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161篇
  国内免费   351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534篇
地球物理   50篇
地质学   48篇
海洋学   30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上海地区最高气温资料的恢复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上海最高气温1924~2001年期间的缺测资料进行了恢复试验,以期通过该个例的研究,探讨我国台站历史资料集中缺测或中断序列的恢复、插补的一般方法.选取使用上海气象观测站的相邻若干台站的最高气温资料,分别用回归分析法、判别分析法和偏最小二乘法,对上海站相应期间缺测资料进行逐年逐月的恢复,并利用交叉检验的均方误差作为恢复效果的评判.结果发现对缺测资料恢复的总效果以偏最小二乘法为最好,因此选用该方法作为资料恢复的主要方法.恢复过程为每次仅恢复某月份、某测站、某年份的缺测资料,恢复后的估计值作为观测值使用,再进行其它缺测资料恢复的新资料集,如此反复地进行,以近期资料开始,逐步向前期资料延拓.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得和后续的观测资料直接连接.  相似文献   
72.
气象卫星资料在估测热带气旋强度方向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常规观测资料稀少的热带洋面上,气象卫星是监测热带气旋的主要工具.基于可见光和红外的Dvorak技术通过一系列经验规则,将热带气旋在卫星云图中表现出来的云系结构特征及特定的参数同其发展强度联系起来,但它无法得到气旋内部辐射信息.相对而言,波长较长的微波能穿透热带气旋中高层云系,反映出与热带气旋强度相关的暖核辐射信息.介绍了国内外利用Dvorak技术和星载微波技术估测热带气旋强度的研究进展,指出它们在应用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同时展望了该领域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3.
基于静止卫星红外云图的MCS普查标准不统一不利于各种MCS普查结果的对比分析, 该文在总结MCS普查研究进展的基础上, 依据Orlanski尺度分类标准对MβCS普查的最小尺度标准作了修订, 即修订为TBB≤-32 ℃的连续冷云区直径≥20 km。根据马禹等的MβCS普查标准和该文修订的MβCS普查标准, 利用GOES-9卫星红外云图普查了2003年6月19日—7月22日淮河大水期间的MCS, 结果发现共有10个MαCS和24个MβCS, 并对24个MβCS作了普查标准修订前后的统计结果对比, 发现新的普查标准比根据马禹等的MβCS普查标准获得的结果多7个MβCS, 并且这7个MβCS中有6个都引起强降水, 因此这种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MβCS普查标准对揭示淮河大水和MCS的关系更具合理性。此外, 还分析了3个因MβCS而引起局地强降水的典型个例, 这些MβCS的直径尺度只有几十至一百多公里, 不符合马禹等的MβCS普查标准。对这3个MβCS分析结果表明:该文新MβCS普查标准有助于对产生剧烈天气的MCS的普查研究和预报。  相似文献   
74.
利用中韩合作沙尘暴监测项目的微脉冲激光雷达(micro pulse lidar,MPL)观测了2005年11月6日影响大连的一次沙尘天气过程。MPL观测发现,影响大连的沙尘气溶胶层位于1~2km高度,厚度达1km,层内最大消光系数高达1.08km^-1,占整层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的47%,接触到地面后可使地面消光系数达到0.23km^-1。沙尘气溶胶层与气象要素的垂直分布密切相关,整层的相对湿度很低。沙尘气团影响时地面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10μm的粒子质量浓度(PM10)达到峰值1678.9μg·m^-3,PM10的时间变化与MPL反演的近地面消光系数相当一致.两者之间的转换系数在1.94到6.50mg·m^-3·km^-1之间.  相似文献   
75.
利用区域尺度气象模式模拟黑河地区地表能量通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树华  蒋浩宇  胡非 《大气科学》2008,32(6):1392-1400
应用中尺度区域模式RAMS (the regional atmospheric model system), 在40余组不同参数的条件下模拟中国干旱半干旱黑河地区的地表能量通量和土壤温度特征, 并以此探索模式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适用性。为了证明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和模式的稳定性, 模拟连续运行30天, 其中包含晴好和阴雨的天气过程。模拟结果表明: 即使使用较为可靠的NECP再分析气压层资料和实地探测资料, 进行初始场和参数的输入, RAMS的默认设置也很难较为合理地反演出地表能量通量, 只有合理地调整好其土壤特征参数, RAMS才能得到与实测资料符合得较好的结果。土壤特征参数对模拟结果影响较大, 影响因子的重要性依次为: 土壤含水量、 土壤层总厚度、 土壤温度。  相似文献   
76.
中国冷冬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2008年1月中国发生了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对南方的交通、通讯和输电等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也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研究冷冬的兴趣.气候资料表明,这个冬季的温度负距平可能接近或小于冷冬的标准(-1.5℃),远低于寒冬的标准(-2.5℃).但是,这是1977年以来最冷的冬季.近千年的资料表明,寒冬之后,夏季在中国出现东部多雨或北方多雨的概率会超过气候值.温度分布的EOF分析表明,2008年1月的温度变化可能是年际变化的反映,因此,未来短时间内再次出现这种类型冷冬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77.
中国东北地区近百年气温序列的小波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1905-2005年中国东北地区哈尔滨、长春、沈阳和大连的气温时间序列资料,在分析气温变化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小波分析,以揭示气温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的复杂结构。同时,分析了不同时间尺度下气温序列变化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和突变点。结果表明:近100 a来中国东北地区的平均气温呈升高趋势,尤其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升高趋势更加显著,升温率达到0.165 ℃/10 a。气温存在2~3 a、8~12 a、20~25 a和45 a左右时间尺度的多重时间尺度结构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78.
洞穴堆积物     
Speleothems由希腊文山洞与含量两个字合成,意指山洞填充物,现在译为洞穴堆积物。堆积物主要指喀斯特(karst)山洞中滴水或流水沉积的方解石。  相似文献   
79.
 2008年1月中国发生了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对南方的交通、通讯和输电等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也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研究冷冬的兴趣。气候资料表明,这个冬季的温度负距平可能接近或小于冷冬的标准(-1.5℃),远低于寒冬的标准(-2.5℃)。但是,这是1977年以来最冷的冬季。近千年的资料表明,寒冬之后,夏季在中国出现东部多雨或北方多雨的概率会超过气候值。温度分布的EOF分析表明,2008年1月的温度变化可能是年际变化的反映,因此,未来短时间内再次出现这种类型冷冬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80.
北京市秋季城区和郊区大气边界层参数观测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应用2001年9月北京城区和郊区同步大气边界层观测资料,对大气边界层热力和动力参数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秋季,逆温出现的时间城区滞后于郊区;逆温层高度城区大于郊区,200m通常为郊区的逆温层顶和城区的逆温层底部;逆温层强度城区弱于郊区;城市热岛强度为3℃;城区感热通量的输送大于郊区;城区下垫面粗糙度远大于郊区;郊区总辐射和紫外辐射的强度明显大于城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