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5篇
  免费   306篇
  国内免费   503篇
测绘学   330篇
大气科学   230篇
地球物理   97篇
地质学   305篇
海洋学   1012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47篇
自然地理   20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3篇
  1964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81.
182.
强台风海葵登陆前后强度变化的观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钱燕珍  高拴柱  黄思源  杜坤  郭建民  郭宇光 《气象》2013,39(10):1265-1274
1211号台风海葵强度强,在近海及登陆前后中、日、美三个国家的业务定强差别较大。云图分析“海葵”强度强,近海后云顶亮温长时间在-70℃以下。雷达资料表明“海葵”登陆前后,结构对称,眼区清晰,范围增大。登陆点附近沿海测站出现了长时间的强大风,过程13级及以上阵风共持续了26 h,东矶、大陈、石浦最大风速的极大值分别是:46.9、39.4和36.8 m·s-1。风场垂直分布差别500 m以内普遍在7~8 m·s-1。这些陆基观测资料表明“海葵”可能达到了强台风标准,中央气象台定强是合理的。近海或登陆台风强度的确定在使用Dvorak技术的基础上,还应更多地参考陆基探测资料。  相似文献   
183.
南方两次降雪过程的降水相态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地面观测资料、NCEP GFS分析资料、卫星及多普勒雷达资料和中尺度数值模式WRF,通过对比分析寒潮型暴雪和冷暖空气对峙型(下称对峙型)雨雪两类天气过程的大气环流形势、温湿廓线和对流层中低层风场特征,发现温度平流的强度和高度层次是两类雨雪天气过程的最大差异.东部沿海地区的低层风向可以用来判定冷空气的强度和爆发时间.从热量的收支来看,温度垂直廓线的主要影响因子是温度的水平平流和非绝热过程.逆温层的出现主要是温度水平平流项的贡献;强降水期间,非绝热加热与温度水平平流的增温效果相当.对峙型降雪的平流降温明显小于寒潮型降雪,对峙型降雪的中低层更多的是暖平流.950 hPa混合降水凝结比可作为降水相态的预报因子,混合降水凝结比接近100%,雪混合比>0.2 g·kg-1,地面降雪;凝结比在95%~100%之间为降水类型过渡区,结合非绝热降温幅度和地面温度,可以用来判定过渡区的降水类型;凝结比<90%,地面温度在0℃以上,类型为降雨.  相似文献   
184.
2011年浙江省出现了自1999年以来最典型、最强的梅雨降水集中期,连续4次强降水过程造成旱涝急转.本文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浙江梅汛期前后大尺度环流背景进行了分析并与历史同期进行了对比,同时又对4次强降水过程的梅雨锋结构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中高纬环流急转前后都具有很大的经向度,但由急转前的“三槽三脊”转变为“两槽一脊”,梅汛期为单阻形势,贝加尔湖阻塞高压前的西北气流为梅雨提供了冷空气条件.梅汛期印缅槽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急转前明显加深、加强,偏强的印缅槽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有利于在副热带高压西北侧建立持久、稳定的水汽通道,西南气流与偏东气流在浙江构成准纬向切变,使得大量暖湿气流辐合上升,青藏高压北侧的偏北大风造成高层强烈辐散,这都为暴雨提供了良好的动力和水汽条件.(2)暴雨主要出现在梅雨锋前沿,梅雨锋区的上升运动与南北两支下沉气流相配合,北支携带冷空气向梅雨锋输送,南支与梅雨锋区上升气流构成经向垂直反环流,加强了锋区的上升运动.(3)4次暴雨过程梅雨锋都为相当位温密集带,在对流层低层垂直方向上近似直立分布.由于受冷空气影响,第一、三、四次过程梅雨锋区具有较明显的温度梯度,低层锋区向北倾斜;相反,没有冷空气的作用,第二次过程锋区无温度梯度,梅雨锋向南倾斜.  相似文献   
185.
随着气象部门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服务器数量持续增加,现有信息系统架构普遍存在应用与数据混杂、安全性差、资源配置和利用不合理、管理水平低等问题。本文以宁波市气象服务中心信息系统虚拟化改造为例,通过应用效果来说明实施虚拟化技术对于气象部门提高业务可用性、资源利用率和管理水平等方面所具有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6.
宁波市气象影视制作中心系统建设经验为鉴,针对市级影视节目平台制播安全高效的需求,探讨了建立市级气象影视系统平台设计思路和方法,对设备选型、系统构架、平台布局、安全保障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主体框架是搭建二个数字标清演播室、一个配音间,以大洋非编网为主干,迪乐普虚拟演播室和维斯(vizrt)图形图像系统为补充的气象影视制作平台,对于建设同级别气象影视制作系统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7.
钱燕珍 《浙江气象》2013,34(1):33-36
面向政府的决策气象服务,国家级和地方有很大不同,主要体现在服务方式和内容上.国家级服务对象是党中央、国务院及相关部委局,以提供综合性、宏观性服务材料为主,为国家层面的防灾减灾或重大活动、重大突发事件提供服务,并有专门机构专业人员开展此项工作;而以宁波为例的地方决策气象服务主要围绕地方的防灾减灾、重要天气、重大活动保障开展工作,常以首席预报员兼顾、领导签发的形式开展,服务方式以材料、电话、传真或直接与政府领导交流方式进行.本文比较了1109号台风“梅花”影响期间国家级和地方所开展的决策气象服务,认为各有所长,国家级服务理念强,关注点多面广;而地方服务较直接、迅捷,针对性强,直面领导.由此建议,建立上下交流、学习机制,以便全面提高气象服务工作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8.
应用ARW—wRF/3DVAR(V3.1)中尺度模式对0908号台风“莫拉克”进行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模式对宁波市135个自动气象站24h降水量预报与实况相关系数达到0.762,对50、100mm降水Ts评分分别达到0.963和0.778,BS接近1,200mm以上降水Ts评分0.320,漏报率明显增大。模式对“莫拉克”台风北抬过程中雷达回波的移动速度和强度把握具有较高的参考性,模拟降水回波主要出现在迎风坡,垂直结构均匀。地形导致浙江省50mm以上的降水增幅带主要位于28。N以北地区,与地形走向基本一致,降水增幅大值中心一般模式地形也相对高,但降水增幅与模式地形高度并不完全呈线性关系。地形作用在浙江省形成明显的地形辐合线,辐合线呈东北一西南走向,并随高度向浙江西南部收缩,浙北地区地形辐合线在600hPa以下层次表现清楚,而海拔相对高的浙西南地区,辐合线可伸展到400hPa。地形辐合线随着台风中心移动而北抬,其附近降水得到了明显增强,10mm/h以上的降水增幅带基本沿着中低层地形辐合线走向且随辐合线移动。地形导致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相间增强,从而激发出次级垂直环流,进一步增强降水的局地性。  相似文献   
189.
通过对T213、T639、ECMWF及WRF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09-2010年3个典型黄海、东海入海气旋预报能力分析发现:T213、T639和ECMWF能提前6~10d预报出入海气旋的生成、移动和发展,但对环流调整时气旋移速突变的预报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所有预报时效基于各模式850 hPa涡度场的路径预报误差和标准差均小于海平面气压场预报,当气旋跳跃式快速移动时,850 hPa涡度场预报优势更加明显,预报中需要更注重中低层形势的预报来把握气旋的移动和发展.3个全球模式比较,ECMWF路径预报、中心气压预报误差及标准差均为最小,T639总体略优于T213.WRF中尺度模式在短期预报时效内(0~72 h时效),对入海气旋造成的大风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但预报风速小于实况风速.个例2在提高了模式分辨率、同化雷达和中尺度站等本地资料后对风速预报有很大的改进.  相似文献   
190.
用8种保存方法对淡水和海水水样中四个氮磷营养盐(NH3-N、NO3—N、NO3-N、PO4—P)参数及总氮的稳定性进行了7d保存效果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淡水与海水氮磷营养盐的最佳保存方法与效果各不相同,但淡水和海水的总氮值在各种方法保存下均十分恒定。综合考虑有效性及可操作性后提出了5d内的短期保存技术:(1)海水水样用5‰氯仿4℃条件下保存,供NH3-N、NO2—N和N03-N三个营养盐的测定,用5‰甲醛4℃条件下保存供PO4-P测定;(2)淡水用5‰氯仿4℃条件下保存,供NH3-N测定,5‰甲醛4℃条件保存供NO2-N、NO3-N和PO4-P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