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284篇
  国内免费   116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02篇
地球物理   221篇
地质学   123篇
海洋学   10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01.
我国因雷击造成的森林火灾和景区人员伤亡时有发生,近年来,泰山景区也多次发生雷击森林火灾和设备损坏等事故。为了有效地避免或降低雷击对泰山景区的危害,利用2007—2018 年山东省闪电定位系统监测的地闪资料,对泰山景区闪电活动特征及其与地形、海拔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从而为有效地开展防雷减灾服务及为地方政府部门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结果表明:虽然不同年份的落雷次数有所差别,但每年不同海拔高度落雷次数的分布特征比较一致,泰山景区年均地闪密度为1.82 次•km-2•a-1,地闪密度较高的区域集中在主峰和主峰西北方4 ~7 km附近山顶区域;地闪活动的季节性分布特征明显,夏季(6—8月)地闪次数约占全年总地闪次数的86.86%,海拔900 m以下落雷次数较多;日落雷次数的高峰时段为14:00—20:00,落区集中在200~800 m之间;正闪强度均值随海拔升高波动较大,负闪强度随海拔的变化较小;地闪密度随海拔升高呈现上升趋势,海拔高度<800 m的区域地闪密度随海拔增加呈缓慢上升的趋势,海拔高度>1 000 m的区域地闪密度随海拔增加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同时发现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地闪密度和陡度呈现增大和增高的趋势,800 m以上尤其明显,可见泰山景区地闪密度与陡度和海拔高度呈现较好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402.
以京津冀地区的冬小麦农业气候生产潜力为研究对象,根据统计检验聚类方法(CAST)与旋转主分量分析(RP-CA)相结合的气候分类区划新方法,对该区冬小麦气候生产潜力进行了区划试验,计算验证了理论与实际结果的一致性,从而进一步证明该方法的合理性及可靠性。同时也印证了CAST和RPCA用于气象场分类区划具有等价性和互补性的事实;此外,各分区具有不同的年际变化特征,也表明区划结果是合理的,从而较好地佐证了这一新的分区方法。  相似文献   
403.
 利用NCAR的新一代GCM CAM3.0模式离线耦合一个气溶胶同化系统,模拟研究了中国区域硫酸盐气溶胶的直接气候效应对东亚夏季风及其降水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区域硫酸盐气溶胶引起全球平均的直接辐射强迫为-0.25 W/m2,中国内陆约25°N以北普遍降温,而海表温度升高。由此导致海陆温差缩小,东亚夏季风强度减弱,中国地区季风降水明显减少,而尤以积云降水减少起主要作用。硫酸盐气溶胶对中国地区的对流活动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04.
405.
1998胪1999年乌山阻高突变对长江中下游大暴雨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8,他引:4  
1998年和1999年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了特大暴雨,为了了解这两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强暴雨系统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和寻找发生大暴雨的前兆因子,我们分析研究了乌拉尔山地区阻塞高压的逐日变化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强暴雨过程的影响.本文利用1 9 9 8年6月、7月和1 9 9 9年6月逐日1200(世界时,下同)500 hPa高度场和乌拉尔山及附近地区(45.~65.N,30.~100.E)的阻塞高压强度指数(UBHII)资料.重点分析研究了这两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大暴雨发生前后的UBHII和环流的逐日变化特征,发现这两年持续性大暴雨过程均发生在乌山阻高从强高峰向低谷下降期间,即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大暴雨过程之前乌山阻高就先有一个突变.若欧亚环流比较稳定,则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较少.这个研究结果说明乌山阻高从异常加强期向减弱期转折这一特征是1998及1999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要发生特大暴雨过程的重要前兆之一.文中还对1998年7月下旬和1999年6月下旬欧亚地区逐日500 hPa高度的环流演变过程作了分析探讨,特大暴雨的产生必须同时有强冷空气与强暖湿气流的相互作用,在乌山阻高开始建立和加强期,亚洲上空环流比较稳定,长江中下游上空缺乏冷暖气流的剧烈活动,所以没有明显的降水过程.而乌山强阻高开始减弱是强冷空气开始活动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大暴雨过程的重要前兆之一.  相似文献   
406.
《国际地震动态》创刊于 2 0世纪 70年代 ,其时中国还没有开始摆脱封闭或准封闭的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 ,《国际地震动态》作为反映地震科学发展和防震减灾事业的国际动态的刊物 ,在某种程度上发挥了地震研究领域的《参考消息》的作用。这也正是《国际地震动态》长期以来深受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和对地震科技发展感兴趣的读者的喜爱 ,在防震减灾事业中颇有影响 ,并引起一些国外的专家和研究机构关注的主要原因。改革开放初期 ,《国际地震动态》根据当时国际上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 ,及时地进行了地震社会学和地震对策方面的报道和讨论。在当时…  相似文献   
407.
通过首都圈地区宽频带数字地震波形反演, 获得了2004年发生在该地区的51次中小地震的矩张量解, 由此确定了这些地震的标量地震矩、 矩震级、 双力偶分量和补偿线性矢量偶极分量的大小以及断层面参数和应力轴参数, 并通过数值试验对反演结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408.
渤海海域历史地震和海啸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健 《地震学报》2007,29(5):549-557
渤海海域中小地震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渤海中存在多个地震密集区. 地震密集多呈NE向分布,但也确有NW向活动存在. 大致以39deg;N为界,渤海南部与北部的地震活动差异悬殊,几乎所有的强震和中小地震密集都集中于南部. 综合史料和中小地震密集特征, 对公元1548年震中位置进行了校订,对1888年地震的震级进行了讨论. 探讨了173年地震事件作为一次地震海啸的可能性. 对1597年地震事件作为一次渤海强震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409.
陈培善 《地震学报》2003,25(1):112-113
本目录中的地震参数来自“中国地震台临时报告”(简称“月报”).其中,国内及邻区给出M≥4.7的事件,全球给出M≥6的事件.“月报”由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九室按月做出. 本目录中的发震时刻采用协调世界时(UTC);为了方便中国读者, 也给出北京时(BTC).震中位置除给出经纬度外,还给出参考地区名,它仅用作查阅参考, 不包含任何行政意义;还给出测定震源位置的台数(n)和标准偏差(SD). 面波震级MS是对中周期宽频带SK地震仪记录,采用北京台1965年面波震级公式MS=lg(AH/T )+1.66lg(D)+3.5(1<D<130)求得.AH是两水平分…  相似文献   
410.
五大连池火山是全新世以来曾经喷发的近代火山群,该火山区小震活动频繁,被认为是活动的休眠火山.本文对该火山区的深部结构进行了接收函数反演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火山区存在广泛分布的S波低速结构,个别低速结构赋存部位较浅,低速结构与地震活动性具有对应关系,火山区下部的莫霍界面不十分明显,存在岩浆上涌的条件.因此,我们认为该火山具有活动火山的深部结构特征,存在再次活动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