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8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97篇
地球物理   1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1.
利用Vaisala CL51激光云高仪对厦门地区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5年的云探测数据,采用时间占比算法计算出云分数,并对云层、云高以及云分数分布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东南沿海云层结构以单层云为主(占比43.59%),双层云为辅(占比16.42%),三层以上云出现的概率相对较低(占比5.25%)。观测期间以中低云为主,与其他季节相比,夏季的云分布密度的集中度较小,存在较大云底间距。高云更可能出现在18时至次日06时的时段内,夏季尤为显著,表现出明显的日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92.
基于Mann-Kendall法在Excel中的三明市区灾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5-2015年三明市主要灾害性天气的总结,应用Excel中的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突变检测法,对三明市区的各类灾害性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2005-2015年各类灾情有降低趋势,其中2009年各类灾情均出现突变。  相似文献   
93.
大气低频变化对福建前汛期典型持续性暴雨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福建前汛期典型持续性暴雨过程大气低频变化特征基础上,建立了福建前汛期典型持续性暴雨大气低频扰动物理概念模型:典型持续性暴雨发生期间,对流层高层朝鲜半岛至渤海湾为低频低压,青藏高原西侧为弱高压,副热带西风急流核位于长江口至东海上空,福建上空为低频辐散区;对流层中层高度场低频分量中高纬度地区若出现贝加尔湖阻塞高压加强型、乌拉尔山及鄂霍次克海双阻塞高压加强型、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加强型和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加强型4种低频扰动之一,福建上空为低频低值区;对流层低层低频流场福建上空为低频气旋控制,气旋中心位于江南或南海上空,如此高低空低频系统配置将引起异常的低频垂直经向环流,从而导致典型持续性暴雨的形成。  相似文献   
94.
2013年鄂东北一次梅雨期强降雨日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FY2E卫星观测TBB、GFS0.5°×0.5°再分析资料与湖北GPS网观测PWV等资料,应用环流特征、TBB、物理量场等,诊断分析2013年7月梅雨末期鄂东北连续强降雨成因。结果表明:强降雨主要发生在5-6日,夜间超过白天,日变化明显。5日夜间鄂东北云团发展旺盛但移速较快,降雨发展。6日夜间云带在移出鄂东北的同时,其西侧又新生多个对流云单体;这些对流云单体合并后形成东移缓慢的β中尺度云团,降雨达到峰值。强降雨期间鄂东北位于200 hPa南亚高压东伸脊北侧的较强辐散区内。5、6日两天早晨,湖南南岳一带西南风异常加大有利于暖湿气流向东北方向输送;午后鄂东北地面对流有效位能加大,大气层结非常不稳定;入夜后动力抬升机制加强,降雨明显增幅。降雨全过程鄂东北PWV夜间比白天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95.
2016年9月14~15日超强台风“莫兰蒂”(1614)登陆厦门后在福建省中北部引发了特大暴雨天气过程,特大暴雨由台风登陆后北侧至东北侧一个缓慢移动的长生命史中尺度强对流螺旋雨带活动造成。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V3.9)对台风登陆引发福建省中北部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大区域无嵌套数值模拟,较准确地模拟了台风引发特大暴雨的强度和落区,并成功地再现了台风登陆后北侧至东北侧长生命史中尺度强对流螺旋雨带的发生、发展过程。分析发现,台风大风区外围几个零散的中尺度辐合区在移入台湾地形下游的弱风切变区、正涡度带、湿静力能(假相当位温、比湿)锋区后,组织发展成一个带状的中尺度辐合带而形成强对流螺旋雨带,长时间地维持和发展,并向东北方向缓慢移动。台湾地形在有利于强对流螺旋雨带长时间组织发展和维持的中尺度环境场的形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即地形效应在其下游形成的正涡度带(正位涡带)、雨带(位于高湿静力能区)南侧低湿静力能带(即湿静力能锋区),对强对流螺旋雨带的长时间发展维持非常重要。地形敏感性试验的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台湾地形在台风登陆后东北侧长生命史中尺度强对流螺旋雨带形成及维持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6.
一次台风暴雨的多普勒速度图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国产第一部714SD多普勒天气雷达加密观测资料对发生在厦门及附近县,市的一次台风暴雨过程的多普勒速度图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暴雨过程由两场暴雨组成,低层切变线侵入高能区触发第一场暴雨,此时对流层存在三支气流,而第二场暴雨则主要由切变线上生成的边界层气旋和低空西南急流的脉动造成。虽然造成两场暴雨的中尺度系统以及流场特征有很大差异,但两场暴雨的发生有其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97.
9914号台风近海强度增强的主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鸿明 《台湾海峡》2001,20(3):298-300
通过对9914号台风近海强度增强原因的分析后认为:台风中心高层流出场增强,辐散加大及弱冷空气触击台风北侧,是9914号台风近海强度增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8.
郭林  范新强 《台湾海峡》1997,16(1):17-20
1995年6月8 ̄9日闽南局部地区大暴雨主要是受南侵的冷空气和9502号热带风暴的共同影响而产生。该冷空气来源于整个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东部,范围较大,由于受云贵高原地形的影响,槽在东移过程中表现出如下特点:大槽发生倾斜、断裂,然后又在沿海地区合并;大槽的结构特征为垂直方向同相位;在华南形成中尺度热带云团随西南气流北上影响闽南地区。与此同时,9502号热带风暴穿过台湾海峡与槽前云系相互作用。上述原因  相似文献   
99.
主特征提取法在天气雷达降水估测集成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提出使用主特征提取法对天气雷达定量估测降水的几种模式结果进行集成分析,获得降水分布的共同特征,并参照雨量计资料确定雷达探测范围内的降水强度分布,实例分析表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0.
厦门连续性暴雨天气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6~2002年厦门降水资料和相应天气图资料分析结果表明:厦门连续性暴雨天气过程主要产生在台风季和雨季;雨季间连续性暴雨环流背景是500hPa的阻塞形势,分单阻和双阻两型,850hPa形势特征则表现为低涡切变偏南和低空西南急流两型;台风连续性暴雨的台风路径主要有台湾类和南海类两类,所对应的主要登陆地段分别是厦门至福清和厦门至珠江口,500hPa环流形态有台风倒槽、台风后部、槽台迎近和北槽南台4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