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9篇
  免费   314篇
  国内免费   741篇
测绘学   161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120篇
地质学   1658篇
海洋学   16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85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1.
本文首先分析并指出现行的地下水多年均衡法。由于未考虑机泵配套允许扬程对地下水降深限制所带来的影响,使计算成果不能真实反映地下水允许降深的保证率关系,故不能用以计算地下水资源的可开采量。 文中着重探讨一种能反映扬程限制影响的多年均衡法,并通过大量算例对比,表明新、旧两法的差别不小。笔者认为建议法所建立的年最大埋深变动过程及其频率分布是真实的,能较确切地反映一定扬程限控条件下的实际情况,用以进行浅层地下水资源评价,才是合理的、可靠的。 为便于实践使用,文末附有建议法的程序框图及FORTRAN语言的通用程序。  相似文献   
112.
滇西兰坪盆地西缘铜矿床矿物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滇西兰坪中新生代盆地西缘发育众多的铜多金属矿床,主要以脉状或透镜状赋存于由砂岩、粉砂岩和页岩组成的含盐红色碎屑岩建造中,或产于火山岩中。本文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对区域3个代表性矿床进行了系统的矿物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区域铜矿床矿物流体包裹体类型简单,以气液两相包裹体和液相包裹体为主;均一温度不高,显示成矿为中低温度;流体包裹体成分显示为a^+(K^+)+Ca^2+Cl^-+SO^2-4型,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是以大气降水补给的热卤水;成矿流体气相组成主要为H2O和CO2,还原性烃类气体的存在并与氧化性气体的反相关关系显示其与盆地有机质的密切关系及在成矿过程中的重要性。结合成矿地质背景及矿物氢氧同位素的分析,认为该带中的矿床地幔物质参与成矿是次要的,成因上应为受深断裂控制的、大气降水补给的热卤水型矿床。  相似文献   
113.
本文根据影响岩溶水位的因素,利用改进的BP神经网络建立一个能够反映济南市泉域岩溶地下水动态变化的随机模型,并进行检验,与运用多元回归模型预测的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岩溶地下水动态变化预测是可行的,该模型具有较强的学习、容错和联想功能,对岩溶地下水动态变化的预测精度大大的提高。最后在模拟的基础上,又对泉水喷涌的宏观趋势作了进一步的预测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4.
投影寻踪模型在地下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文中分析了常用的水体质量评价模型的缺陷,提出了基于序列二次规划算法SQP(Sequentialquadraticprogramming)的投影寻踪评价模型,并利用多项式插值的方法进行水质分类,取得了符合客观实际的评价结果。某水源地地下水质量评价结果表明:用投影寻踪方法可以揭示高维数据的结构特征;所建立的评价模型不仅简单、直观和易于理解,而且结果合理。为水源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5.
详细的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位于郯庐断裂(郯城—庐江断裂)带上张八岭隆起东侧边界上的滁州火山岩形成于早白垩世,具体年龄为132~116Ma,岩浆具有多期喷发的特点。该岩浆活动中132Ma的喷发年龄是郯庐断裂带上同期钙碱性岩浆最早出现的时间,代表了该断裂带上岩石圈伸展运动的开始时间。尽管滁州火山岩在构造位置上属于扬子克拉通,但岩浆岩中的古老锆石指示岩浆来源于古老的华北克拉通,这一现象可以用大陆碰撞后楔入模型来解释。该火山岩形成于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的动力学背景之下,为岩石圈减薄及壳幔相互作用造成的早白垩世大规模岩浆活动的同期产物。与华北克拉通内部的同期火山岩年代学资料相比,断裂带上火山活动具有相对较早的开始时间和较长的演化历史,表明断裂带内岩石圈具有较克拉通内部强烈的减薄程度和长期的减薄历史,这一特点可能与郯庐断裂带于早白垩世初的大规模左行平移有关。  相似文献   
116.
随着我国地质遗迹调查与保护工作的蓬勃开展,各时代地质遗迹包括第四纪冰川遗迹均广泛地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与此同时,一些不实的报道,如浙江省庆元、新昌、上虞等地区发现冰臼群、冰石河等冰川遗迹的消息多见诸报端(叶隆生,2006;刘忠永,2005;韩同林,2007)。与浙江庆元、新昌、上虞毗邻的缙云县大洋山地区地理位置独特,在主峰石鼓尖也有人发现了与庆元、新昌等地相类似的“冰臼群”。对于这些“冰臼群”的成因进行深入的探索,可为揭开上述地区所谓“冰臼群”的神秘面纱提供有力的证据。1地质背景大洋山地区位于丽水-余姚深断裂东侧、上陆-…  相似文献   
117.
安徽和县香泉独立铊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安徽和县香泉铊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北侧的皖东地区,是目前为止发现的罕见独立铊矿床。和县地区位于扬子板块、华北板块和大别造山带之间的过渡带,区内无岩浆岩出露。矿床的赋矿围岩为奥陶系下统仑山组微晶灰岩、泥灰岩和泥岩,主要控矿构造为断裂和褶皱。矿床主要由一个矿体组成,矿体总体上为似层状和透镜状,分布与地层走向大体一致。矿床中铊高度富集,黄铁矿是铊的主要载体矿物,铊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替代铁进入黄铁矿晶格,其次以纳米级、次纳米级铊矿物颗粒形式产出。矿床的围岩主要蚀变类型有萤石化、重晶石化、硅化和碳酸盐化等。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铊矿床的形成经历了两个成矿期,即海底热水沉积成矿期和低温热液改造成矿期。奥陶纪海底热水形成含铊黄铁矿建造,早白垩纪低温成矿流体对黄铁矿建造进行叠加改造,并使铊进一步活化富集。香泉铊矿床的发现和研究表明,分散元素铊不仅可以富集形成伴生型多元素矿床,还可以形成单一元素的独立铊矿床。  相似文献   
118.
层次分析法在水环境系统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层次分析法中判断矩阵的一致性问题,直接从判断矩阵的定义出发,提出了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层次分析法 (AGA-AHP),利用该法可同时确定层次各要素的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值和进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理论分析和实例分析的初步结果说明:AGA-AHP法直观、可行且有效,计算简便、精度高。  相似文献   
119.
郯庐断裂带的伸展活动及其动力学背景   总被引:106,自引:17,他引:10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郯庐断裂带的伸展活动发生于晚白垩世至早第三纪,控制形成了-系列断陷盆地.安徽段的断陷出现在晚白垩世至早第三纪,苏鲁段仅发生于晚白垩世,而山东潍坊以北的断陷皆出现在早第三纪,显示了伸展活动南早北晚的迁移规律.这一伸展活动叠加在前期走滑构造之上,呈现为幕式的正断层运动.现可鉴别出断裂带的伸展活动经历过5次显著的断陷事件.郯庐断裂带的伸展构造多不同于典型的裂谷.它与中国东部同期一系列伸展盆地形成的动力学背景一致,是太平洋板块向西正面高角度俯冲下、中国东部岩石圈上拱中出现的巨型伸展构造.  相似文献   
120.
基于优势面区域稳定性评价理论,运用ANN优势断裂评价模型来研究镇扬大桥工程区区域稳定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践表明基于ANN找寻和评价优势断裂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