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32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60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56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81.
中国新疆罗布泊盐湖断裂构造特征、形成机制及成钾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布泊盐湖位于中国新疆塔里木盆地东部,为第四纪干盐湖,罗布泊凹陷主要受到北东向、近南北向两组断裂控制。自1995年以来,在罗布泊东北部的罗北凹地发现了超大型卤水钾盐资源。研究表明断裂构造对罗布泊盐湖成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通过开展卫星影像、地貌与连续电导率成像等分析调查,对罗布泊内部的断裂构造特征和形成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发现罗布泊盐湖沉积期间,受到近南北向主压应力作用,形成了相同方向地堑式断裂,共有七条;这些断陷带长可达60余千米,宽1~4km,向下延伸可达1000余米。罗布泊成钾凹地正是由这些张性断裂带作用形成的,最大者为罗北凹地,较小的有罗西洼地、耳北凹地、铁南洼地等;调查还表明,罗布泊地堑式断裂带不仅控制成钾凹地的成因,其本身也是良好的卤水储集构造,储集了丰富的富钾卤水。因此,罗布泊张性断裂在钾盐矿的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新疆罗布泊盐湖断裂构造特征、形成机制及成钾意义@刘成林$北京大学环境学院!100871,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 @王弭力$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 @焦鹏程$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 @李树...  相似文献   
182.
以丰乐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选用SWAT2000模型定量化研究不同子流域划分层次对模型模拟结果的影响,得到结论:①不同的子流域划分层次在阈值范围内对径流过程的影响较小,而对泥沙、营养物的影响较大;②就本流域而言,子流域划分层次对模拟结果的影响存在上限、下限两个阈值,高于上限,出现模拟失真,低于下限,尽管可通过调参获得满意结果,但难以满足流域规划与管理对空间数据的要求,阈值的确定与具体的流域特征有关;③就本流域而言,当子流域划分数量比较少时,出口泥沙响应的敏感性高于总磷、总氮;当子流域划分数量比较多时,出口泥沙响应的敏感性要低于总磷、总氮。  相似文献   
183.
基于多元统计方法的河流水质空间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探讨了河流水质空间分析方法,旨在识别采样点的空间相似性与差异性,从而为水质监测网络优化提供支持。该方法首先利用kurtosis和Skewness检验数据分布特征和进行数据对数转化与标准化处理;然后利用聚类分析进行空间相似性分析,确定空间尺度分类情况;最后利用判别分析识别显著性污染指标,以此反映上述空间尺度分类的差异性。以香港后海湾水质管制区为例,结果表明:①通过对数转化显著改善数据分布特征,使绝大部分污染指标呈正态或接近正态分布;②该区域采样点在个案链锁距离与最大链锁距离之比(Dlink/Dmax)×100<35处明显分为3类,它们分别代表轻度、中度、重度污染3种类型,且后两者属于采样点主要属于营养盐和重金属污染类型,需要控制其生活污水、畜牧污染、工业污染和地表径流污染;③后退式判别分析具有良好的指标降维能力,仅需7个显著性污染指标(pH,NH3-N,NO3-N,F.coil,Fe,Ni和Zn)可以反映整体水质的空间差异性,且具有90.65%的正确判别能力;④归纳起来,从3类采样点中选择一个或多个、监测7个显著性污染指标即可全面反映后海湾水质管制区的水质空间特征,实现水质监测网络优化。  相似文献   
184.
珠穆朗玛峰东绒布冰川新降雪中有机氯农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报道了2005年4月28日珠穆朗玛峰地区东绒布冰川四个海拔高度(6500, 6300, 6100和5900 m, a.s.l.)新降雪样品中有机氯农药(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OCPs)的浓度. 这是目前海拔最高的OCPs观测数据报道, 为研究高海拔地区对OCPs的冷凝效应提供了重要数据. 样品中检出了Hexachlorobenzene(HCB), p,<p′-DDT和p,p′-DDD, 浓度范围分别为44~72, 401~1560, 20~80 pg/L. o,p′-DDT浓度在检出限水平, 其他目标物质浓度均低于检出限. 反向轨迹分析表明携带这些物质的气团来源于印度北部, 样品中检出的DDTs很有可能来源于该地区的新源排放. 浓度与海拔高度的相关性研究表明, p,p′-DDT和p,p′-DDD浓度与海拔高度呈正相关, 而HCB浓度与海拔高度无相关性, 体现了目标物质本身物化性质、研究区域高海拔与低温环境、以及源区与采样区域的相对位置对OCPs浓度与海拔高度相关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5.
关于点苍山“大理冰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点苍山是大理冰期的命名地, 通过文献查询明确了大理冰期这一概念提出的过程. 基于多次的实地考察, 对云南点苍山冰川地貌进行了系统研究, 建立了该地区第四纪以来冰川活动可靠的年代序列, 明确了冰川发育的规模. 研究结果表明, 点苍山最早的冰川活动发生于30~ 40 ka BP, 之后经历了末次冰期晚阶段、晚冰期、新冰期等各次冰川前进, 直至1.2~1.5 cal ka BP 前后冰川最后消失. 空间上, 该地区的冰川活动仅局限于海拔3600 m以上的主体部分, 低海拔及其周边山体上没有冰川发育.  相似文献   
186.
龙花楼  张献忠  王军  罗明 《山地学报》2004,22(4):502-507
以长江上游丘陵区重点水土流失区内的四川省中江县为例,借助GIS技术,分析了坡度和水土流失约束下的耕地状况,选取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粮食产量和人均GDP作为评价指标,以乡为评价单元,进行了坡耕地治理的社会经济实力综合评价,进而探讨了坡耕地治理的相关措施。分值在80~100间的乡镇应以大规模的改造坡耕地(坡改梯)、建设基本农田为突破口,为解决粮食问题和实现陡坡地退耕创造条件,退耕还林还草应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融于一体。分值在65-80间的乡镇应结合坡耕地综合治理和基本农田建设,发展生态农业,逐步实施退耕还林。分值在0~65间的乡镇应注重陡坡耕地水土流失的防治和土地利用技术的应用。不宜近期退耕。此外,通过加强农村居民点整理增加耕地,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陡坡退耕带来的粮食问题,为退耕还林还草、防治水土流失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87.
中国商业地理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周春山  罗彦  尚嫣然 《地理学报》2004,59(6):1028-1036
作者回顾了中国商业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将商业地理研究分为启蒙期、形成期、消沉期、酝酿期和活跃期5个阶段。评述了从酝酿期 (即1984年) 以来商业地理学研究的5个主要方向,最后总结了中国商业地理学发展特征和存在问题,并对以后商业地理学的发展及研究热点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8.
城市水资源政策实施效果的定量化评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郭怀成  戴永立  王丹  刘永 《地理研究》2004,23(6):745-752
在研究水循环和水量转换规律的基础上 ,以城市为研究范围 ,找出影响水资源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控制因素 ,建立水资源系统动力学模型 ,进行动态仿真模拟 ,并对模拟结果进行多因素的综合评价 ,从定量的角度说明政策在系统中的长期影响。本文以沈阳为例 ,运用该方法分析不同政策的实施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的作用和影响 ,为城市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9.
中国与周边国家国际旅游发展特征及其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文海  朱晓华  蒋文燕 《地理研究》2007,26(6):1285-1294
基于地缘因素,根据国际旅游组织提供的权威资料,以中国为中心参照物,将中国与日本、韩国等18个邻国作为一个统一的旅游大市场,定量对比分析了19个国家国际旅游发展的基本特征。基于国家战略利益思考,揭示了中国在发展入境旅游方面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入境旅游人数在19国中位居第一,年均所在国旅游花费在19国中位居第二,出境旅游人数位居第三,三者在总体上随时间均呈现出递增趋势,中国在各国中增长幅度最大;每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上中国年均入境旅游人数、年均入境旅游花费远低于日本、韩国与泰国;中国入境旅游花费占GDP份额在各国中位居第八,总体上呈现出递减趋势;中国出境旅游人数位居第三,在他国旅游花费位居第二。进而指出日本、韩国、泰国已成为中国发展与开拓亚太(东盟、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入境旅游市场所面临的三大主要竞争对手。最后,还探讨性地提出了当前以"惠邻"、"睦邻"、"安邻"为核心的我国参与周边区域国际旅游合作的国家战略选择模式,认为我国应将发展国际旅游作为与周边国家(区域)合作的重要桥梁与优先纽带,从国家战略利益的高度予以积极重视。  相似文献   
190.
京津以南河北平原地下水位下降驱动因子的定量评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1970年代以来,在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的交互影响下,京津以南河北平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并产生了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该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降水、地表径流、气温等自然因素及地下水超采、水利工程修建、农作物产量水平提高、耗水型作物面积扩大等人为因素初步分析了京津以南河北平原地下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通过建立投影寻踪回归模型,定量评价了各因素对地下水位下降的影响,确定了各影响因素对地下水位下降的相对贡献率。结果表明:地下水开采是引起地下水位下降的最主要因素,对地下水位下降的相对贡献率为54.7%,其中工业、农业、生活用水对地下水位下降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6.6%、43.7%和4.4%;其次是降水和地表径流,其相对贡献率分别为25.6%和1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