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5篇
海洋学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氯离子守恒法确定土壤生态蓄水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测得降水及土壤水的氯离子浓度,依据化学守恒原理,即降水与包气带土壤水中氯离子的质量守恒关系,计算出长春市丘陵、台地、阶地3类不同地貌区土壤一年内所得水量,该水量为土壤生态蓄水量。将土壤生态蓄水量与土壤的田间持水量、作物的生态需水量进行对比分析,评述了三者之间的关系。阐明土壤生态蓄水量不仅能客观反映土壤中的水分含量情况,也能对植被生态需水量的满足情况给予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2.
张士灌区细河流域地下水及土壤中有机污染严重,其中多环芳烃菲超标。从研究区污染土壤中取土著微生物,控制实验条件与研究区潜水环境一致,通过实验室选择性富集培养分离出20株以菲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细菌。经降解实验,在温度为10℃、pH值为7.5的环境条件下筛选出1株在9天内对菲(50mg/L)的降解率达到85%以上的菌株BC。该菌株在温度为5~30℃,pH为6.0~9.0条件下15天内对菲的降解率可达到96%以上。研究结果为张士污灌区及相似地区地下水和土壤环境中菲的原位生物降解法的应用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3.
低温下固定化微生物降解水体中阿特拉津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低浓度阿特拉津对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于低温(10℃)条件下(考虑其在地下水或寒冷地区地表水污染中的应用),筛选的高效降解阿特拉津的优势菌株——4株菌W2、L1、L2、N8的混合菌(1∶1∶1∶1),采用吸附固定技术对其进行固定,选取最佳微生物固体载体——活性炭,并筛选出其最佳固定化条件:活性炭粒径为0.5~1 mm、pH=8。在此条件下,对固定化与悬浮态菌体处理阿特拉津的效果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固定化混合菌的降解率在6 d内即达到了99.91%。  相似文献   
14.
河南境内黄河流域地下水系统划分与系统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河南境内黄河流域地下水系统划分的研究,探讨区域地下水系统划分应依据两个基本条件:(1)依据地质环境因素确定含水层系统;(2)含水层系统是否具有独立的水循环流动系统,即拥有完整的补给,径流,排泄系统。河南境内黄河流域划分成5个区域地下水系统(3个孔隙地下水系统,2个裂隙岩溶水系统),都具有稳定的边界,便于对地下水资源做出准确评价,开发,规划和管理。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典型环境功能区张士灌区包气带剖面样品和含水层样品的分析检测,比较和总结了菲的垂向分布特征,研究了总有机碳、粘粒含量、土壤含水率对菲垂向分布与迁移的影响规律和机理。对具有代表性采样点的研究表明,菲总含量在剖面中的变化趋势总体上随剖面的加深而降低,以犁底层为界,表层土壤(5~20 cm)菲含量随剖面深度变化平缓。同时分别对菲含量与总有机碳、土壤粘粒含量、土壤含水率进行二元相关分析,计算出的Pearson系数表明:土壤中总有机碳、土壤粘粒含量是影响菲垂向迁移的重要因素,而土壤含水率对菲垂向分布影响不大。同时利用SPSS的因子分析法进一步确定总有机碳是制约菲垂向运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N-(3,4-二甲氧基苄基)丙烯酰胺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2-二甲氧基苯和N-羟甲基丙烯酰胺为原料,通过傅-克烷基化反应,合成了含辣素衍生结构的丙烯酰胺类功能单体-N-(3,4-二甲氧基苄基)丙烯酰胺(DMBA),并通过元素分析I、R光谱和1HNMR波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将该单体与丙烯酸酯类单体共聚制备了DMBA丙烯酸树脂,初步研究了树脂的防污性能。  相似文献   
17.
针对金铜精矿采用中性催化加压预处理工艺,经试验,在温度180 ℃、氧分压1.8 MPa、催化剂0.14 mol/L的基本条件下,Cu浸出率为99.4%,浸液中残留∑Fe质量浓度仅为3.52 g/L,对后续回收Cu的精炼工艺非常有利。氧化渣以氯化浸金工艺浸出Au、Ag,浸出率分别为98.2%、90.3%,有价元素回收率高,工艺简单,环境效益好。  相似文献   
18.
三维电极法预处理山梨酸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三维电极法对山梨酸废水进行了降解实验,并考察电极材料、反应器电压、电解时间、进水pH值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不锈钢作阳极,石墨作阴极,柱状活性炭作填料,在槽电压为20 V、主电极极间距为11 cm的条件下,pH值为 4.0±0.2的山梨酸废水在电解20~30 min后,COD去除率达48%以上,而且废水的BOD/COD提高到0.40。  相似文献   
19.
采用高渗透压渗流试验装置,模拟已被污染的浅层地下水越流通过弱透水层污染深层地下水的过程,研究不同矿化度、不同pH条件下有机污染物(菲)通过饱和黏性土弱透水层时的质量浓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矿化度的增加有利于弱透水层吸附截留渗滤液中的菲;高矿化度水中的Na+交替土层中的Ca2+、Mg2+,使水中的Ca2+、Mg2+质量浓度增加,与HCO-3、菲组合形成络合物;不同pH条件下,Ca2+、Mg2+、HCO-3对菲的迁移有阻滞作用,SO2-4参与还原反应并可与菲形成络合物,对菲迁移有促进作用。菲在弱透水层中的迁移能力很弱,衰减率达82%~96%,高渗透压下菲的污染锋面迁移速度为0.714 m/d,pH=8时菲通过弱透水层的迁移质量浓度最小。控制渗滤液的pH、组分可有效阻止菲在弱透水层中的迁移。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科研领域对于生物系统工程项目的探索在不断深入,有一些科研成果值得广泛推广,其价值极高。生物系统工程与科学是对系统论、工程方法、计算方法及实验方法进行交叉整合的应用与研究。本文主要探讨系统遗传学与生物技术—细胞分子生物系统的合成这一课题,得出系统科学对计算机科学、人工机器的仿生学的理论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一论断,为生物技术科研领域充实了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