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57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13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10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天津市暴雨内涝灾害风险分析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城市化对暴雨内涝灾害风险分布的影响,介绍了天津市暴雨内涝灾害仿真模型的基本原理及实际暴雨过程的验证情况。在分析天津市暴雨频次分布的基础上,根据天津市的暴雨特点和汛期排水运作规则,利用天津市内涝灾害仿真模型,对不同类型的降水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暴雨引起内涝灾害的风险进行了初步的量化评估。  相似文献   
72.
The NOAA is a special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The first and second channels of the AVHRP (the sensor of NOAA) are much similar to the fifth and seventh channels of the resource satellite MSS,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spectral response curves are much alike. The AVHRR'S first channel has a higher reflectivity from soil, and the second channel is highly reflected by vegetation. By virtue of its wide sensitivity range, multiple reception orbitals, economical and convenient, it has been used in the W.S.A. in the agricultural estimation.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 spectra from the vegetation, and through the digital exchange of the measuraed values on the first and second channels of the NOAA/AVHRR, We established a servies of green models which can be need in making agricultural estimation satisfactorily.As expesimentally showed that these green models highly correlated to the yeild of crops. This has been presently becoming the main information sources for yield estiraatings. With the forecast of the  相似文献   
73.
利用ArcGIS对莆田沿海地区的地形、下垫面属性和排水设施及排水运作方式进行预处理,建立台风降水、风暴潮共同影响下的莆田沿海地区内涝模型。应用雷达估算降水及自动雨量站数据计算的热带气旋"南玛都"过程面雨量,以及此次暴雨过程沿岸海区和河口的时变水位作为模型的边界条件,对莆田地区风暴潮灾害风险进行评估试验。针对2011年9月1日热带气旋"南玛都"造成的莆田沿海地区风暴潮及暴雨灾害,利用暴雨内涝模型进行评估试验研究,将模拟结果与实况灾情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模型能够较客观地反映"南玛都"过程降水和风暴潮共同作用的灾害情况。  相似文献   
74.
利用统计分析结合数值模拟试验的方法,研究1949—2019年6—9月登陆北上后影响环渤海地区的热带气旋(后统称TC)所经下垫面和强度变化的不同特征,及环渤海地区下垫面对TC强度加强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71年间共有25例TC影响环渤海地区,按照首次登陆点的不同将其分为山东及山东以北登陆(第一类,11个),以及山东以南登陆(第二类,14个)两类,第一类TC北上时路径所经下垫面为先海洋后陆地,发生变性的几率较小且北上后无加强,第二类路径所经下垫面为先陆地后海洋,移入环渤海区域后发生变性的几率增大且存在强度加强现象,其中加强的TC共5例;对第二类TC中强度加强的个例“温比亚(2018)”TC进行数值模拟试验表明,增加或降低黄渤海的海温时,TC均表现出加强趋势,将黄渤海修改为草地时,TC不再加强,而海陆分布指数的分析表明无论海温如何变化,TC由陆地移入海洋与强度加强趋势之间关系密切。以上表明TC由陆地移入黄渤海是产生强度增强趋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5.
EOS/MODIS卫星对渤海海冰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本文对MODIS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探讨了利用MODIS数据提取渤海海冰信息的方法,得到三个不同时相的海冰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利用MODIS提取的海冰纹理很清楚,可以很好的刻画出海冰的外缘线及冰块之间的缝隙。因此,利用MODIS准确监测海冰的分布及其面积变化是十分可行的。  相似文献   
76.
利用2009年12月至2010年11月渤海西岸大港风能塔观测得到的风速、风向和温度梯度资料,计算了风能塔周围空气动力学粗糙度Z0。对比分析了风廓线法和风速标准差法的计算结果,讨论了风速标准差法的适用性以及下垫面空间非均一性对粗糙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风能塔三个主风向上的平均粗糙长度为:0.1319m(N),0.0386m(SE)和0.0182m(SW)。通过严格条件限制,利用风速标准差法可以得到与风廓线法相同的计算效果。同一方位上,利用10-30 m资料计算得到的粗糙度长度的季节差异相对较小,而50-70 m的计算结果差异相对较大。在相同高度上,粗糙度长度计算结果亦存在明显季节差异,反映了随季节变化的植被对地表粗糙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7.
地震前地温突升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温观测,特别是80 cm以下浅层和深井地温观测已基本上摆脱了外界等自然因素的干扰,是获取地热信息的一种比较直观、简便的度量.临震前出现的地温突升现象被认为是探测地震活动的有效手段,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文中对地震前浅层地温突升变化特征、浅层地温突升一些观测事实研究、深井地温突升的一些观测事实的研究以及地温突升现象的成因,分别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8.
根据2004年广东潮州沿海地区的气溶胶浓度观测资料,分析潮州沿海大气气溶胶无机离子浓度分布特征及气象要素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子浓度季节性差异明显,总离子浓度呈现春夏季低、秋冬季高的特征,系由当地不同季节降雨量和风向分布不同造成的;气溶胶无机成分与海水近似,表明海盐是当地气溶胶的重要来源之一,但Cl-与Na+不一致,表明可能存在除海盐颗粒以外的异地气溶胶长距离输送;总离子浓度随采样点高度增加而降低,随采样时海陆风变化而变化;阳离子浓度日际变化不明显,阴离子浓度易受天气条件影响。  相似文献   
79.
刘志杰  王炜  廖志宏  李英华 《气象》2024,50(5):547-560
利用CODAS实况融合海温和FY-4A温度廓线资料协同同化的方法,尝试改进WRF模式在黄渤海区域的海雾数值模拟效果。分析结果显示,高时空分辨率的CODAS海温显著改善了WRF模式对黄渤海区域海雾模拟性能,模拟雾区范围及强度相比FNL海温模拟结果更接近实况。通过分析雾区各类要素相对海温变化的敏感度,明确了2m气温及比湿,以及海气界面感热、潜热和水汽通量与海温呈现不同程度的正相关,而液态水含量则与海温呈显著负相关。同时,协同同化FY-4A廓线资料可优化WRF模式边界层内湿度及风速垂直分布,改善雾区水汽输送及液态水含量。FY-4A廓线资料和CODAS海温的协同同化能更好地模拟出雾区气象要素的中尺度分布特征,表明高精度和高分辨率的海洋实况资料有利于改善黄渤海区域海雾数值模拟效果。  相似文献   
80.
孟凡超  郭军  李明财  张雷  张瑞雪 《地理科学》2020,40(10):1753-1762
基于自动气象站实测资料,通过模拟天津市办公建筑逐时供暖负荷,重点分析了极端低温过程中城市热岛对建筑小时供暖负荷的影响,以期为精细化供暖调控和节能设计提供参考。结果表明:2009—2017年城市和乡村办公建筑供暖负荷均呈减少趋势,城市供暖负荷较乡村平均每年减少7.46%。城市热岛强度(Urban heat island intensity, UHII)每上升1℃,城市办公建筑年供暖负荷较乡村减少2.19 kWh/m2,即热岛强度的增加使城市办公建筑供暖需求有所减少,有利于城市建筑的供暖节能。以2016年1月21~25日典型极端低温过程为例,研究发现,低温过程中城乡小时供暖负荷明显增加,较低温前和低温后增加约10%~20%。受大尺度天气过程影响,低温过程中城乡气温差异变小,UHII减弱。低温前和低温后城市供暖负荷较乡村减少约6%~8%,而低温过程中城市较乡村仅减少约3%;另外,在低温过程中,北京时间07:00~19:00的高负荷时段城乡供暖负荷差异不明显,这些结果表明低温过程中城市热岛对办公建筑供暖负荷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