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76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23篇
地球物理   1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71.
粤中地区木本植物春季物候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82-2012年高要气象站自然物候和气象观测资料,利用线性回归、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近30 a来粤中地区木本植物木棉、苦楝春季物候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粤中地区木本植物春季物候期总体呈提前趋势,苦楝展叶始期、开花盛期平均每年提前0.4 d和0.8 d,木棉开花盛期、展叶始期平均每年提前0.8 d和1.1 d。冬季平均气温、春季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以及前期≥10℃积温均与苦楝、木棉展叶始期、开花盛期呈显著负相关,其中,2-3月平均气温对苦楝、木棉春季物候期的影响最为显著,高要市2-3月平均气温上升1℃,苦楝展叶始期、开花盛期分别提前5.4 d和6.9 d,木棉开花盛期、展叶始期分别提前6.6 d和8.0 d。物候期特征可作为评估区域气候变化的一个衡量指标,为当地生态系统保护、新物种引进、农时预报和农林业发展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2.
利用1993~2007年《广东省农村统计年鉴》中稻飞虱年发生程度、2000~2008年广州市番禺区稻飞虱发生的实测资料、1993~2007年广州市气象资料,分析温湿条件与稻飞虱发生的关系,结合统计学、物候学方法,制定广东早稻、晚稻稻飞虱发生的气象等级指标。经回代检验,该指标可靠性较好,可投入业务使用。  相似文献   
73.
陈慧华  王华  黄珍珠 《广东气象》2011,33(1):43-44,56
结合统计学、物候学方法,分析确定广东省水稻三化螟发生发展的适宜气象条件:旬最高气温低于35℃、旬平均气温24-29℃、旬平均相对湿度80%~90%,建立广东省水稻三化螟发生发展气象条件等级指标.应用历史资料检验表明,利用此指标开展广东省三化螟发生发展气象条件等级监测预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4.
突发性灾害事件应急服务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2011年4月17日气象应急服务过程的经验教训,分析了受灾人群的特点,从灾害预警的发布手段着手,探讨完善气象应急服务策略的方法及可行性,为更有效地做好气象应急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5.
利用1961—2018年广东86个国家气象观测站逐日最高气温资料,NCEP/NCAR月尺度再分析大气环流资料、海表温度资料(ERSST V5),国家气候中心大气环流指数资料,采用相关、合成、突变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广东高温的气候变率及其与大气环流和海温的关系。结果表明,近58年来广东平均高温日数以3.0 d/(10 a)的速率显著上升,并在1998年发生增加的突变。广东高温日数具有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并且其对应的大气环流和海温的异常特征基本相同,但年际差异比年代际差异更加明显。在6—9月,对流层中高层位势高度正异常是广东高温日数偏多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南亚高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影响华南的偏北气流偏强,大陆高压加强也对应高温日数偏多。在5—8月,热带印度洋、热带西太平洋、南海海温偏高有利于广东高温日数增多。   相似文献   
76.
利用1960—2020年京津冀83个气象观测站常规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京津冀高温热浪日数、频次、有效积温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 气候态上,京津冀高温热浪日数、频次和有效积温在空间上均呈现南多(强)北少(弱)的分布特征,大值区均位于39°N以南。2) 京津冀地区高温热浪具有2—5 a显著的短振荡周期,同时也具有“多—少—多—少”的年代际变化特征;高温热浪日数、频次和有效积温均出现了3次突变点,并且第一次和第二次突变较第三次突变明显。3) 对比两次高温热浪日数集中偏多期发现,最近一个偏多集中期(1996—2005年)相对于上一个(1960—1972年)表现为北增南减的特征;对比两次偏少集中期发现,最近一个偏少集中期(2006—2020年)相对于上一个(1973—1995年)表现为中南部整体增加的特征,且高温热浪日数大于4 d的影响区域均呈扩大的态势。  相似文献   
77.
《广东气象》2021,43(4)
在总结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农业气象服务体系、人工影响天气等"三农"气象服务工作现状和成效基础上,并结合前期多次联合实地调研的结果,针对农业科研气象参与度不够、现代农业气象智能监测网络不够完善、气候资源挖掘度不够等问题,提出了推进灯塔盆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气象服务,应在设立广东省农业气象灯塔盆地研究基地、建设现代智慧气象监测体系、探索农业气象指数保险、开展农产品气候品牌建设及提高人工影响天气应用水平等方面持续发力。  相似文献   
78.
2019年7月3日下午辽宁部分地区出现短时强降水和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其中开原市金钩子镇遭遇了龙卷风,造成当地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本文重点分析有利于这次龙卷和冰雹等强对流过程发生的大气变量扰动环境,包括数值模式预报产品中的扰动天气环境以及雷达回波和卫星云图演变对应的大气扰动风场变化特征.结果发现:开原单个龙卷与苏北多次单个龙卷发生的大气温压场扰动环境相似,发生地位于对流层上部下伸到地面的位势高度扰动槽线和近地面水平方向上冷暖温度扰动气团交界线附近,其冷暖扰动气团之间的强度对比较美国多龙卷爆发时的弱小.利用来自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模式产品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全球预报系统(NCEP/GFS)的实时分析资料进行扰动环流形势分析并与当地实况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相结合,可以从潜在趋势上定性地推断有利于强对流天气发展的位置.  相似文献   
79.
利用1961-2005年广东省站逐日降水资料,采用奇异谱分析结合自回归模型对广东候平均降水进行未来1~5候的延伸期预报试验.结果表明,广东省降水侯平均存在一个准40 ~60 d的振荡周期,对1961-2000年候降水重构相关系数在0.96以上.对2001-2005年候降水进行未来1~5候的预报试验,预报效果除2003年后延第5候较差外,其它4 a的预报结果都较好.后延第1候预报相关系数最高达到0.86,后延预报到第5候时相关系数也在0.3以上.从预报平均相对均方根误差来看,5 a均在30%以内,预报的稳定性和效果较理想.总体说明奇异谱分析结合自回归模型是一种较为有效的预报方法,在未来10~30 d延伸期天气预报业务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0.
近55年广东“龙舟水”异常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1961—2015年广东86个气象观测站的日降水资料和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分辨率为1 °×1 °),采用EOF分析、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广东“龙舟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异常成因。结果表明,广东“龙舟水”最主要的分布型是除雷州半岛外具有“空间一致型”分布。广东“龙舟水”的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具有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在“龙舟水”期间(5月21日—6月20日),降水异常多年的对流层高层副热带西风急流偏强;中层极涡明显偏强,东亚大槽北段减弱、南段加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弱、偏东;低层南海北部-华南的偏南气流偏强。“龙舟水”异常少年则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