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73篇
  免费   1363篇
  国内免费   2840篇
测绘学   608篇
大气科学   1979篇
地球物理   595篇
地质学   5066篇
海洋学   716篇
天文学   640篇
综合类   186篇
自然地理   1786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209篇
  2022年   233篇
  2021年   289篇
  2020年   220篇
  2019年   318篇
  2018年   294篇
  2017年   217篇
  2016年   182篇
  2015年   240篇
  2014年   287篇
  2013年   356篇
  2012年   393篇
  2011年   366篇
  2010年   381篇
  2009年   438篇
  2008年   487篇
  2007年   490篇
  2006年   486篇
  2005年   490篇
  2004年   408篇
  2003年   393篇
  2002年   397篇
  2001年   376篇
  2000年   367篇
  1999年   363篇
  1998年   287篇
  1997年   309篇
  1996年   273篇
  1995年   239篇
  1994年   208篇
  1993年   190篇
  1992年   166篇
  1991年   135篇
  1990年   147篇
  1989年   142篇
  1988年   100篇
  1987年   93篇
  1986年   80篇
  1985年   54篇
  1984年   57篇
  1983年   50篇
  1982年   55篇
  1981年   57篇
  1980年   38篇
  1979年   29篇
  1978年   13篇
  1963年   11篇
  1959年   18篇
  1957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8 毫秒
51.
唐勇  张辉  刘丛强  饶冰 《矿物学报》2008,28(1):35-42
高度演化的富P过铝质岩浆体系,具有鲜明的、不同于其他体系的地球化学行为.富P过铝质熔体以富P,高ASI,贫Fe、Mg、Ca,强烈亏损REE、Th、Y以及具有W、Sn、Nb、Ta等金属的矿化为特征.富P过铝质岩浆体系中的碱性长石为富P长石,长石中P可以有效地指示过铝质岩浆体系的演化历程;在岩浆演化的晚期,P与Li具强的亲和性,形成锂辉石-磷铝锂石-羟磷铝锂石的组合.已有的实验研究揭示,P能降低简单花岗岩的液相线和固相线温度、粘度以及增加H2O在熔体中的溶解度.然而,这一体系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研究,P能否促进过铝质岩浆的液态不混溶,能否促使等价不相容元素在过铝质岩浆演化过程中的分异,是否在稀有金属成矿过程中起作用等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2.
对安徽官山两个含镁量不同的坡缕石进行了粉末X射线衍射(XRD)分析,结果表明其中富镁者为正交晶系、贫镁者为单斜晶系矿物,细化了判别坡缕石晶系的X射线粉末衍射标志。在排除石英和蒙脱石或伊利石的影响后,若图谱中出现d值为0.446 nm和0.428 nm的衍射线,则可认为在该凹凸棒粘土中含有正交晶系坡缕石。晶胞参数计算结果亦表明富镁坡缕石为一正交晶系坡缕石,贫镁坡缕石为一单斜晶系坡缕石。  相似文献   
53.
一、引言研究谱线特性从太阳圆面中心向边缘的变化,对于发展吸收线理论和太阳大气结构理论具有很大的意义.研究表明,上述谱线特性变化不大,但在没有日食时所进行的研究由于大气散射光的存在而变得困难.由于散射光的影响,从日面中心来的光就迭加在边缘的象上,因此其它性质的辐射就混杂到边缘的辐射中去.这样,边缘的真实光谱就被歪曲了,因而也就减小了中心和边缘光谱的差别.在一般条件下,消除这种混合是不可能的.在日环食时对这  相似文献   
54.
本文讨论利用地球大气动力(阻力和升力)来设计载人飞船安全返航的、主要解决超重问题的合理轨道。从卫星在地球引力和大气动力作用下的运动方程出发,先得到近似分析解(11)和(12)式。由它们得到合理解决超重(最大值小于地面重力的六倍)的两种方案:一是改变阻力;另一是用适当的小升力。然后根据这两个方案用数值方法计算了三种返航轨道。在适当选取初始值时,这三种轨道都可以合理地解决超重问题,同时也能减轻防热困难。最后讨论了地球大气扁率对返航轨道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它的影响是可以忽略的。  相似文献   
55.
中国东部近20,000年来的气候波动与海面升降运动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在地球历史上,发生过气候的多次剧烈波动。与此同时,全球海面也曾经历过频繁的升降运动。引致海面升降的原因十分复杂,主要气候波动、地壳运动及大地水准面变形。气候波动直接影响全球水循环过程,从而控制着海洋中海水量的变化,因此是全球海面升降的关键。气候波动和海面升降运动具有不同的时间尺度及多旋回性。我们固然要  相似文献   
56.
海南岛洋浦港潮汐汊道的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位于海南岛西北岸的万吨级海港——洋浦港属于基岩港湾型潮汐汊道。地貌发育已进入稳定阶段。海岸动力以潮流作用占绝对优势。沉积物主要来源是沿岸小河来沙。由地形影响而形成的两大潮流环流是影响洋浦港潮汐汊道的泥沙搬运、沉积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地貌、动力、沉积、历史地图对比及工程稳定性判据等多方面研究,确定了洋浦港目前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7.
江苏大丰潮滩潮流边界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3年7月中小潮期间使用MIDAS-400用户化数据采集系统在江苏大丰潮滩上进行了垂向多层位同步的流速和悬沙浓度观测。根据观测资料研究了潮流作用下的潮滩底部边界层过程,结果表明,观测地点的潮汐不对称现象十分明显,落潮流速、历时和输水输沙量皆明显大于涨潮;在潮周期内的多数时间里流速剖面符合对数分布,但在风力较强、水流快速增加和流速缓慢的情况下,流速剖面常偏离对数分布;悬沙颗粒垂向混合均匀,悬沙浓度剖面符合Rouse公式;落潮时的底部切应力和摩阻流速明显大于涨潮,摩阻流速与各水层流速通常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滩面糙度主要与沙纹形态和推移质运动强度有关,它与摩阻流速存在密切关系;悬沙浓度具有明显的减阻效应,受其影响,摩阻流速和底部切应力分别减小了28%~41%和40%~62%。  相似文献   
58.
中太平洋铁锰结壳铅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已有研究表明大洋中溶解的铅(Pb)来源于陆源物质,但是,对Pb进入大洋的途径争议很大。为此分析了取自中太平洋两块铁锰结壳样品的Pb同位素组成,获得了整个新生代的中太平洋Pb同位素演化历史。结果表明这两块结壳的Pb同位素随时间的演化曲线与中北太平洋沉积物岩心LL44-GPC3中风成碎屑的Pb同位素演化曲线相似。证实该区深水中的天然溶解铅主要来自风成粉尘,并且50Ma之前中太平洋中溶解Pb同位素组成主要取决于源自美洲的风成粉尘的输入,40Ma之后主要取决于源自亚洲的风成粉尘的输入。  相似文献   
59.
热带大西洋年际和年代际变率的时空结构模拟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美国夏威夷大学发展的中等复杂程度海洋模式(IOM)在给定表面强迫条件下模拟了热带大西洋上层海洋年际和年代际变率的时空结构.利用NCEP的41a(1958~1998年)逐月平均表面资料作为强迫场,积分海洋模式41a作为控制试验,并利用模式分别做动量(风应力)通量和热量通量无异常变化的平行试验,与控制试验作比较.对3组试验模拟上层海洋变率状况的比较,并按年际和年代际时间尺度分别分析,揭示表面风应力和热通量异常对海表面温度和温跃层深度变化的影响,并比较了其影响的相对重要性.结果表明模式成功地模拟出了热带大西洋上层海洋的变率.模式模拟的海表面温度年际变化主要表现为弱ENSO型,年代际变化表现为南、北大西洋变化相反的偶极子型.在年际时间尺度上,热力强迫和动力强迫对海表温度变化都有贡献,其中赤道外海表面温度异常(SSTA)变化主要由热通量异常引起,而近赤道SSTA的变化主要由动量异常强迫引起.在年代际时间尺度上,热通量强迫的作用远比动量强迫重要.模式不仅能够模拟SST在年际和年代际时间尺度上的变率,还能够模拟温跃层深度在年际和年代际时间尺度上的变率.年际和年代际时间尺度上,温跃层深度的变率主要由动量异常决定,热通量异常强迫的贡献很小.  相似文献   
60.
本文对黄海中南部10个沉积物样品和东海北部24个沉积物样品用等离子光谱做了Ba,Be、Co、Cr、Ga、Li、Mn、Nb、Ni、P、Pb,Sr、V、Zn、Y和Yb的分析,并对该区沉积物中元素的丰度和不同类型沉积物中微量元素的分布规律做了研究。通过对区内微量元素与主要元素的相关图解分析表明,大多数微量元素与主要元素Al、Mg、K呈正相关,其高值区与粘土沉积物相一致,低值区与粉砂质沉积物相吻合;Be、Sr、Mn的高含量与粘土沉积物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