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78篇
测绘学   45篇
大气科学   78篇
地球物理   58篇
地质学   87篇
海洋学   75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4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91.
上海近50年气温变化与城市化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上海地区2个气象站近50年的年均气温数据,采用回归分析、滑动平均和Mann\|Kendall检验法研究上海地区气温的年代际变化与跃变,城郊温差的年际变化;采用趋势拟合与相关分析,研究城郊温差与城市人口、GDP、能源消耗量、建成区面积和住宅竣工面积等各项城市发展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1)近50年来,上海地区年均气温缓慢上升,20世纪90年代后城郊温差呈锯齿状上升趋势,若以徐家汇代表城区,奉贤代表郊区,则近50年来,城郊温差增温率为0.23℃/10a.(2)1989~1990年为上海城区气温的跃变年份,而郊区的气温跃变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3)各项城市发展指标均与上海城郊温差有着显著的相关性,表明它们与上海城市热岛的发展关系密切,其中,住宅建设是上海城市热岛最主要的驱动因素,城市人口和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2.
贵州豹子洞石灰岩与红土型金矿藓类植物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江洪  张朝晖 《中国岩溶》2007,26(1):31-36
红土型金矿是岩溶地区新发现的一类金矿类型,其特点是石灰岩基岩与金矿红土混生。为了探索岩溶地区苔藓植物特征, 2004年8月我们对贵州安龙县豹子洞石灰岩和红土型金矿苔藓植物进行了比较研究。野外在红土型金矿区和石灰岩各设5个采样点, 共观察和采集了105份苔藓标本。对苔藓植物的区系组成、地理成分、结构及物种多样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该地区两种基质上共有40种,隶属9科25属,未发现苔类和角苔类。其中,石灰岩上有7科、11属、12种藓类植物; 红土型金矿上有6科、18属、28种藓类植物。豹子洞石灰岩与红土型金矿区藓类植物其种相似性系数为0. 05。Sha nno n-Wiene r 指数和种间相遇机率指数较低, Simpso n 指数则较高,表明苔藓植物分布受基质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93.
通过PCR结合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对从南极长城站附近表层土壤样品中获得16SrDNA序列特征片段V3区序列进行分离。对其中的主要12条DGGE条带进行胶回收,获得的DNA片段经测序以及计算机比对分析发现,它们分别属于β、γ、δ-变形细菌(Proteobac-teria)、噬纤维菌-屈挠杆菌-拟杆菌(Cytophaga-Flexibacter-Bacteroides,CFB)群细菌、放线细菌(Actinobacteria)、蓝细菌属(Cyanobacteria)、酸杆菌属(Acidobacteria)和绿屈挠菌属(Chlo-roflexi)等系统分类群。南极表层土壤样品中的大部分16S rDNA序列与从其他土壤或沉积物样品中直接获得的序列相似性较高(93%-100%)。  相似文献   
94.
清末西垦对毛乌素沙地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昭庆 《地理科学》2006,26(6):728-734
以历史文献、地方档案及古今地图为主,采用政区和地名演变考证的方法,逐一复原了清代末年(1902~1908年)在鄂尔多斯中、南部地区,即今伊金霍洛旗、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乌审旗及鄂尔多斯市区放垦的范围,这些复原的放垦地带或在今毛乌素沙地边缘地带或远离毛乌素沙地。文章通过对清末放垦背景及过程的分析,认为放垦避开了土质低劣易于沙化脆弱地段,所以清末放垦对毛乌素沙地沙漠化发展起的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95.
本文采用一层具有粗糙界面的连续随机介质模型,计算双站散射系数和后向散射系数,由互易性定理计算热发射率。数值模拟了植被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后向散射和热发射的变化,以及它们的相关特征。理论结果与几种植被的主被动遥感实验数据作了比较和讨论,阐明了微波主被动遥感的一些相关的数值特征。  相似文献   
96.
用合成孔径雷达图像反演浅海水下地形的一种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流与海底地形的相互作用导致了海表面的粗糙起伏,从而引起对海面观测的雷达散射截面的变化。在浅海海流速度垂直分布廓线为均匀的假定下,由流体连续性方程和驰豫时间近似下流体力学弱相互作用的理论,已证明雷达散射截面的空间变化正比于海流方向上海流速度变化的梯度。研究了合成孔径雷达(SAR)对海面的观测图像在无槽道信息和海流方向预知条件下,提出用散射系数的二维相关函数确定海流方向。在海流速度和方向已知条件下,推导了由雷达散射截面的空间变化迭推反演浅海水下地形的公式,并研究了航天飞机SIR-CSAR在我香港特区海域的二维图像反演浅海水下地形的应用。  相似文献   
97.
探索与拓展--评张伟然的<湖北历史文化地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晓虹 《地理学报》2000,55(4):508-508
新近出版的<湖北历史文化地理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是区域历史文化地理研究的又一部力作.该书深入地分析了今湖北省境历史时期文化现象的地域差异及形成过程,是一部将区域文化地理实证研究与文化地理学的理论探索相结合的优秀论著.  相似文献   
98.
清代云南雨季早晚序列的重建与夏季风变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以档案为主的历史文献资料逐年进行考订,复原了云南1711~1911年间的雨季早晚序列,并利用多种资料进行了检验。分析表明,云南雨季开始期年际和年代际的波动都较剧烈,还存在年代际尺度以上的长时间尺度波动。雨季开始期从18世纪初逐步转向偏早,19世纪又转向偏迟,到20世纪又偏早,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夏季风的长期变迁。云南雨季开始期存在明显的准3年和11.3年周期,准3年周期可能和El Nino事件的准3年周期有关,11.3年周期明显和太阳活动的11年周期有关。同时发现,El Nino事件对云南雨季的开始期有重要的影响,在El Nino年云南雨季开始期主要为偏迟或正常,但这种影响存在明显减弱的时期,可能意味着ENSO事件对亚洲夏季风的影响存在某种震荡。  相似文献   
99.
溶解态黑碳(DBC),通常被认为是黑碳或降解产物中可溶解于水的组分.作为一类具有高疏水性稠环芳香结构的物质, DBC完全可能以吸附在悬浮颗粒物或颗粒态有机物的形式存在(PDBC),并且不等同于黑碳颗粒物(PBC).然而,目前环境样品中测量黑碳的主流方法,尤其是颗粒物的处理方式,并未对这一部分黑碳进行测定.因此,自然界中DBC的量在很多研究中有可能被低估,使得目前关于DBC地球化学行为以及定量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存疑.本研究基于之前在渤海工作的详细数据,包括PBC、 DBC,以及颗粒有机碳含量、悬浮颗粒物浓度、多环芳烃含量,通过对比实测多环芳烃固液分布情况,圈定出渤海表层水体中PDBC固液分布系数(Kd)大致在0.018~0.072之间,含量在1.637~6.449μg C L-1之间.同时,估算出渤海水体悬浮颗粒物上PDBC储量(2.049~8.194Gg),低于PBC储量(15.16Gg),却同属一个数量级,该结果表明, PDBC是渤海水体环境中DBC的重要存在形式.明确DBC在水体中的吸附解吸附过程是厘定DBC源汇定量关系以及完善海洋DBC迁移转化过程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00.
地球伽马射线闪(Terrestrial Gamma-ray Flashes, TGFs)是近来相关研究比较活跃的一类发生在雷暴中的高能辐射现象,可在地面和近地轨道卫星平台上观测到光子能量高达几十兆电子伏特的伽马射线爆发.观测表明TGF是伴随雷暴闪电发生的一种自然界比较常见的高能大气物理现象,但其产生过程、物理机理及效应等尚不清晰, TGF研究也已成为大气电学与高能物理这一前沿交叉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文章阐述了近十年来关于TGF探测、TGF与闪电放电过程及雷暴活动相互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一些尚存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卫星观测发现上行TGF与云内初始先导过程关系紧密,一般发生在云内先导起始之后几毫秒时间内,并可能由于其发生过程伴随的瞬时大量电子转移产生特殊的低频电磁辐射.相比之下,目前报道的下行TGF的发生环境比较复杂,可能伴随着不同类型的闪电放电过程,如上行正先导/下行负先导、连续电流过程、回击过程等.由于地面观测资料较少,与上行TGF相比,下行TGF产生过程的研究更加缺乏.随着精细时空探测系统的发展,基于地面与卫星观测平台的精细协同观测将对TGF产生过程及其机制的研究带来更多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