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58篇
  免费   5622篇
  国内免费   8162篇
测绘学   3863篇
大气科学   11827篇
地球物理   3877篇
地质学   11288篇
海洋学   2715篇
天文学   980篇
综合类   992篇
自然地理   3800篇
  2024年   235篇
  2023年   669篇
  2022年   1109篇
  2021年   1470篇
  2020年   1195篇
  2019年   1576篇
  2018年   1141篇
  2017年   1129篇
  2016年   1189篇
  2015年   1441篇
  2014年   1606篇
  2013年   1731篇
  2012年   1754篇
  2011年   1663篇
  2010年   1747篇
  2009年   1892篇
  2008年   1903篇
  2007年   1877篇
  2006年   1783篇
  2005年   1651篇
  2004年   1448篇
  2003年   1380篇
  2002年   1205篇
  2001年   626篇
  2000年   1026篇
  1999年   727篇
  1998年   501篇
  1997年   464篇
  1996年   397篇
  1995年   349篇
  1994年   341篇
  1993年   420篇
  1992年   368篇
  1991年   235篇
  1990年   154篇
  1989年   118篇
  1988年   137篇
  1987年   113篇
  1986年   135篇
  1985年   88篇
  1984年   83篇
  1983年   66篇
  1982年   43篇
  1981年   43篇
  1980年   19篇
  1979年   18篇
  1977年   9篇
  1975年   6篇
  1957年   9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1.
王建平  王文富等 《海洋工程》2003,21(1):87-89,93
根据冲量相似的要求进行船舶在冲击作用下的模型试验,并将模型试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及实际试验进行了对比和分析。  相似文献   
92.
热带大西洋年际和年代际变率的时空结构模拟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美国夏威夷大学发展的中等复杂程度海洋模式(IOM)在给定表面强迫条件下模拟了热带大西洋上层海洋年际和年代际变率的时空结构.利用NCEP的41a(1958~1998年)逐月平均表面资料作为强迫场,积分海洋模式41a作为控制试验,并利用模式分别做动量(风应力)通量和热量通量无异常变化的平行试验,与控制试验作比较.对3组试验模拟上层海洋变率状况的比较,并按年际和年代际时间尺度分别分析,揭示表面风应力和热通量异常对海表面温度和温跃层深度变化的影响,并比较了其影响的相对重要性.结果表明模式成功地模拟出了热带大西洋上层海洋的变率.模式模拟的海表面温度年际变化主要表现为弱ENSO型,年代际变化表现为南、北大西洋变化相反的偶极子型.在年际时间尺度上,热力强迫和动力强迫对海表温度变化都有贡献,其中赤道外海表面温度异常(SSTA)变化主要由热通量异常引起,而近赤道SSTA的变化主要由动量异常强迫引起.在年代际时间尺度上,热通量强迫的作用远比动量强迫重要.模式不仅能够模拟SST在年际和年代际时间尺度上的变率,还能够模拟温跃层深度在年际和年代际时间尺度上的变率.年际和年代际时间尺度上,温跃层深度的变率主要由动量异常决定,热通量异常强迫的贡献很小.  相似文献   
93.
辐射沙洲南翼“水道-沙洲”系统与西太阳沙的稳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江苏岸外辐射沙洲动态和西太阳沙海域动力泥沙环境的分析,论述了西太阳沙演变的宏观背景;由实测固定断面资料、地形资料的对比得出近40年来西太阳沙表面形态和水下地形的变化;结合西太阳沙表面泥沙在波浪和波流共同作用下运动特性的水槽试验研究,分析了西太阳沙冲淤变化的动力机制。从“烂沙洋水道-西太阳沙-西太阳沙南水道”系统的角度研究了西太阳沙演变的控制因素和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94.
厦门港潮汐水流及浑水悬沙整体物理模型于1989年建成后,已进行了不少有意义的试验研究工作,取得较好效果。本文主要介绍模型的设计思想、相似准则、浑水悬沙相似理论的探讨、模型设计方法以及模型沙的选择等。  相似文献   
95.
太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湖面跨江、浙西省,辖无锡、苏州、湖州三市和无锡、吴县、吴江、长兴、吴兴、宜兴、武进等七县。湖泊资源丰富,是著名风景游览区,并兼有灌溉、水产、航运之利,也是工业及重要的饮用水源。鉴于太湖地位的重要性,已被国家列为一级自然保护区。随着沿湖地区工农业生产的蓬勃发展,湖泊污染因素不断增多,致使太湖遭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为深入了解太湖水质情况,太湖协作组于1980年对太湖进行了全面水质调查,1981年又作了补点调查。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太湖的水质状况作了初步评价,为太湖水源保  相似文献   
96.
太湖表面定振波的数值计算和最大熵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逄勇  濮培民 《海洋与湖沼》1996,27(2):157-162
利用水动力学方程对太湖表面的定振波进行计算,算得定振波周期约为452min,另外,利用1992年8月29-31日在太湖西山观测到的水位资料,采用最大熵谱法,分析太湖表面的定振波,得周期值约为450min。计算和分析的周期值基本吻合,取熵谱分析结果得太湖表面的单节点定振波周期值为450min。  相似文献   
97.
本文是结合干船坞规范编制中的柱基问题,在调查研究和模型试验的基础上,针对船坞底板下桩基的抗浮问题,提出的一份研究报告。我们通过同一种土层上的单桩与群桩,而群桩中又通过不同入土深度和不同桩数等方面进行了对比性的模型试验。通过分析,对抗拔单桩和群桩的破坏机理、承载力和优化的入土深度,都有了一些新的规律性的认识。研究成果已列入我国干船坞设计规范(1985),并可供其他海上和陆上的桩基工程按抗拔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98.
S工程位于我国某大港的东侧,是在淤泥质浅滩上开辟的一个港口,拟建中的港口工程分一、二两期,第一期有回填、护岸、防波堤和滑道;第二期有接长防波堤、建造浮码头和开挖港池航道等(见图1)。本文的研究内容是:在建成护岸、防波堤工程后,在不开挖港池的情况下,港内自然回淤情况,包括港内不同部位随时间变化的淤积状况以及港池挖至-5米时回淤情况。根据以上研究内容,组织了港区潮流的观测,结合过去对这一地区波浪、泥沙运动的研究成果和淤泥质海岸的保滩促淤工程的研究成果,开展了上述任务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
长江三角洲晚更新世末期古土壤与古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江三角洲地区第一暗绿色硬粘土层是上海地区主要建筑持力层之一,也是划分全新统与更新统的标志层,前人已做过大量研究,但尚缺乏古土壤方面的系统研究工作。本文首次从古土壤学的角度系统研究了该层的古土壤特征,通过粒度分析发现有粘粒的生成,微形态研究发现有粘粒及铁锰、碳酸盐等化学组分的迁移与淀积,化学全量分析得出该层的硅铝率为2.80~3.37,说明该层已发生较强的成土作用,可以确认该层为古土壤层,并进一步把该层划分为4个B层、3个A层,亦即该层为复合古土壤层。根据该层的成土特征,将其命名为古潮土  相似文献   
100.
本文通过对大孔薄肋高强粗钢筋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抗剪强度的试验与分析,给出了斜截面抗裂和抗剪强度,并将试验结果与理论计算作比较。两者符合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