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0篇
  免费   346篇
  国内免费   900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488篇
地球物理   78篇
地质学   90篇
海洋学   35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0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北京市城、郊气候要素对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利用北京市市区4个站点和郊区3个站点40a的气候资料,分析了北京市城、郊平均气温、降水、日照、能见度和相对湿度的变化特征。研究发现:40a来北京市城、郊年平均气温明显上升,城区气温平均升温幅度为0.43℃/10a,郊区气温平均升温幅度为0.21℃/10a。北京市热岛效应明显增强,城、郊气温年代变化特征中,城、郊温差20世纪60年代最小,90年代最大;在城、郊气温年际变化特征中,1961~1977年城、郊温差较小,1978~2000年城、郊温差较大。在城、郊气温季变化特征中,冬季城、郊季平均气温温差最大,春季城、郊季平均气温温差最小。近几年虽然高温(≥35℃)日数明显增多,但是年最高气温变化不大,只有1997年、1999年和2000年年最高气温超过38℃。北京市年日照时数呈明显下降趋势,城区40a来日照时数下降幅度为78.9h/10a,城、郊日照时数差异随季节有不同的变化,并且秋季最大,1961~2000年秋季郊区日照时数比城区平均多0.34h。40a来北京市年降水量略有减少,且年降水量变化幅度很大,城区40a来降水量减少幅度为45.2mm/10a,由于城市化影响,下垫面性质改变,城区<10mm的降雨日数远远小于郊区,40a间城区<10mm的降雨日数比郊区少603d。1981~2000年间北京市城区水平能见度2月份、5月份、9月份和10月份较好,北京市城、郊低值能见  相似文献   
952.
长江三峡地区夏季旱涝特征及气候预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宋文玲  杨义文 《气象》2003,29(7):13-18
利用1951~2000年间三峡地区上游5个流域区间(乌江流域、重庆—万县、万县—坝区、嘉陵江流域、岷沱江流域)面降雨量资料分析了三峡地区夏季5、6、7、8月及6~8月旱涝分布特点和成因,探讨了若干主要环流系统对这一地区夏季旱涝的影响,建立了长江三峡地区夏季降水趋势概念化预测模型;模型思路清晰,方法简便,历史拟合率较高,2000、2001、2002年三年的预测结果基本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953.
我国短期气候预测的业务技术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振国  刘海波 《浙江气象》2003,24(3):1-6,46
首先概述了我国短期气候预测技术和业务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近40多年来,我国短期气候预测业务技术经历了经验统计分析、数理统计分析、物理统计分析、动力与统计相结合4个主要发展阶段。其次分析了“九五”以来我国短期气候预测技术的新进展,通过“九五”攻关研究,增强了我国短期气候预测的物理基础、综合决策和业务预测能力,初步实现了动力与统计相结合,提高了自动化、客观化、可视化水平。最后探讨了未来我国短期气候预测技术发展的几个主要问题,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动力气候模式,另一方面要不断改进提高物理统计方法,在汛期降水物理统计预测方法的研究中,应重点加强主导因素、中纬度环流异常、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年代际气候背景与年际气候异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954.
中国北方近50年干旱变化特征   总被引:89,自引:0,他引:89  
王志伟  翟盘茂 《地理学报》2003,58(Z1):61-68
根据1950~2000年我国629个站逐月降水资料,采用Z指数作为旱涝等级划分标准,根据计算出的Z指数把各地的旱涝情况划分成7个等级,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干旱发生的范围.通过研究干旱范围变化趋势和特征,进而诊断干旱发生严重程度的变化.通过对近半个多世纪来的资料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北方主要农业区不同程度的干旱面积均有扩大趋势,在不同季节以及北方区内的其它区域干旱的发生发展还有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955.
东北夏季低温与旱涝预测综合业务系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李辑  王锦贵 《气象科技》2002,30(4):252-256
东北夏季低温与旱涝预测综合业务系统是在对东北地区夏季低温与旱涝的形成机理,演变规律,影响因子,前兆信号全面系统的研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高度可视化,具有人机交互功能的新一代东北夏季低温与旱涝预测与监测业务工作平台,文章综述了新一代业务平台建设的总体目标,指导思想技术路线,主要结构,具体内容及功能特点。  相似文献   
956.
王有民 《气象》2002,28(2):62-63
11月份 ,我国大部地区降水量偏少或接近常年 ,降水主要出现在上旬江南地区 ,中下旬全国大部地区降水稀少 ,北方部分地区干旱持续或发展 ;本月热量条件好 ,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偏高 ,新疆、黑龙江等地气温显著偏高 ;部分时段出现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 ;东部部分地区及西南地区东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大雾天气。1 南方局部地区上旬雨量偏多 ,北方部分麦区干旱持续发展本月降水主要出现在上旬江南地区 ,中下旬全国大部地区降水稀少 ,陕南至黄淮一带仍有旱情存在并有所发展。 1 1月份降水量 ,江南大部、华南北部、云南西南部和海南东部有 50~ 1…  相似文献   
957.
文中对引进的高分辨率 (94 2 .5m× 94 2 .5m)分布式水文 土壤 植被模式 (DHSVM) ,针对海、滦河流域的特点进行了改进 ,主要包括 :(1)改变蒸散发模拟方法 ,用改进的Penman Monteith模式模拟海滦河流域的蒸发 ,较好地模拟出 1a内的两个峰值 ,最大值出现在 4~ 6月 ,次大值出现在 7~ 8月 ;(2 )改变水文模式结构 ,用多站点气候观测资料内插到模式网格点 ,充分实现了分布式水文模拟 ;(3)发展新的水文、植被、土壤参数化方案 ,对 33个参数分区计算和确定 ,并重点对土壤孔隙度 φ、土壤蓄水能力θfc、叶面指数LAI、随机阻抗γs 等 11个参数进行调试和修订 ,提高了水文模拟精度。用改进的DHSVM模式分别对滦河、桑干河流域蒸散发、地下水位、土壤湿度、土壤水下渗、产流、汇流与径流等水文过程进行Off line模拟试验 ,模拟结果与实测值一致性较好 ,滦河流域 1979~ 1991年、桑干河流域 1979~ 1987年水文模拟效率系数分别为 0 .89和 0 .82 ,均高于国内其他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958.
水文模式DHSVM与区域气候模式RegCM2/China嵌套模拟试验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本研究在改进水文 -土壤 -植被模式DHSVM ,用气候观测资料驱动DHSVM进行模拟试验的基础上 ,建立了区域气候模式RegCM2 /China与水文模式DHSVM的嵌套系统 ,将区域气候模式对中国和东亚地区控制试验 (目前气候情景 )和敏感性试验 (未来 2×CO2 气候情景 )结果用双线性插值方法降尺度 (downscaling)到滦河、桑干河流域的 8个气象站点 ,然后再用数字高程模式DEM插值到DHSVM的细网格点 ,驱动水文模式进行嵌套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滦河、桑干河流域在未来大气中CO2 浓度加倍情况下 ,地面气温呈一致的增加趋势 ,年平均气温增加2 .8℃ ;两流域未来降水也呈增加趋势 ,滦河、桑干河流域年降水量分别增加 6mm和 4 6mm ;两流域未来蒸发量有所增加 ,年均蒸发量增加 2 9mm ;未来滦河流域年径流深减少 2 7mm ,流量减少 14 .72× 10 8m3 ,桑干河流域径流深增加 2 6mm ,流量增加 12 .2 2× 10 8m3 ,两流域合计 ,流量减少 2 .5× 10 8m3 ;未来滦河、桑干河流域径流深趋向一致 ,分别为 74和 71mm ,约为全国目前平均径流深 2 84mm的 1/ 4。可见 ,两流域未来总体上仍呈现暖干化趋势。本研究发展的嵌套模式系统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 ,而且通过参数移植 ,可应用于中国其他流域  相似文献   
959.
世界各国CO2排放历史和现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任国玉  徐影等 《气象科技》2002,30(3):129-134
根据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CO2信息分析中心资料,对代表性国家的CO2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的历史演化过程进行分析,对这些国家的CO2历史累积排放总量和人均历史累积排放量进行了计算和比较。文中提出了温室气体人均历史累积排放概念,这个概念兼顾了公正和公平及其历史与现实责任,在未来的全球气候变化历史责任分担研究中应该受到进一步重视。  相似文献   
960.
信息时代的天气、水和气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永光 《气象》2004,30(3):3-6
196 1年以来 ,每年的“世界气象日” ,世界气象组织 (WMO)执行委员会都要选定一个主题进行宣传 ,以提高世界各地的公众对自己密切关注的气象问题的重要性的认识。 2 0 0 4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信息时代的天气、水和气候” ,水在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水与天气、气候关系密切 ,信息时代为高速度收集和传递气象信息 ,及时准确地进行天气气候监测预测 ,为防汛抗旱、防灾减灾、合理开发和保护气候和水资源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