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37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48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197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19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1.
祁连L山主要植被下土壤水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通过对祁连山青海云杉林、祁连圆柏林、亚高山灌丛林、牧坡草地等4种主要植被类型的土壤水测量数据进行分析表明,土壤水的空间垂直动态表现为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可划分为土壤水分易变层、利用层、调节层三个层次;土壤水的时间动态可划分为土壤失水期、聚水期、退水期、稳水期四个时期。土壤水总的特征是,不同植被地类的土壤水季节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主要受降水量及其分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2.
黑河中、下游盆地地下水系统与水资源开发的资源环境效应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该文分析了黑河流域降水及河水时空分布规律,划分并阐明了中,下游盆地地下水系统与特征,探讨了盆地区地表水与地下水大数量朴素转化的固有规律,深入分析了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引起的资源和环境负效应,提出了流域水资源开发的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3.
该文分析了黑河流域降水及河水时空分布规律,划分并阐明了中、下游盆地地下水系统与特征,探讨了盆地区地表水与地下水大数量相互转化的固有规律,深入分析了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引起的资源和环境负效应,提出了流域水资源开发的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4.
对祁连山中段冰沟流域土壤有机C、N、P含量垂直分布与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冰沟流域土壤有机C、N、P含量在各样点随土层深度而降低,并在表层土中聚集较明显;在0—40 m土层中,土壤有机C、N、P平均含量随海拔升高总体呈现先增高后下降的趋势,在中、高海拔处最高,P含量变异较小。0—40 cm土层中土壤C/N在海拔3 128—2 814 m处高于其他海拔,在3 075 m处C/N最高,土壤C/N、C/P随海拔升高总体呈下降趋势,均在中高海拔处最高,而土壤N/P在海拔3 454 m处最高,在低海拔2 814 m处最低。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的C/N、N/P差异性不显著,而土壤SOC/P差异显著,3种植被类型影响土壤C/N和C/P的大小为乔木林>高山灌丛>高山草地,而土壤N/P为灌丛>乔木林>高山草地;植被类型、海拔是影响土壤C、N、P含量和化学计量比的主要因素,其次为盖度、坡向。  相似文献   
115.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截留对降水的分配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评估青海云杉林的水源涵养服务功能,选择祁连山西水林区排露沟流域青海云杉林,定位监测了在2006年中共83次降水事件的截留分配效应,观测期降水总量为394.2 mm,林冠截留、茎流和穿透水量分别是139.1、1.96和253.1 mm,林冠截留率、茎流率、穿透率分别为35.28%、0.50%和64.22%,当林外降水量>0.8 mm时才观测到林内穿透雨,而大于13.60 mm时,才观测到树干茎流。林冠对降水的截留分配与降水量、降水形态以及林分特征密切相关。冠层截留量、茎流量和穿透量与降水量均呈正相关,冠层截留率与降水量呈负相关,而茎流率和穿透率呈正相关;林冠对降雪的截留强于降雨,而降雨的穿透量强于降雪,同一降水事件下树干茎流量随着胸径的增大而增加。青海云杉林冠的几何形态结构(枝叶的分布与排列)不利于形成树干茎流。  相似文献   
116.
甘肃小柳沟钨钼多金属成矿区综合找矿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小柳沟钨钼多金属成矿区十多年积累的找矿信息的综合研究,获得了关于本区成矿系统与找矿规律的系统整体认识.提出该成矿区成因类型属于多矿源改造、多期岩浆热液成矿型.受到地层、岩性、构造、多期岩浆活动等综合因素的有效组合、匹配和控制,在元古宇镜铁山-朱龙关裂谷带中,演化形成小柳沟钨钼多金属热液成矿系统.系统成矿空间巨大,成矿层次清晰,成矿分带与富集载体明确,具有良好的找矿远景.对此,提出了整体勘查靶位、靶体与策略.  相似文献   
117.
贾俊业 《高原地震》2007,19(1):75-76
0 前言 张掖市地处甘肃省西部、河西走廊中部,东靠武威、金昌市,西接嘉峪关、酒泉市,南与青海省接壤,北和内蒙古相邻,东西长465km,南北宽148km,总面积4.2万平方千米,辖5县1区,总人口128.44万人。历史上张掖市素有“金张掖”之美称,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张掖经济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发展迅速,在全省经济发展格局中处于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18.
2007年4月13日在河西走廊中西部发生了特强沙尘暴,极大风速25m/s,最小能见度50m。用风云2号卫星红外云图对下沉急流云头进行跟踪,并用NCEP(1°×1°)6h再分析数据对高速下沉急流到达冷锋云带前后的静力不稳定、条件不稳定、条件对称不稳定等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沙尘暴由高速下沉急流引起,急流头部触发了锋区附近强对流发生;凝结潜热释放先在对流层中层发生,然后向下发展,使对流层中下部转为条件不稳定层,700hPa附近的条件不稳定能量释放使边界层对流环流迅速增强,引发了这次特强沙尘暴。  相似文献   
119.
河西走廊一次突发性暴雨天气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6年7月14日发生在甘肃省永昌县南部山区的局地强暴雨从天气学、物理量场、水汽条件、降水强度、卫星和雷达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发现500 hPa气旋式风切变是局地强降水形成的主要形势诱发因子,风的垂直切变为上升运动的维持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利于对流的产生和发展;由涡旋云系外部气流引发的对流单体,造成了这次局地强对流降水。同时发现高能区和S i场的分析对强对流天气的预测有良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0.
甘肃北山柳园金矿化集中区金矿床类型及典型金矿床简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多数学者建立在岩浆、热液、沉积等成因基础上的金矿分类对金矿所在地质环境、构造环境、地球化学环境等方面有明显的不足,R.w.Boyle的分类能够更好地说明这些情况。本文根据其分类方式对柳园金矿化集中区金矿进行分类尝试,并尽可能地提供了典型金矿床的岩石类型、构造环境、找矿标志等方面的详细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