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02篇
海洋学   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51.
通过理论假设推导出建筑物内壁温度与气温及15CM地温的关系式,利用历史“回南天”过程记录确定了关系式的相关系数,建立了建筑物内壁温度的拟合公式,有效的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回南天”观测资料缺少的难题;通过聚类分析,研究“回南天”主要天气影响系统及特征,结果表明南宁市“回南天”过程是在冷高压和暖低压的交替影响下产生,分为冷性结束和暖性结束两类过程,并总结两类过程的单站内壁温度、气温、露点、24小时日平均变压等要素变化特征和天气形势场特征,分析它们与“回南”影响时间及强度的关系,得出冷性结束“回南天”过程,“回南”持续时间长,强度强,出现频率高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2.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对台风“山神”和“海燕”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得出:两个台风后期东折路径不同,台风“山神”先后受孟湾槽东移以及西风槽加深东移及高原槽移出致副高减弱东退南落引起,“海燕”则是孟湾槽东移副高减弱东南斜造成;“山神”停编前在广西是单一的暖云降水,停编后其残余环流与南下的冷空气相互影响引起桂东强降雨,“海燕”影响广西时恰好冷空气南下,两者结合降雨增幅造成广西大范围暴雨天气;散度场涡度场表明“海燕”抽吸作用比“山神”强得多,水汽辐合量两者相当,但辐合高度“海燕”更高;水平风垂直切变“海燕”比“山神”小得多,小的垂直切变有利于雨区集中,使降雨强度增大.  相似文献   
153.
利用Google Map API技术对自动气象站数据进行二次开发,结合API接口函数库的强大功能,迅速地建立一个的网络地理信息系统,解决因站点的空间布点密集而导致的信息显示重叠问题,实现站点数据的查询显示、入库监控的基本功能,并探讨功能实现中的关键技术设计.  相似文献   
154.
神经网络方法在广西日降水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以广西前汛期5、6月区域平均日降水量作为预报对象,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进行新的数值预报产品释用预报研究。对T213预报因子进行自然正交分解,有效浓缩数值预报产品因子的预报信息,并结合日本降水预报模式因子建立广西3个不同区域的逐日降水神经网络释用预报模型。运用与实际业务预报相同的方法对2004年5、6月进行逐日的实际预报试验,并与T213的降水预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3个区域日平均降水量神经网络预报模型,在预报性能上明显优于同期的T213降水预报。  相似文献   
155.
广西暴雨过程的V-3θ结构特征检验及预报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陈见  钱俊  黄明策 《气象科学》2006,26(3):334-340
本文按溃变原理的非规则结构信息分析方法,对广西1988~2004年290场10站以上的暴雨过程进行了检验分析和预测应用。结果表明:暴雨前12~36 h,各探空站的V-3θ结构信息图对锋面暴雨、锋前暖区暴雨、孟湾风暴暴雨、副高边缘暴雨和西南低涡暴雨等均可分析出明显的前兆特征,体现了共同的基本机制,并集中地表现为整体顺滚流、超低温和中低空的充沛水汽条件。经过历史检验和近两年的预报应用,已经作为转折性暴雨预报的主要参考依据之一,并已投入日常预报业务中。  相似文献   
156.
利用广西87个站1977-2006年6-8月逐日降水资料,研究广西分级降水雨日、降雨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指出,广西6-8月小雨雨日最多,暴雨雨量最大。雨日和雨量的空间分布特点是:河谷地区少,山地地区多。广西30年来6-8月有效降水总雨日是不明显的增加趋势,总降雨量是明显的增加趋势,平均每年增加5.6mm。微雨雨日数是明显的减少趋势;大雨雨日和雨量是明显的增加趋势;暴雨雨日和降雨量都是显著的增加趋势,增加趋势最明显的是桂中南的平原地区。有效降水总降雨量的增加趋势主要是由于大雨、暴雨雨日的增加趋势引起的。  相似文献   
157.
利用南宁市区内中尺度自动站及本站人工站观测降雨资料,分析致涝暴雨的临界雨量。利用实况探空资料重点分析和探讨了环境风场分布与触发机制,得到有益结论,为准确预报、防御内涝灾害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8.
台风"派比安"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1°×1°NCEP/NCAR再分析资料计算了0606号台风“派比安”的物理量场,结合常规气象资料对“派比安”台风的运动路径、长时间大风以及暴雨特点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台风过程后期华北大槽减弱北收,副高迅速加强西伸,同时“派比安”旋转风结构中始终存在向西北偏西方向偏转的倾向,副高与台风之间的气压梯度增大,引导了“派比安”向偏西北方向移动;2强散度柱与强涡度柱形成耦合机制,促成了强的垂直上升运动,使台风登陆后中心气压填塞缓慢。台风环流没有出现某一部位突然衰减或增强,是造成大风持续时间长的主要原因;3“派比安”生成于热带辐合带中,台风结构对称,登陆后,一直处在小于10m·s-1的风垂直切变环境之中,水汽源源不断的输入台风环流中,是造成暴雨持续时间长、强度大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159.
陈阳 《广西气象》2007,28(A01):136-137,F0004
结合南宁市气象局影视中心新开播的全新气象节目《气象空间站》的前期策划和制作过程,分析了地级市气象局开发影视节目需要注意的问题,对地级市气象局从无到有,制作新的节目具有较好的实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0.
广西6~8月分级降水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7,自引:11,他引:7  
利用广西87个站1977~2006年6~8月逐日降水资料,研究广西分级降水雨日、降雨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指出,广西6~8月小雨雨日最多,暴雨雨量最大。雨日和雨量的空间分布特点是:河谷地区少,山地地区多。广西30年来6~8月有效降水总雨日是不明显的增加趋势,总降雨量是明显的增加趋势,平均每年增加5.6mm。微雨雨日数是明显的减少趋势;大雨雨日和雨量是明显的增加趋势;暴雨雨日和降雨量都是显著的增加趋势,增加趋势最明显的是桂中南的平原地区。有效降水总降雨量的增加趋势主要是由于大雨、暴雨雨日的增加趋势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