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34篇
大气科学   308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单站气象要素剖面图是日常预报业务中经常使用的工具之一。计算机绘制剖面图可做到快捷、美观和自动化,且能克服纸质剖面图存储中的诸多弊端,适宜长期保存。广州市单站要素及特征曲线显示系统除把纸绘剖面图的内容搬到屏幕外,还增加了一些物理量。系统可实时显示广州五山站、四个县级市、清远探空站、衡山站的基本资料,显示气压、温度、湿度等观测要素或清运探空站物理量的时间演变曲线。系统用VB5.0编写,目前已在业务上使用,成为广州市短期预报的一个参考工具。  相似文献   
12.
王志春 《气象科技》2020,48(3):428-432
利用广东省86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建站以来近70a的逐月最大风速序列和近20a(1999—2018年)的逐月最大风速序列,基于POT抽样法,分别采用三参数广义帕累托分布函数对各站的重现期风速进行了概率计算,计算过程中三参数广义帕累托分布函数分别采用矩估计(MOM)、极大似然估计(MLE)、似然矩估计(LM)和概率权矩估计(PWM)等4种参数估计方法,结合表征参数估计优良性的指标:均方根误差RMSE、拟合相对偏差和显著性水平为0.05的科莫戈洛夫检验拟合适度指标K_f对拟合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基于POT抽样的概率权矩估计(PWM)拟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梁健  杜小洪  黄锦灿 《气象》2006,32(6):107-110
介绍了SVG技术显示地图信息的优点以及使用MICAPS的地图数据做矢量地图的方法,提出用SVG图像进行热带气旋信息图形矢量化服务的技术方案,认为使用SVG技术开展气象信息图形矢量化服务的研发工作,可以大大提高气象预报信息产品的可视化程度与数据信息共享,以及结构化的信息交换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一次春季强冰雹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及新一代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04年3月30日发生在广东的强冰雹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中高层强冷空气入侵配合地面中尺度低压的发展,导致不稳定能量突增;下湿上干的不稳定层结、合适的0℃层与-20℃层高度利于大冰雹的形成;强有力的中尺度抬升系统和强垂直风切变直接导致强对流的发生,并使强对流长时间维持。在强风暴的发展过程中,广州新一代多普勒雷达(CINRAD-SA)观测到高悬的强回波、风暴中低层强入流、风暴顶强辐散及冰雹云三体散射所产生的钉状回波(TBSS)等特征。雷达资料分析表明:TBSS的强度随着上升气流的强弱及冰雹的降落发生变化;即使无中气旋,持久稳定的风暴相对入流和风暴顶强辐散也能使强风暴长时间维持;风暴顶辐散减弱,标志着入流减弱,伴随着强回波核下降,风暴进入消亡阶段。  相似文献   
15.
胡东明  刘强  程元慧  吴少峰  胡胜  杨朝辉 《气象》2007,33(10):114-117
轴角箱是CINRAD/SA雷达天伺系统中联系数字控制电路与机械电机的关键环节,它的故障造成雷达系统报警不断,方位环节故障将导致终端产品出现蜘蛛网状回波,俯仰环节故障则导致系统无法工作。为了降低轴角箱故障造成对雷达正常运行的影响,通过对广州雷达站前后出现的5次同类故障的综合分析,总结得出问题多出现在轴角箱的激磁电压环节,原因是由于天线罩温度高、湿度大,导致部分元器件出现性能退化。针对薄弱环节,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之后,问题得以彻底解决。  相似文献   
16.
利用G rADS气象图形显示和分析系统软件,解决了地图底图的制作、格点网格的选取、边界的处理、汉字的显示以及图标的制作等G rADS绘图技术的难点,建立了东莞地面气象要素图形可视化显示系统。该系统可以应用于决策服务和其它的地市。  相似文献   
17.
利用FINE ECMWF模式逐日分析场(0场)序列和10d预报场序列,使用气候学方法客观检验FINEECMWF模式对南海10米风速的预报能力,主要结果如下:(1)模式对南海10米风速具有较高的预报性能,并且不同季节和不同海区具有不同的预报性能.(2)随着预报时效的增加,均方根误差线性增长.不同季节均方根误差最小的是春季,其次是冬季,最大的是夏季和秋季.随着预报时效的增加,15°以北海区的误差增长最快.广东沿海西部海区、北部湾和海南岛西南部在各个季节各个预报时次都是相对大值区.(3)随着预报时效的增加,ACC逐渐减小.不同季节预报效果最好的是春季和冬季,其次是秋季,最差的是夏季.随着预报时效的增长,春季和夏季ACC的大值区主要出现在海区的南部,秋季的大值区分布在海区的南部和北部,冬季的大值区主要分布在海区的中北部.  相似文献   
18.
3个登陆台风引发阳江特大暴雨的水汽输送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区域自动站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0915号"巨爵"、1006号"狮子山"和1011号"凡亚比"登陆后引发阳江特大暴雨的水汽输送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应用HYSPLIT-4轨迹模式验证了水汽来源。结果表明:1)它们引发阳江特大暴雨期间,低纬西南季风活跃。"巨爵"影响时由来自印度洋与副高西侧偏南气流汇合产生强降雨,水汽来源于中南半岛和孟加拉湾;"狮子山"影响时西南水汽输入明显减弱,主要由偏东气流携南海近海水汽的注入引发了局地短而强的降雨,水汽来源于南海近海;"凡亚比"登陆后,北部湾超低空急流的暴发,有利于强西南气流携带水汽经粤西往"凡亚比"输送,引发粤西地区特大暴雨,水汽主要来源于北部湾。2)强降雨都是始于阳江特大暴雨区纬向风转东风或经向风转南风阶段。"巨爵"、"凡亚比"引发阳江强降雨前后,850 h Pa南海、北部湾经向风南风明显增大,加强了海上水汽的向北输送。"狮子山"影响时则是由于近海短时间转东风,水汽由东输入并加强了辐合。3)水汽输送以"巨爵"最强、"狮子山"最弱,水汽辐合层次"巨爵"和"狮子山"较"凡亚比"要浅薄。它们的低层水汽辐合中心与特大暴雨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9.
利用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超强台风"天兔"海上快速加强及登陆快速减弱期间的相关物理量做了初步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高的海温,西南季风、越赤道气流持续与"天兔"保持联结,充沛的水汽供应,弱的垂直风切变及强烈的高空辐散与低层辐合的高低层环流配置,是"天兔"快速加强的主要原因;(2)"天兔"登陆后强度迅速减弱的原因与登陆后陆面摩擦消耗能量、登陆前后大气干冷、高低层垂直风切变加大、低层水汽输送被切断以及高空辐散减小等有关。  相似文献   
20.
利用实况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格点资料,对2011年10月12—14日广东一场全省范围的暴雨过程及水汽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暴雨过程分为2个阶段,分别是12日夜间的暖区暴雨和13日夜间的锋面暴雨。(2)第1阶段降水主要由500 hPa西风短波槽配合850 hPa东南风辐合导致的,第2阶段降水是高层西风槽过境,配合地面冷空气前锋南下和低层的切变线共同作用所致。(3)降水发生前广东水汽充沛,湿层从低层往上伸展的厚度大,估计约有50%的降水量可由雨区本地的水汽所提供。(4)低层850 hPa或者925 hPa的东南风是暴雨发生的重要水汽输送通道,暴雨发生前南海热带系统的活跃是维持850 hPa和925 hPa东南风输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