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100篇
大气科学   438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32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01.
102.
103.
分析了探测设备社会化保障工作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设计开发了探测设备社会化保障管理平台,实现了社会化保障设备的实时监控、故障信息发送、维护维修的管理及保障工作的评估等。利用读取图片的Exif信息实现社会化保障维修维护成效的监管。  相似文献   
104.
宁波  邓猛  张莉 《山东气象》2016,36(2):54-57
以提高山东省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实效性、准确性和规范性为目标,通过对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相关参数的分析研究,建立了具有山东省区域特色,涵盖多个行业性质特点的雷电灾害风险管理模型,在此基础上研发了山东省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管理平台。该平台基于符合SOA和Java EE设计理念的支撑应用体系架构,采用XML,Web Services和自定义协议等技术,可以实现业务系统之间的业务集成,同时保持了各个业务应用系统之间的相对独立和松耦合。根据目前投入业务运行情况来看,基本满足山东省各级防雷技术服务机构雷评业务需求。  相似文献   
105.
台风影响下渤海及邻域海面风场演变过程的MM5模拟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装有 L inux操作系统的 PC机上运行美国大气研究中心 ( NCAR)的非静力中尺度大气模式 MM5。运用 MM5的嵌套功能 ,以 30 km水平分辨率对台风 KAI- TAK( 2 0 0 0年第 4号 )影响渤海海区的时段进行数值模拟 ,同时给出了水平分辨率为 10 km的嵌套区内逐时的渤海海面风场。通过对台风中心位置、中心气压、风速分布与雨区分布等要素的模拟结果与实况的比较 ,证实该实验对台风过程的模拟较为成功。嵌套区内渤海海面风场也明显体现出了地形影响的特征。并尝试以T10 6格点资料的三维客观分析场结合高空及地面观测为模式提供初值场 ,6h/次预报场为模式提供时变边界条件 ,对渤海海面风场进行了 2 4 h时预报  相似文献   
106.
孙圣杰  李栋梁 《气象学报》2019,77(1):100-110
采用美国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利用相关、合成分析、大气热源的计算等方法,研究了气候变暖背景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空间形态的变异及热力原因。结果表明,气候变暖前、后各层副高形态特征有很大的差异,副高体的空间形态从850—700 hPa开始显著西伸南扩,到500 hPa最为明显。各层副高在冷、暖期的形态差异与其周围大气热源和涡度的变化相对应。随着气候变暖,副高西侧和南侧的大气热源在850—700 hPa上开始有明显的加强,500 hPa热源加强最明显,且副高体南侧热源中心有所南移;同时,其西侧和南侧从对流层低层至中高层有反气旋涡度的增大,西侧的反气旋涡度在850—700 hPa增大最明显,南侧的反气旋涡度在500 hPa增大最明显,且反气旋中心整体南移。表明气候变暖后,副高体西侧和南侧大气热源的加强,导致相应区域反气旋涡度增大,副高体向反气旋涡度增大的方向发展,从而使副高西脊点西伸,南边界南扩,整体南移。   相似文献   
107.
王庆  李季  樊明月  王洪 《气象》2019,45(9):1299-1309
受静稳天气影响,2017年1月3—6日我国华北、黄淮、长江中下游以及华南等中东部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持续性大雾天气,其中济南70 m以下的低能见度天气持续了6 h之久,最低能见度只有51 m。利用布设在山东省气象局院内的FM-120雾滴谱仪观测的微物理资料、自动气象站加密观测等资料,分析了此次浓雾天气过程的微物理结构,讨论了雾在4次"发展—减弱"过程中的主要特征,研究了雾在不同发展阶段以及爆发性增强期间的演变规律,探讨了雾的成因以及爆发性增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8.
针对烟台新一代天气雷达在业务运行中存在接收机噪声系数超标和地物杂波抑制变差的问题,根据报警信息判断故障种类,找出故障发生的原因,确定故障部位,及时进行故障分析及修复,保障雷达长期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09.
介绍了DZN1型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的系统组成,对常见故障的现象进行了描述,并说明了故障分析思路和排除方法,为DZN1型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的维护维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0.
乌鲁木齐1991-2010年降雨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91—2010年5—9月乌鲁木齐市气象站降水量资料,分析了乌鲁木齐近20 a降雨特征。结果表明,逐小时降水量和降水频次呈现较为一致的日变化特征,均以20时以后至翌日11时左右为高值区,在下午16时达最低值;1 h降水频次最多的是量级≤1.0 mm的降水,其次是1.1 mm≤R1≤3.0 mm,但1.1 mm≤R1≤3.0 mm量级的降水贡献率最高,其次是R1≤1.0 mm。不同量级降水过程均有较为明显的年际差异,小雨过程发生的频次最多,其次为中雨、大雨和暴雨过程。前半夜为小雨、中雨和大雨过程最易发生时段,下午为暴雨过程最易发生时段。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过程发生最多的时段分别为7月中旬、5月中旬、5月中下旬、5月上中旬与7月中旬及8月下旬。短时性降水(1~3 h)主要集中在前半夜,持续4~6 h和7~9 h降水多集中在前半夜到后半夜,持续10~12 h及以上的降水多发生在下午至后半夜。20 a来雨日年际变化不明显,后10 a和前10 a相比,暴雨日数有所增加,而其他量级及总雨日均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