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64篇
大气科学   163篇
地球物理   51篇
地质学   7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2016年北京地区一次雷暴大风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程月星  孙继松  戴高菊  张慧洁 《气象》2018,44(12):1529-1541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风廓线资料、北京观象台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多普勒雷达变分同化分析系统(VDRAS)的反演资料和地面自动气象站客观分析资料,对2016年7月27日北京地区出现的一次雷暴大风天气的环境条件特征、风暴结构特征及演变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本次雷暴大风天气过程出现在弱天气尺度强迫环境中,较好的热力不稳定增强机制促使线状对流发展为弓形回波,形成雷暴大风天气。探空曲线中低层接近于干绝热的环境温度直减率和下沉对流有效位能突增等现象,对预报大风天气有较好的指示意义。上游雷暴的冷池出流与山前偏南暖湿气流在北京西部形成了明显的风向辐合,在强烈的扰动温度梯度和地形抬升的共同作用下,位于地面辐合抬升最强处触发新生单体并迅速发展。新生单体与风暴主体合并下山过程中,由于地形作用抬升了冷池出流高度,与平原地区偏南暖湿气流形成显著的不稳定层结,产生显著的扰动温度梯度,触发不稳定能量使雷暴在下山过程中强度增强。多普勒雷达产品上也表现为强的反射率因子核,并出现回波悬垂和有界弱回波区等特征,速度产品上可看到一对明显的端点涡旋。在冷池不断加强和端点涡旋对后入气流不断加速的共同作用下,后侧入流气流加强成为后侧入流急流,在低仰角速度产品上表现为显著的大风区。后侧入流气流将环境中的干冷空气夹卷进入云体,通过蒸发作用产生负浮力,使冷空气加速下沉,加之降水粒子的拖曳作用,最终造成剧烈的地面大风。  相似文献   
212.
支蓉  陈丽娟  竺夏英 《气象》2018,44(4):572-581
根据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中国台站气温、降水资料,NCEP/NCAR逐日大气环流再分析资料和NOAA提供的月平均海温资料,分析了2017年秋季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异常偏多的成因。结果表明2017年秋季我国降水阶段性特征明显,9—10月北方地区降水异常偏多主要受东亚环流型组合异常的影响。东亚500 hPa高度距平场从高纬至低纬呈“+-+”的异常分布,极区高度场偏高,极涡分裂偏向东北亚地区,贝加尔湖 巴尔喀什湖地区为显著低槽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偏强偏西偏北,有利于华西秋雨偏强。此外,850 hPa距平风场上朝鲜半岛的反气旋式环流异常有利于引导偏东路径的冷湿气流输送至黄河与长江之间的地区,与来自孟加拉湾和南海的暖湿气流交汇,形成水汽通量异常辐合区,造成黄淮及江淮等地降水异常偏多。进一步诊断表明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秋季转为偏冷状态,热带太平洋地区Walker环流明显增强,有利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西伸偏北;9—10月热带印度洋偶极子维持正位相有利于在孟加拉湾形成反气旋式环流异常,并同样有利于副热带高压西伸偏北。因此,海温外强迫信号的影响加上中高纬环流异常的共同作用造成9—10月东亚环流型异常特征,并进一步导致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异常偏多。  相似文献   
213.
汤洁  贾小芳  程红兵 《气象》2018,44(12):1618-1627
本文汇总整理了20余年来中国气象局酸雨观测站网未知水样考核数据,对比分析了2005和2007年考核成绩评定方法和考核水样制备方法改进前后的差异,对方法改进的效果进行了评估。分析显示,改进后的方法与WMO-GAW的标准技术方法接轨,成绩评定更加客观,考核水样pH值、电导率和化学组成与实际降水相近,更加有利于真实准确地反映台站降水测量的技术状态,对整个观测站网业务质量的不断改进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14.
一次强飑线及飑前中小尺度系统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使用常规天气、灾情、自动站、卫星云图、雷达回波和风廓线雷达等资料,采用统计对比分析和特征提取等方法,对2012年4月10日强飑线天气系统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1)此次强飑线是由若干个倾斜深厚对流单体所组成,具有紧密排列的回波带结构。(2)云图上表现为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结构特征,随着MCS东移降水冷却、西南气流输送暖湿空气和午后地面温度不断升高,地面开始形成温度梯度较大的温度锋区。(3)飑线形成前期,MCS南侧出现多条平行短带"梳状"回波特征,并在其南端不断产生对流单体回波,最后发展成飑线回波带。(4)飑线移动前方不断产生具有"前伸"、TBSS和假象回波结构的局地雹云超级单体回波群,这些飑前中小尺度系统是产生此次冰雹灾害的主要回波系统。(5)5 min风廓线雷达资料在前期阶段,能够观测到西南急流的演变情况,包括急流中的大风区。(6)当飑线系统临近时,受飑线中尺度环流的影响,飑线移动前方具有较强的上升运动,且伸展高度可以达到6000 m,但垂直速度、Cn~2和SNR都较小;当飑线系统过境时,具有很强的水平风切变,受到强降水的下曳作用,垂直速度、Cn~2和SNR都明显加大;飑线系统过境后,恢复到前期阶段。  相似文献   
215.
高炮、火箭和飞机催化扩散规律和作业设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毓荃  朱冰 《气象》2014,40(8):965-980
文章基于扩散计算的解析解,提出了针对高炮、火箭和飞机等不同催化方式的点源、多线源和移动点源的数值计算方案,分别研究了不同催化方式催化剂扩散规律和有效范围,并利用卫星捕获的一次飞机播云实例检验了计算方案,同时研究了实现目标区充分催化的作业设计等问题。主要结论有:高炮做为点源催化,单个高炮作业,达到有效催化浓度的范围半径约只有0.5 km,应当采用多炮弹密集作业,比较有利于浓度和催化范围的维持,提高炮弹成核率能够很大程度地提高高炮作业效果;火箭和飞机作为线源催化,1 h内达到有效催化浓度的宽度分别为7和6.6 km,此宽度可作为多线播撒作业飞行间距设计的参考依据;飞机单线播撒达不到充分催化的要求,而耕作式播撒,在风速作用下,扩散区域会分散或重叠。根据风速大小设计的"8"字形来回播撒飞行路线,可使目标区得到充分播撒。在扩散计算方案研究基础上研发的各类催化扩散计算和作业设计软件系统,可方便准确地计算飞机、高炮和火箭实际作业时催化剂在云中扩散的范围、浓度及其随时间的演变,并可针对不同目标区进行充分播撒催化的作业设计,结果直观简明,为催化扩散计算的实际业务应用和作业设计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216.
一次多相态天气过程的风廓线雷达探测资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峰  施红蓉 《气象》2014,40(8):992-999
利用国产对流层Ⅱ型风廓线雷达资料对2012年3月17日北京地区经历的雾霾雨雪多相态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风廓线雷达探测产品能够很好地判别上述天气的发展转变过程,可以揭示降水过程的细节变化。雾霾维持时,风廓线雷达一般能够探测到非常弱的水平风和大气垂直运动,大气折射率参数很小,而近地面层信噪比则表现出较强的信号,高度一般在850 hPa以下,其上层大气的信噪比很弱,表现为晴空状态,上下对比度非常明显。同时,风廓线频谱高度图表现为无降水特征。降水发生前,对流层的信噪比会明显增强,风廓线雷达垂直波束的径向速度V_r首先在中高层出现正值,反映出下沉运动的不断增强现象,同时其他两对对称波束V_r不再维持对称形态。降水发生时,5个波束V_r自地面向上均转变为正值,且最大速度一般位于近地面层,同时最大V_r也不集中在垂直波束,反映了降雨过程中存在着风的影响。此时,谱宽一般稳定维持在1~2 m·s~(-1)。当降水发生相态转变时,谱宽会有明显的减小,信噪比增强,频谱图中V_r有所减弱,这种变化通常发生在整个边界层到对流层。降水结束时,上述现象成相反变化,谱宽增加,信噪比减弱,5个波束V_r呈对称形态。  相似文献   
217.
????????2003??6??135 m??2012??175 m??????????????????????????????????????135 m?????????????????????????“???”????????????????????????????????????????????????2012??175 m??????????????ML3.8????????????????????????????????,??????????“????”??????????????????????????????????????????????,?????????????????????????У?????????????????????????  相似文献   
218.
冷涡背景下短时强降水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何晗  谌芸  肖天贵  王娟  陈玥 《气象》2015,41(12):1466-1476
本文首先给出冷涡的定义,然后根据此定义识别出2009—2013年4—9月的冷涡有65个,分析冷涡的时空分布特征及生命史特征发现:冷涡的月变化特征明显,7月冷涡个数和维持的天数最多。冷涡主要发生在贝加尔湖东部、蒙古的东部和东北的西北部地区,生命史大多为3 d。利用自动站小时雨量资料统计分析冷涡背景下短时强降水特征及其与冷涡的关系,结果表明:冷涡背景下的短时强降水主要集中在京津和河北东南部,以及东北平原地区,7月最多,日变化表现为午后至傍晚时段多发。冷涡的各个时期都能产生短时强降水,发展时期最多,降水主要位于冷涡中心的东南部和西南部,不同类型的冷涡降水分布不同。  相似文献   
219.
对雾-霾过程的综合探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杜传耀  于丽萍  王缅  马京津  李栋  张春波  孟磊  王璐 《气象》2015,41(12):1525-1530
通过大气细粒子激光雷达和台站探测仪器,探测北京一次雾 霾天气过程,结合地面观测和高空探测气象要素的变化,分析了该雾 霾天气过程能够持续的气象条件:(1)温度持续上升,相对湿度维持在50%以上,风速基本在2 m·s-1以下,高温、高湿、小风速等气象条件不利于颗粒物的迅速扩散;(2)逆温层的持续存在,大气对流减弱,阻止了颗粒物向高空扩散,颗粒物大量积累。以上两个主要原因造成了该雾 霾天气过程的持续。降水对颗粒物的冲刷、湿沉降作用以及冷空气的到来造成地面风力增大,促使了雾 霾天气过程的最终消散。从细粒子激光雷达探测结果发现,在每天中午雾 霾垂直高度都会降低,整个过程中细粒子激光雷达和地面仪器探测的结果基本一致,但通过激光雷达和L波段探空资料对比发现,在存在饱和水汽天气状况时,细粒子激光雷达探测雾 霾高度偏低。  相似文献   
220.
AREMS/973模式系统对2004年中国汛期降水实时预报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秋霞  史历  翁永辉 《大气科学》2007,31(2):298-310
2004年夏季5~8月,AREMS/973模式系统投入了业务运行,模式区域主要覆盖了中国大陆及周边临近地区,该模式系统基于中国气象局MICAPS/9210业务数据平台,每天2次、完全自动的实时预报24 h累积降水。作者主要对每日0000 UTC时起报的24 h累积降水预报场进行综合检验,由此对AREMS/973模式系统的24 h降水预报能力给予客观的评价。AREMS/973模式系统对于中国汛期降水具有很强的预报能力,其24 h 累积降水的月总降水分布很好地反应了汛期各时期主雨带的位置、强度及范围,同时该模式系统能够准确预报出独立降水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其中,长江中下游和东北地区预报降水与观测降水的时间位相吻合最好;除了5月和8月华北地区、5月西南东部地区、以及5月和6月长江中下游地区,AREMS/973模式系统预报的降水强度总体上弱于观测降水强度,且对于25 mm 以上量级的降水过程, 模式预报的降水范围小于观测降水范围。AREMS/973模式系统预报降水的能力随着降水量级的增大而减小,降水量级愈大,模式预报技巧愈低,对于50 mm 以上量级的降水过程,模式系统预报降水事件的发生概率类似于随机偶然事件的发生概率。5月,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预报略优于其他地区,其次是华南地区,6月雨带北移至江南和江淮地区,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预报显著优于其他地区,7月末至8月华北雨季开始,降水预报最优区北移至华北地区,即AREMS/973模式系统降水预报最优区随着雨带的北移而北移,主雨带所在区域往往也是模式降水预报最优的地区。作者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