不稳定性。本文通过求解含电场的Vlasov方程,计算了由此产生的不稳定波的频率和增长率,考察了波矢方向。上述计算结果均与强谱段静电噪声的观测特征一致。  相似文献   
28.
北京凹陷地震地面运动超声模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76年唐山大地震震害调查表明,北京城区震害异常带的分布与北京凹陷的西北及东南两翼相对应。 垂直于北京凹陷长轴切取场地剖面,分別将覆盖层和基岩简化为均质体,按相似性要求设计模型。设震源位于场地的东南方向,选择与天然地震震源辐射特征相似的发射换能器模拟之,同时采用对不同方向的振动具有不同灵敏度的换能器,来拾取模拟地震地面运动的各分量。 由模拟实验观测得到,在随震中距离增加而衰减的总趋势之上,天坛、前门和西四附近模拟地震地面运动大大加强,这与宏观震害的分布吻合较好。模拟地震地面运动表现为先颠后摇,并且铅垂向振动具有一定强度,水平振动的大能量段持续时间较长,其反应谱呈现双峰乃至多峰形。另外,同一时刻不同地点水平地震力存在差异,这是产生水平力偶的原因之一,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北京城区的地震破坏与上述结果较为一致。 进一步的分析研究揭示了埋藏基岩面形态对地震地面运动影响的物理实质。 本文还就基岩面的变化对地震波影响的规律方面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9.
卫星观测的OLR气候图及其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OLR(射出长波辐射)月平均图已成为目前气候诊断及长期预报的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本文利用1974年6月到1984年5月(1978年3—12月因卫星缺测除外)NOAA极轨卫星系列所观测的一日两次的OLR资料作了OLR的气候平均图,以供业务与研究工作者参考。本文还对于OLR观测资料的处理过程、气候平均图的解释及其应用分别作了说明,以便广大气象工作者更好地熟悉与掌握这些新的卫星气候图象。  相似文献   
30.
全球ITCZ的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蒋尚城 《气象学报》1988,46(2):241-245
热带辐合带(ITCZ)是大气环流的重要成员之一,它的活动与变化不仅对于热带天气,而且对于中纬度地区的旱涝以及全球大气环流的变化都有重大影响。ITCZ最初着重于用风场资料来研究,但由于海洋上测站稀少,往往难于精确地确定。但在这种热带辐合区内一般都伴有对流云雨的发展,所以卫星成为观测ITCZ的很好工具。利用早期卫星测得的云反射的亮度或平均云量研究ITCZ已有不少的工作。但或由于资料年代短,或只局限于某一地区,至今尚无全球范围的比较详细和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