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0篇
  免费   223篇
  国内免费   673篇
测绘学   48篇
大气科学   1550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384篇
海洋学   84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一次寒潮天气过程分析及预报回顾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1998年2月3~7日,广东出现了一次寒潮天气过程。冷锋3日17时到达广州,3~5日,广州48小时内日平均气温下降10-5℃,6日早晨出现过程最低气温(5-0℃)。与历史上的寒潮相比,这次过程无论从降温幅度、最低气温还是持续时间来看都不算太强,前期的天气形势和要素征兆也不明显,数值预报产品和寒潮预报工具均未能做出准确预报。由于对冷空气的强度估计不足,造成漏报,对农业和水产养殖业影响甚大。本文对这次寒潮的天气和环流形势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其成因及预报失败的原因。1 过程的天气特点1-1 气温分布特…  相似文献   
92.
第13届省港澳重要天气研讨会于1998年12月17~18日在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台召开。会上共交流学术论文12篇(粤方5篇,港方4篇,澳方3篇),内容涉及热带气旋,暴雨的天气学分析和预报技术研究以及副热带高压和南海季风活动的气候分析和OLR可视化处理技术等。其中澳门气象台对台风“宝丝”的发生、发展规律,衰亡及其移动过程作了天气学分析。香港天文台利用从日本气象厅引进的一套高分辨率有限区域谱模式(RSM),尝试加入日本地球静止卫星观测获得的台风云导风资料,讨论模式对“宝丝”的模拟结果。香港天文台研究了…  相似文献   
93.
王志春 《气象科技》2020,48(3):428-432
利用广东省86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建站以来近70a的逐月最大风速序列和近20a(1999—2018年)的逐月最大风速序列,基于POT抽样法,分别采用三参数广义帕累托分布函数对各站的重现期风速进行了概率计算,计算过程中三参数广义帕累托分布函数分别采用矩估计(MOM)、极大似然估计(MLE)、似然矩估计(LM)和概率权矩估计(PWM)等4种参数估计方法,结合表征参数估计优良性的指标:均方根误差RMSE、拟合相对偏差和显著性水平为0.05的科莫戈洛夫检验拟合适度指标K_f对拟合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基于POT抽样的概率权矩估计(PWM)拟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4.
PDO源地与机制的若干争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PDO机制的研究进展,尤其是近年来关于PDO是热带和南半球起源的观点,强调PDO是一种太平洋海盆尺度的现象.讨论了SST异常的维持机制、大气在PDO机制中的作用及不同相位中大气的变化特征.最后提出自己的看法只考虑北太平洋PDO信号是没有构成回路的,实际上北太平洋的PDO冷、暖期的交替可能是对南太平洋闭合回路的一种反应.  相似文献   
95.
登陆过程中热带风暴"黄蜂"螺旋云带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析了热带风暴"黄蜂"在登陆过程中逐小时高分辨红外云图上的螺旋云带及其强对流云团的变化规律.从强对流云团发展为主螺旋云带的演变过程中,螺旋云带主要表现为其前端的对流逐渐加强,其余部分逐渐减弱,以及前端的强对流云团总体表现为旋入运动且维持时间较长,而其余部分的云团总体表现为远离中心等的特征.初步探讨了螺旋云带结构变化与风暴强度之间的关系和"黄蜂"在登陆后迅速减弱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96.
张艳宁 《气象》2002,28(S1):167-170
广义备稿是不断的学习和积累,是从日常的生活和各种实践活动中得来的。主持人的理解力、感受力、表现力,对稿件的驾驭能力等等都和这种积累的深广程度息息相关,可以说“广义备稿”是进行节目主持创作的基石。语言表达技巧分为内部技巧与外部技巧,内部技巧包括情素再现、内在语、对象感,外部技巧包括停连、重音、语气、节奏。“广义备稿"与语言表达技巧之间是一种相互依靠、相互支撑、相辅相承、相互促进、不断完善的关系,只有将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不断完善,主持水平才会日臻完美。  相似文献   
97.
南海西南季风爆发日期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40,自引:6,他引:34  
梁建茵  吴尚森 《大气科学》2002,26(6):829-844
利用1950~1999年NCEP全球格点日平均资料,在总结南海西南季风爆发前后850 hPa大气环流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较为客观的确定南海西南季风爆发日期的大气环流方法.在与1980~1991年其他多种指标确定的爆发日期比较后,作者认为该大气环流方法所确定的爆发日期基本合理,并给出了1950~1999年各年南海西南季风爆发的日期.通过合成对比分析和相关分析发现,前期热带太平洋地区海温异常分布是影响南海西南季风爆发早晚的重要因素.菲律宾以东洋面海温偏高,赤道太平洋中部偏东地区海温偏低,可以使低层西太平洋副高减弱、高层中东太平洋洋中槽加深,印度洋热带地区偏西风偏强,印度洋-太平洋热带地区Walker环流偏强,为热带对流在孟加拉湾-南海地区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在孟加拉湾南部偏西气流的作用下,南海地区对流活动较为容易发展起来,低层较弱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也容易较早地撤出南海上空,使得南海西南季风较早爆发.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98.
鼎湖山常绿针阔叶混交林CO2通量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鼎湖山通量站是中国通量网络(ChinaFLUX)中4个森林站之一,采用开路涡度相关方法,对南亚热带常绿针阔叶混交林进行生态系统尺度的CO2通量长期定位观测.利用2003,2004年2整年观测资料,分析该生态系统CO2通量时间变化特征及其受环境因子的制约关系.通过坐标转换、WPL订正和质量控制后,发现本通量站存在明显的夜间泄漏问题,因此采用Michaelis- Menten模型,利用白天(PAR>1.0μmol-1 Photons·m-2·s-1)湍流充分条件-F(u*>0.2 m·s-1)的通量资料,逐月拟合净生态系统CO2交换NEE对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响应,利用拟合Michaelis-Menten方程得到的生态系统呼吸Reco,建立Reco与5 cm土壤温度的指数关系,借此反演夜间呼吸.主要结论包括:(i)逐月拟合的光能利用效率a平均为0.0027(±0.0011)mgCO2·μmol-1 Photons,最大光合速率Amax平均为1.102(±0.288)mgCO2·m-2·s-1,a与Amax季节性变化规律均不明显,表明林内旱季没有明显的缺水和低温胁迫存在,这与南亚热带常绿混交林叶面积指数(LAI)季节性变化较小的特点是一致的.(ii)生态系统呼吸月总量平均为95.3(±21.1)gC·mm-2month-1,约占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PP的68%.NEE月总量平均为-43.2(±29.6)gC·m-2·month-1,大部分月份NEE为负号,表明该生态系统全年均具有较强的碳汇功能.估算得到2003,2004年NEE总量分别为-563,-441.2gC·m-2·a-1,占GPP的32%.  相似文献   
99.
梁健  杜小洪  黄锦灿 《气象》2006,32(6):107-110
介绍了SVG技术显示地图信息的优点以及使用MICAPS的地图数据做矢量地图的方法,提出用SVG图像进行热带气旋信息图形矢量化服务的技术方案,认为使用SVG技术开展气象信息图形矢量化服务的研发工作,可以大大提高气象预报信息产品的可视化程度与数据信息共享,以及结构化的信息交换能力。  相似文献   
100.
万齐林 《气象》2006,32(11):19-24
针对常见气象遥感资料变分校准方案的不足,提出了一个改进方案。该方案不需要将校准参照量插值到遥测资料的格点上,既避免了对稀疏的校正参照量进行客观分析的困难,也避免了校正参照量稀缺区域不准确插值分析带来的不利影响,使遥感资料的整体偏差得到修订的同时,能够更好地保持遥测资料的空间分布形态不变。利用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通过9210下发的ATOVS反演产品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改进方案校准效果好;并将校准后的ATOVS反演资料用于Grapes三维变分同化系统,应用试验表明校准后的ATOVS反演资料在三维变分同化系统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