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43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183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德国GSS-2型海洋重力仪更新性改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简述了我国引进的德国海洋重力仪器现状,介绍了一种新研制成功的与GSS-2型海洋重力仪探头适配的数字检测控制装置和具当代先进水平的计算机虚拟仪表终端系统,并给出了GSS-2型海洋重力仪更新性改造后的测量应用结果。  相似文献   
212.
大鹏湾夜光藻赤潮的营养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大鹏湾夜光藻Noctilucascintillans赤潮发生要素的结构关系,利用生物种群生态学和营养动力学的原理,提出夜光藻-硅藻-营养物质三者相关的动力学模型,模型中的参数将体现海况环境的有关因素。文中利用微分方程动力系统理论对模型作出定性分析,给出赤潮发生与否的某些判别条件;并根据1991年3月1日一4月30日大鹏湾所发生的夜光藻赤潮数据分别对1次赤潮全过程和有连续3次赤潮的情形进行了有效的数值模拟,所得结果对赤潮的预测预报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13.
调查海区的表层水可划分为四个变性水团,即南海北部沿岸水(NSCW)、南海太平洋表层水(SPSW)、泰国湾—巽他陆架一带表层水(SSSW)和南海中央表层水(CSSW).其中SPSW和SSSW属季节性水团,NSCW和CSSW终年存在。这些变性水团的消长变化与南海的季风密切相关.CSSW以南海中部为活动中心,在西南季风和东北季风的作用下,分别向南海北部和南部移动.SPSW和SSSW仅分别在冬半年和夏半年出现于调查海区的北部和西南部.NSCW的消长变化不但受到广东沿海江河径流量的制约,而且在东北季风潮期间还受到东海沿岸水的强烈影响。  相似文献   
214.
研究了珠江口贫氧区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d,Fe和Mn含量的相互关系;探讨它们在迁移和固-液平衡过程相互作用的特征;研究了沉积物的环境因素和重要组分对其沉积-溶解作用的影响;研究了表层沉积物对它们的富集作用。结果发现,沉积物对Cu,Pb,Zn和Cd的富集系数(K)排列次序为K_(Cd)>K_(Pb)>K_(Cu)>K_(Zn)。K_(Cd)大于对照区和长江口的相应值。此结果说明,上述区域的表层沉积物中可能有自生的CdS。且贫氧水的表层沉积物中Fe,Mn,Cu,Pb和Cd的地球化学特性尚未有显著的改变。  相似文献   
215.
本文利用Γ函数的递推公式开拓了双Γ函数的展开式的定义域,并引入黄金分割法,给出了一种通用型的三参数Pearson-Ⅱ型分布极大似然估计方法,最后给出了一个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216.
珠江河口海区潮流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ADI法首次对整个珠江口河口海区的潮汐和潮流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实测值相比,潮位、潮流场、佘流场和八大河口门潮量等的模拟计算结果令人满意;还计算了拉格朗日余流场和拉格朗日标识质点运动轨迹,并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17.
南海的海浪及其预报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 言 南海海区辽阔、地形复杂,海上波浪的大小分布受当时海上的风场和海区地形等因素影响引起明显的变化。通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海浪预报实践和对1958-1967年和1958-1972年这两次南海船舶测报中波浪观测资料的整理分析~[1],我们对南海海浪的分布规律,已有了基本的了解,并发现了一些在制作海浪预报时应予注意的问题。 二、南海海浪的分布概况 根据《中国近海及西北太平洋气候图集》中所编绘的南海各月波浪分布图,可以看出南海的波浪大小和方向的变化主要受季风的强弱、进退和变化所影响。南海北部一般于9月份开始出现占优势的东北浪,10月份占优势的东北浪区扩展到南海中部,11月份整个南海均主  相似文献   
218.
依据1983年9月和1984年7—8月42个测站两个夏季航次的调查资料,求出南海中部海区中碱氯比率S.A.=A_T/Cl,并对其分布特征进行了简要的描述和讨论。整个调查海区中S.A.的垂直分布趋势相当一致,很多测站大约在90—200m深处出现S.A.极小值。这些结果与西北太平洋中的很相近,为南海中部的水团源于西北太平洋这一结论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同时还应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法由这些数据导出调查海区中S.A.的密度(σ_t)三次样条函数的参照方程。该参照方程能够相当好地拟合分析数据。S.A.的相对拟合方差约为±1.3%,与应用pH电测法测定海水总碱度的相对精密度一致。  相似文献   
219.
反射地震方法研究南海北部的深水底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220.
0814号“黑格比”台风是登陆广东的强台风,引发严重风暴潮,造成珠江口超高水位.由于珠海验潮站仪器受损,未能记录最高潮位.文中采取测量水痕和邻近站差值相似比较法对该站在黑格比台风袭击时最高潮位的出现时间及高程进行后报,估算出珠海站此时间的最高潮位为珠江基面上(274±5)cm,并对该次台风的珠江口异常高潮位与海平面上升及围海造地关系进行分析,旨在为沿海工程高程设计和评估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对风暴潮潮位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