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32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59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56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在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冰坎基岩面上首次发现了结晶程度和成层性均良好的冰下化学沉淀. 对该沉淀物的表面形态、内部结构构造特征和化学特征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沉淀物中的淀纤维晶被壳结构形成于饱和CaCO3溶液中, 表明1号冰川冰下存在压力融水和水膜; 沉淀物中的韵律层理、溶蚀面和不整合面等构造反映水膜在空间上和时间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和变动. 沉淀物胶结的碎屑相对于基岩Fe和Al富集, K, Na和Si贫化, 而且其中的粘土矿物以伊利石为主, 反映大陆性冰川冰下存在着微弱的化学风化过程. 冰下CaCO3沉淀形成要求冰下融水在相对封闭、CO2分压高的冰-岩界面融入大量Ca++, 因此冰下化学沉淀的出现是冰下化学作用的直接证据. 在非灰岩基底的大陆性冰川冰下和灰岩基底的温性冰川冰下形成的化学沉淀物相似, 反映两者具有相似的化学沉淀过程, 冰下融水中Ca++的富集和沉淀过程与基岩类型和冰川活动性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232.
岩溶水系统的径向基神经网络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溶水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其输入与输出间具有非常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进行系统的仿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本文以MATLAB为平台,介绍了RBF网络的基本原理与训练方法,具有结构自适应确定、输出不依赖初始权值的优良特性。试用该方法建立了济南市岩溶水系统地下水位及其影响因子间的RBF网络模型,讨论了训练样本集与检测样本集的构建、原始数据的预处理方法、神经网络训练误差设置等重要环节,并与同结构的BP网络进行了对比,其结果BP网络效果依赖初始权值,表现出极不稳定性,且训练速度更慢,RBF网络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33.
云南东川地区层状地貌面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东川地区的山地及小江河谷的两侧山麓上部,分布着不同高度和不同规模的层状地貌面,对其成因仍有不同的认识。分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原隆升之前的初始地貌面是否是准平原型夷平面;二是山顶面之下的梯级层状地貌面的成因。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1)层状地貌面的地貌特征及其与侵蚀河谷体系的关系;(2)层状地貌面上堆积物的性质;(3)层状地貌面与断裂构造水平展布的关系;(4)相邻层状地貌面的空间过渡关系;(5)区域构造演化背景。作者认为在云贵高原抬升过程中,东川地区以挤压穹起隆升变形为主。不同海拔高度的层状地貌面具有多成因特性。山顶面及局部高原面是高原隆升之前古夷平面的残留。并遭到后期强烈的侵蚀改造。目前,尚缺乏足够证据证明高原隆升之前的古夷平面为准平原型夷平面。小江河谷两侧的梯级层状地貌面是侵蚀或剥蚀面,它们形成于高原隆升及初始地貌面解体之后,其梯级空间分布特征与区域性的阶段隆升有关。  相似文献   
234.
自建国以来到2000年底,我国一共颁布了十一套初、高中地理教学大纲。不同时期的教学大纲体现了当时社会对于基础教育和教学的认识水平及基本理念,并且直接制约着教材的呈现和教学的开展。  相似文献   
235.
北京2002年3月20~21日尘暴过程的降尘量与降尘粒度特征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本文对2002年3月20~21日发生在北京地区的一次尘暴过程进行了降尘量和降尘粒度的研究。通过对分时段监测取得的13组降尘样品进行降尘量和粒度测定,结合风速变化情况,可将本次尘暴分为尘暴前期和尘暴后期两个过程。降尘量和粒度参数值在尘暴前期和后期都呈现不同特征。结论认为,风速是降尘量变化的重要因素。当风速进一步增大时,降尘量反而有所下降。说明北京地区尘暴降尘量除受本地风速影响外,还与粉尘浓度等特征有关。尘暴降尘的粒度基本呈双峰态分布。本次尘暴初始降尘主要为细粒径颗粒,尘暴前期降尘粒径随风速而变化,尘暴后期降尘粒径基本维持在5~6之间  相似文献   
236.
辽代西辽河流域气候变化及其环境特征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5  
韩茂莉 《地理科学》2004,24(5):550-556
来自^14C测年、花粉分析、历史文献记载、考古调查几方面研究证明,辽前期西辽河流域处于气候温暖期,此时流域内发育了黑土层,为农业生产发展提供了条件。而且由植物、动物乃至于流域内的河流、湖泊组成的生态环境也处于良性发展阶段,为辽王朝的崛起提供了基础。西辽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该地区基本的自然地理特征,气候波动不会超越该地区所处自然地带的局限性,辽代西辽河流域在典型草原的背景上,仍然分布有成片的沙地,且时常存在风沙现象。  相似文献   
237.
基于生态价值核算的土地利用政策环境评价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3  
作为战略环境评价的一种类型,政策环境评价是指对已有的或计划制定的政策及其替代方案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的系统、综合的评价过程.文章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为评价指标,通过对政策实施前后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变化的比较分析,对吉林省生态省建设中土地利用政策的环境影响进行定量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从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角度出发,该政策基本可行,但需要加强对社会用地等方面的控制.文章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核算理论的应用以及政策环境评价方法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38.
国外大都市郊区农村休闲需求及旅游发展特点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了国外大都市郊区旅游发展的9个特点,主张综合运用盖恩的环带旅游模型、作者提出的海港型大都市半环带旅游模型、罗多曼模式、克罗森&吉.来奇模式,结合大都市郊区自然及文化资源、城市特色等制定最优的郊区旅游发展战略和景观规划。  相似文献   
239.
长春都市地域"点-轴"产业圈层化空间结构整合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传新  张全  李诚固 《地理科学》2005,25(5):556-560
通过长春市都市地域形成发展的资源支撑系统的分析诊断,系统地论述了长春市都市地域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点一轴”圈层化空间结构,科学地提出了长春市都市地域“点一轴”圈层化空间结构整合调控的具体策略和方向。  相似文献   
240.
对滇北拱王山狐狸房峰南侧老碳房村附近冰蚀湖相沉积剖面进行粒度、磁化率分析,结合^14C年代,建立了8.4ka至今的古气候环境变化序列。全新世早期以来经历5次较明显的气候波动:8.4—7.7ka,磁化率(xlf)变化在1.62-3.88μm^3kg^-1,粒度平均值为5.46φ,气候凉湿;7.7~6.5ka,粒度均值为5.83φ,磁化率降低,变化在1.44-2.28μm^3kg^-1。之间,气候冷湿;6.5-4.7ka,粒度均值为5.95φ,磁化率值变化在1.53—3.65μm^3kg^-1之间,气候冷干;4.7-2.1ka,粒度均值为5.91φ,磁化率增加,变化在2.0—5.2μm^3kg^-1。之间,气候凉湿;2.1ka以来,粒径平均值为5.63φ,磁化率值显著增加,介于3.44-6.33μm^3kg^-1。之间,平均值为4.80μm^3kg^-1,气候以暖湿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